赖明勇委员:共享经济跑得快协同治理要跟上
共享经济究竟火到什么程度?网络上有人这样形容:“共享是个筐,啥都往里装。”虽是调侃,却暴露了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其光鲜的背后也暗藏不少风险。
一边受人追捧,一边问题频发,共享经济究竟值不值得做?在11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赖明勇委员的态度很明确:共享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同时在监管模式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不能否定它长远的积极影响。”
共享经济的光明前景毋庸置疑,但它跑得如此快,协同治理的步伐跟上了吗?
显然没有。“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是赖明勇和不少委员对共享经济当前发展的感受。
不同于传统经济,共享经济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迅速崛起,在实践中的确缺少经验借鉴。
如何让共享经济走得更远发展更好?与会人员呼吁建立多方协同治理机制,“推进多部门协同治理,形成工作合力”“推进多主体联合治理,发挥各参与主体的监督作用”“推进多手段综合治理,积极采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治理体系”……
共享经济基于互联网产生,其治理也离不开互联网。王茜委员认为“构建部门协同共管、社会综合治理、企业自律、公众参与的多方协同共治机制的基础是数据。”她呼吁政府下决心突破屏障共享经济治理,建立与跨地域经营、跨部门治理相适应的,由经营覆盖地行业主管部门牵头、企业注册所在地主管部门、经营覆盖地相关部门三位一体、互联互通、分工协同的大数据监管平台和共管机制。
面对新的经济形态,监管模式自然也要创新。刘尚希委员认为,政府监管是时候从“裁判”转向“领队”了,“政府要引领共治,实现人人参与、共建规则、人人遵守、人人共享。”
除了政府,共享经济的协同治理还涉及平台企业、行业协会、供需双方等方面。赖明勇委员建议,“综合考虑时空跨度的需求,实施动态的监管”,包括出台行业服务标准和治理公约、完善社会监督、支持平台企业加强内部治理和安全保障共享经济治理,总结有效的协同治理案例进行推广。
关注微信“中国网”(CIIC_China)回复2018,告诉你一个小秘密!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