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滴滴的变化看共享经济的本质
在共享经济的热潮之下,风口企业的每一次风吹草动都格外引人注目。近日,滴滴出行宣布引入“分时计价”机制,起步价从以前的10元涨到了13元,里程费下调0.2元/公里。在新计费规则下,北京滴滴快车收费已经和出租车大致相当,再加上在晚上9点以后仅54.1%的打车成功率,使得标榜“共享经济”的滴滴在业务模式和服务水平上都与传统出租车行业无二,这让业界对以滴滴为代表的出行共享经济真伪的争议再起波澜。对此,科技自媒体“科技刀客说”对共享经济发表了以下四个观点。
第一,“共享经济”的本质是节约社会资源
近年来,网约车和共享单车搭上“互联网+”的便车迅速壮大,给人们带来出行方式上的便捷,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价值标签共享经济滴滴,叫做“共享经济”或“分享经济”。
在西方国家,无论是“共享经济”还是后来滴滴宣称的“分享经济”,都是一个概念。在分享经济的定义中共享经济滴滴,将社会海量、分散、闲置的资源进行平台化、协同化地集聚、复用与供需匹配,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创新的新形态,其中“闲置资源”是关键点,共享经济的本质是促进节约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模式。
在中国的行业语境中,却形成了一个相似但不尽相当的经济现象。事实上,对于普通人来讲,这两种经济模式有什么分别并不重要,理解其核心要素就足以辨别以下这些创业项目的本来面目。
第二,滴滴们沦落为出租车公司是共享模式的终结
最初滴滴打车的出现,确实解决了公众出行的困难,特别是解决了一线城市打车难、打车贵的用户痛点,真正让滴滴们火起来的是以“共享经济”为核心价值的“拼车”业务,无论是“顺风车”还是“快车”,从当初的业务模式设计到实际的效果,确实对闲置的私家车资源进行了有效再利用,也使公众的出行难题得到了缓解。所以说,初期的滴滴是一种有助于社会进步的业务模式,而当滴滴专车司机成为一种职业,出现了主体以滴滴为平台的新“出租车”行业后,实际上是推动了社会机动车的迅速增加,这与其初衷背道而驰。而随着拒载、挑单、涨价、服务差等一系列问题随之出现后,对网约车兴起的两个核心用户痛点而言,无论是打车难还是打车贵,都再次在网约车行业出现。因此,当服务和价格都与传统出租车没有优势时,滴滴们的未来只是在共享经济旗号下的伪创新。
第三,最近火爆的共享单车只是传统“公共自行车”的新马甲
与滴滴们相比,共享单车虽然也挂着共享经济旗号,但实质是穿了一个传统“公众自行车”的新马甲。与传统城市“公共自行车”相比,共享单车在业务模式上并没有什么创新,更不是什么“共享经济”,只是依靠互联网的手段,让使用这些自行车的用户更为方便,随骑随放,极大的方便了城市公众的出行。也正是如此,共享单车虽然只有共享经济的皮,并没有共享经济的实质,但依然要比“滴滴出行”类“新”模式更具有前景。
第四,共享经济要为用户带来真正的价值
无论是“滴滴出行”还是“共享单车”,“共享经济”绝对不是噱头,服务和运营模式的创新和对用户需求的准确把握,才是其长久生存下去的根本,只靠挂“共享经济”的名头而无“共享经济”实质的伪创新,如果没有比传统行业更为有效的服务模式,终究还是要自己走向灭亡的。对于想要赶在“共享经济”风口大展身手的创业者,如何去伪存真,为用户和社会提供真正的价值,才是其安身立命的根本。
说了这么多滴滴的事情,优米网有幸请到了滴滴的联合创始人张博,他将为我们讲述——《O2O要做好三件事》,快来观看吧!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