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厨房进入共享时代
龙源期刊网 家庭厨房进入共享时代 作者:李文欢 来源:《互联网经济》2016 年第 02 期 2015 年被誉为“共享经济”元年,住房、餐饮、出行都陆续出现了共享经济模型,其中, “回家吃饭”、“觅食”等平台,靠推广“家庭厨房”概念吸引了忙碌的上班族。家庭共享厨房的新 模式,在为大众带来便利的同时,是否会像打车软件一样,对原有产业带来强势冲击?这种全 新的共享经济模式,未来将走向何处? 共享之火“烧向”家庭厨房 当美团外卖、百度外卖、饿了么、口碑外卖还在激烈竞争的时候,又一种新的吃饭方式开 始进入混战——家庭共享厨房。 目前,这个领域已经有“回家吃饭”、“觅食”、“小 e 管饭”等主打家庭共享厨房概念的平 台,把原来集中的大厨分散到每家每户。所谓“家庭共享厨房”是指基于地理定位,通过 O2O 平台将家庭厨房与用餐需求结合起来,以配送、上门自取等多种方式,一方面满足上班族想吃 家常菜的需求,另一方面满足赋闲在家的主厨人群希望通过烹饪拿手菜获得价值回报的愿望。 和 Uber、滴滴出行不拥有任何一辆车子,Airbnb 不拥有任何一间房子同样,共享厨房平 台不拥有任何一间厨房。作为共享经济的力推者,2014 年 10 月,国内最大的家庭厨房共享平 台“回家吃饭”正式上线,创新性地把家庭厨房和都市白领连接在一起,称为“吃的共享经济”。
目前,“回家吃饭”已获得百万用户、完成四轮融资,全面进入北上广深杭等一线城市,并以每 月增长 100%的速度高速发展。 相较于“回家吃饭”把闲置的家庭厨房资源整合起来为都市白领提供午餐,由国内 O2O 平 台“e 袋洗”注资孵化的私厨共享平台“小 e 管饭”围绕社区和家庭生活服务,不仅满足了用户个 性化餐饮长尾需求,同时强调“因食而识”的社交特性,将私厨美食变成共享经济中必不可少的 组成部分。 目前,家庭共享厨房平台发展势头迅猛,“回家吃饭”在北京的日均订单量已超过 5 万单, “小 e 管饭” 在短短几个月间,日订单数量已超过 5000 单,“觅食”、“吖咪厨房”等共享厨房平 台也先后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 盘活资源开启增量市场 区别于百度外卖、饿了么等订餐配送平台家庭餐饮共享,着眼于“私厨共享”的共享厨房平台通常强调 “家”的概念,“回家吃饭”的广告语曾煽情地写道:“王阿姨的厨房不到五平方米,却装下了儿 时的八百里秦川。” 龙源期刊网 通常,家庭共享厨房平台有两个入口,分别为入驻平台的家庭厨师和订餐者服务。凡是有 空闲时间、热爱烹饪且乐于分享的人,都可以免费在 APP 上开个家庭厨房;而没时间做饭或 不想做饭的人,则可以通过 APP 预订附近家庭厨房的美食。
平台在线下对厨房进行审核、培 训和试吃,并要求家庭厨师提供健康证明后,一个开放厨房即开设成立,为一定范围内食客服 务。 其实,帮邻居送饭、家庭小饭桌等形式在线下早已存在,是互联网长尾制造的聚沙成塔效 应使共享厨房更加普适,提高了市场中供需双方的匹配效率。正如“回家吃饭”的创始人所说: “阿里巴巴有小饭桌的传统,如今只不过是扩大化了。” 广义上说,共享经济就是盘活闲置资源,打零工、赚零花,哪怕数额远超过正式工作所 得。共享经济的基本线下模型一直以来就存在,其线上模型本质上即是一个分享和协作平台。 更加重要的是,共享经济并不会冲击既有的存量市场,造成市场秩序的混乱。共享经济摆 脱了过去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只能存在于熟人圈和偶尔性因素的小市场范围,获得的是一个呈几 何级数扩大的市场。对于用户来说,确实有一部分选择从去饭店这样的专职服务,流向了共享 厨房。但在标准化的专职服务并不一定满足需求,而在不愿或不具备条件自己动手做饭,且容 易由此产生放弃消费想法的前提下,共享经济成了一个介于其中的平衡点,即挖掘出了用户更 多增量需求家庭餐饮共享,开启了新的增量市场。 共享厨房三大难题 食品安全成隐患。当路边小餐馆的地沟油、美容肉成为巨大的食品安全隐患时,家庭厨房 平台声称所有食材由家庭厨师从菜场、超市购得,同厨师家庭吃的完全一样,“同在一个锅里 吃饭”就意味着食品安全。
相较于开设正规餐厅需要办理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证、消防审 批以及地税、国税登记等一系列手续,家庭共享厨房的资格审查可谓“极简”。尽管所有共享厨 房平台都表示其在线下会多次对家庭厨师厨房进行审核、培训,并要求用户家庭厨师提供健康 证明,但在实际运营中几乎全凭自律。 与正规餐馆进货、销售、库存都有详细记录相比,家庭厨房从原材料采购到整个加工制作 过程都缺乏监管。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除了有保险这种后期补救措施,消费者很难找到其 他渠道维护合法权益。新《食品安全法》要求对外经营的餐饮企业必须进行强制许可,取得流 通许可等资质,但家庭共享厨房更类似于小作坊,法律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用户体验参差不齐。应当看到,在家庭共享厨房平台提供不同于快餐店标准化外卖的多样 化食物的同时,送餐时间、菜品口味、配套服务等问题也成为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与国外的 EatWith 和国内的“吖咪厨房”等私厨分享平台强调 “饭局”的概念不同,上班族的一日三餐可谓 是刚需,也是餐饮行业里最高频的业务。但让食客去一个陌生人家吃一顿简易的午饭信任门槛 比较高,同时,家庭厨房在用餐面积和翻台能力上都受到限制,因此,大部分平台搭建了“平 台配送+第三方物流配送”的配送体系。
但有时订单多起来,很难保证准时送达,会造成用户流 龙源期刊网 失。同时,相比外卖平台可以随时预定,家庭共享平台通常要提前半天订餐,在便利性上不占 优势,而家庭厨师的配合程度、菜品口味的稳定性,以及服务的专业性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 题。 盈利模式尚不明确。摆脱了规模生产的共享厨房,将用餐场景缩小到以家为单位的厨房, 这种单打独斗的模式导致经济、时间、体力成本都非常高昂。而时间、空间的限制也决定了家 庭厨师的接单量有限,这种个性化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