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共建”、“共建共享”到“共享共赢”—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进化
从“共建”、“共建共享”到“共建共享共赢”——我国社会发展理念的进化 摘要:新世纪以来,本国执政党秉承改革开放的理念,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上积极探索,力求适应国情民生。发展理念也是几经转变,单从民生一方来说,就经 历了从“共建”、“共建共享”到“共建共享共赢”的转变。这种转变意味着党执政和治 国理念的转变。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享理念尤其引人注目。 关键词:共建、共享、发展理念、转变 自十六大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建”就成为了一个时兴词语,一时大盛。 “全民共建”、“军民共建”、“校企共建”等等共建名堂层出不穷。甚至网络上亦出现了“我 就跟你共建社会主义”这样充满搞笑意味的句子。“共建”意在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刺 激人民的最大积极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年是2006 到了2007年,胡锦涛在一次会议中指出“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发展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说明了“为谁建设、靠谁建设,以及如何建设的问题”。在这里明确了 “建设”的公共性,以及“享有”的公共性。 如果说共建是“付出”的话,那这里就谈到了“报酬”,即共享。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共享” 不再是附属在“共建”上的藤蔓植物,而是实在堂皇地走入了国家发展理念。在亚洲相互 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共建共享”的基础上更增添了“共 赢”,当然这是对亚洲局势和国际局势来说。 不到十年时间共建经济共享,从“共建”到“共享”的进化,是中国飞速发展的写照。这一发展理 念的变化既是执政党的主动作为,同时也是中国现实的要求。现在的中国是巨大的成就伴 生巨大的问题,问题条条缕缕都待解决,而解决之道最主要就是发展理念的改变。我们以 “共享”的提出为结点,兼合国家与人民的利益关系,将中国发展理念的阶段分为三段, 即“纯贡献期” 、“共享初萌期”和“共享双赢期”。纯贡献期 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忙于国内革命,在一九四八年之前一直处于弱 势的地位,未能控制全国的局势。在其操柄的地区,革命斗争是第一位的主题,但是社会 生产也是搞的有声有色。最成功的就是“大生产运动”,在中共的提倡下解放区的人民自 力更生,艰苦奋斗,不仅打破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而且积累了中共经济建设的经验。在 这一段时期,解放区内热火朝天一派繁荣,绝对没有人会想到去要求所谓的回报的,这里 完全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在起作用,也就是上面说是“纯贡献期”。
人民不要求回报的主要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纯贡献期”绝非政府榨取一切,只是一个相对来说人民贡献大于自身利益要求的时期。“共享”的理念也不是时下的新创,自新中国成立共享一直是以默默无言的形式,暗流式地进行着,例如大量的公共基础建 设,水利工程,福利设施。 原因则是当时的中共政府太穷,根本就没有能力有所作为。同时解放区的人民和中共政权就是水乳交融的关系,不分彼此,这里的贡献就是共享。 一九四九年以后, 中国共产党虽然开始执政,但是它革命党的脾性没能立即脱离,而 是保持了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即保持革命党的性格,又开始走向 一个执政的党、建设的党。在毛泽东时期,政策是多变的,在立国初期,继续革命时期的 土地革命政策,进行公私合营,三大改造,农民公社化运动,开始大量的私人资产集中到 了国家的手中。这时的国家力量来自于人民无偿的贡献,人民从国家手里得不到丝毫的回 报。人民也不企图获得回报,真正是想一心一意地建设新中国。吃大锅饭是这一时期的“共 享”理念的病态表现,这种无差别,无标准,无条件的分享状态,必然不能长远。不久之 后,中国农村的大锅饭就陷入了“无米下锅”的困境。尤可怕的是政府长时间地延续了这 种错误的,无远见的政策。
政府提倡人民贡献,人民愿意贡献,但是最终导致的结果却是: 国贫民困。 共享初萌期 “共享初萌期”最大的特点就是国家福利的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开始了放权 的阶段。邓小平曾指出“‘以党治国’的国民党遗毒,是麻痹党、腐化党、破坏党、使党 脱离群众的最有效办法。” 最大的变化是政府不再全面管理经济和全盘经营经济了,政府要做的只是规划。到了 80 年代中期,政府一时误认为以市场国导向的改革就“意味着由 个人和家庭承担各类风险(如失业、患病、养老等),从而漠视了自己在这方面的责任。” 有段时间放得太多,医疗、教育等事关国计的重大项目也放给市场管,导致了一些严重问题的出现。不久,国家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纠正。在短短十年的时间里,在最低 社会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等方面,建立了一套福利体系,从此开启国家福利之 路。但此时的国家福利保障项目并未能惠及全国,此时的“共享”理念也并不覆盖全国所 有人民,以上的政策实施地主要是在城市地区,广大的中国农村还是处在一种被忽略漠视 的尴尬地位。 不久之后改变的契机就出现了,2005 年12 月29 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 议通过决定,自2006 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全部免征牧业税。
在中国延续了二千六百多年的农业税被取消。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增加 农民收入。接踵而来的是各类的农业补贴政策:粮种补贴、森林补贴、种粮大户补贴等多 种。国家也开始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和生产热情。进而 开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是早期“共享”理念的指导,政府支持农村的建设是多方 面的:有电力、水利、通信、文化、道路等基础性的建设。 新农合政策的施行是“共享初萌期”最大的成功。从2003 年的试点旅行到2010 《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11 体扶持的出资特点,不至于对农民造成新的压力,同时有能有效解决农民看病难和看不起病的问题。虽然它并不能解决农民在医疗上遇到的所有问题,但是它已经是本阶段所能应 用的更好政策了。 在新世纪以前的中国毫无疑问是一个低福利国家,但从 2000 年以后,再说中国是低 福利甚至“零福利”就与事实背道而驰了。有大量的数据可以表明,最近的十余年时间中 国已经建立了庞大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在有关全国人民利益的方面,如:最低生活保障、 医疗保障、养老保险、住房保障、失业保障、工作保障等方面,政府已经出台了大量的政 策,其保障范围越来越广,保障人群越来越多,保障水平越来越高,保障体制越来越健全。
单从医疗保障来说,中国正在走向“人人享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的目标。这对我国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因为我国毕竟有着超过13 亿的人口。 共享双赢期 “共享”的核心是解决民生问题,逐步形成完整的全民公共服务体系,解决中国如今 正面临的就业、住房、医疗以及其他多方面的民生问题,努力创造一个机会平等、井然有 序、公开透明的体制环境,使得更多的人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享有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 成果。“共享”的终极目的就是“公平”,人民要求机会均等、资源公平、成果分配的公平。 而恰恰中国社会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不公平,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化、精英群体的结 盟化、贫穷家庭的延续化、资源占有人偏颇化。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体现出了深刻的问题意识,而“共享”理念的提 出更是应和着中国的现实中的巨大问题。当下的中国是巨大的成就和巨大的问题紧密纠缠 的中国。一个突出表现是中国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中国的经济经历了飞速的增长,中国 从当年的一个绝对平均主义的发展模式,向一个贫富差距严重扩大化的四家转化。根据国 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在2002 年时候是0.454,2009 年的时候为 0.49,而2014 年同样是0.469。
虽然相比于最高时2008 年的0.491 最近六年是在逐步下降, 但相比于八十年代平均0.3 左右还是一个极高值,相较于0.4 的警戒线也是非常高了。 还有贫富的差距不仅体现在收入方面,还体现在财产占有上。当下中国的社会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形,极少数富裕阶层占有了大量的社会财富,高居塔顶;极大多数的贫穷人 民挣扎在金字塔的最底层。这是一种极其不合理的社会结构,虽然从结构上看它现在保持 着一定的稳定性,但从长远来看这种稳定是松松垮垮摇摇欲坠的,不能长期地保持下去。 贫富差距的拉大不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唯一恶果,社会的话语权逐渐地被占有大量 社会财富的上层阶级所垄断,所谓“下情不能上达”。根据 2015 10日北京晚报的 报道,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王尔乘透露在这两年内有近 50 名的各地人大代表因严重违法违 纪被终止代表资格。这里所说是“违法违纪”主要指的是他们的身份“失真”,很多企业 家以农民或者工人的身份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竟然获得通过。广东韶关“粤北首富”朱 来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思宜就花费1000 多万打点钻营,最终成功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人大代表原本是人民的喉 舌,但是这样的人大代表能够代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吗?他们能代表的只能是他们自己的 贪得无厌的欲望。如果允许这样的人大代表存在,人民的利益又能通过谁来维护呢? 曾有学者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官民矛盾将会代替劳动关系的矛盾,一跃而成为中国 社会的主要矛盾。 虽然是国外学者的论调,但仍值得我们警惕,从近年的新闻来看,冲击乡政府、县政府的事件频仍不断。虽然事件最后的责任都归给了农民,但是不能说政府 职能部门就是清白的,在历次事件中不用负任何的责任。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冲击政府 属违法行为,会受到刑事处罚,但农民甘冒大险以身试法,政府绝对有值得检讨的地方。 官民冲突不断发生,其起因大多是公共权力在处理利益关系中的滥用或者变异使用。 基于以上种种的问题,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享”理念就不再是抽象的、笼统的、 超现实的外化概念了,而是具体的、历史的、活生生的与第一个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全局概念了。单是高屋建瓴的口号是不能有实际的作为的,“共享”的理念必须实在地融 化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来。“十三五”规划明确进出:“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 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 共享有一个大的前提是参与,没有不劳而获的安逸,只有当融入了社会主义建设大浪潮在其中流了汗,出了力才能享受成果的喜悦。人人 参与就是“做蛋糕”的过程,而等到“共享”就是“分蛋糕”的过程,只有全民把这个蛋 糕做大做好,在分蛋糕时才能每个人都多分,而且分好的。 在注重公平分享的基础上,同样是积极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在“共享”理念下重要 的一条就是脱贫工程的实施,特别是其中提到了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问题。这已经不仅 是公平的问题了,而是人权保障和人性道德的选择。根据前面的理论,建设需要人人参与, 但不是一刀切地要求所有人,不分男女老幼。人人参与也不是要求所有人使同样大的劲, 但是需要所有人的劲都往一个地方使。对于这样的弱势群体,政府应该多给予关注和照顾, 平均线不是最终的目的,最低线的高度才能说明问题。假如人民平均生活水平提高到了发 达国家的水平,但是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恐怕不是我们所期 待和欣喜的。有外国人曾经说过:现在的中国不像一个国家,北上广是发达国家的姿态, 偏远地区的农村还是100 年前的样子。年初中国外文局对外发布《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 报告2014》,其中45%爱访者认为中国是一个贫富差距较大的的国家。
撇开我们自身,外国人的看法也能给我们提供管窥之途径。 引言中已经说过,“共享”理念的出现,不止是政府的主动作为,其中也含有人民自 我保护意识的增强的原因。各种官方的或民间的维权组织的出现,大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 维权意识。有调查发现,年轻一代农民工与他们的父辈相比,他们更敏锐,更在乎自身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日报,2015年11 利益,维权的手段也是多样化。有学者指出:新一代农民工含有深深的不公平感,对社会的种种不公平现象常常有着发乎内心的敏感,他们从不认命,有着强烈的表达愿望和对未 来生活的无限的憧憬。 改革发展搞得好不好,最终的评断标准是人民有没有从中得到实际的利益,有没有享受到了发展带来的好处,如果这两点都没有,那我们不能称这样的发展改革是成功的。早 在2012 年习近平就指出:“我们的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 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 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共享发展是解决公平正义问题的方 式共建经济共享,一改往日“藏富于国”为“藏富于民”,追求以民富优先,带动国家经济进一步地发 “共享”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共享的是发展的成果,只有发展成果的量够大才足够所有参与建设的人一齐分享。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共建就没有共享” 回顾过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 7800 美元左 右,2013 年减少贫困人口1650 万,2014 年减少1232 万,连续两年时间达到减贫1000 以上的任务。这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政府在此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脱贫工作的稳步进行彰显了中国由国富、国强到民富、民强的转变。“共享”理念对于普 通老百姓来说更多的是获得一种满足感,自己使多大的劲就有多大的回报,付出和回报成 正比。若在这样的观念下,增进人民团结,全国可以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前进。 要实现共享发展,关键在于要解决一些重大矛盾问题。计划生育自1983 年实行至今, 已经 30 多年了,从现时的角度看它已经完整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今天,我国老龄 化人口已经达总人口的10%以上,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为此,政府对计划生育政 策作出了调整,全面放开二胎。这一举措无疑能从长远上增加劳动力,改善社会人口和家 庭结构。无论从哪一角度说,五大发展理念都是与时俱进的产物,要面对的是当前社会亟 待解决的重大关键性问题。从“共享”理念的发展目标来看,十三五计划仍是任重道远。
到2014 年末全国还有7017 万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 年,通过产业扶持可以帮助3000 人脱困;通过转移就业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通过易地搬迁,可以解决1000 万人,总 数可达5000 万左右。但是还有2000 多万的缺口,他们多是完全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贫困人口,只能由社保政策兜底。 今天的中国,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无论人均收 入、国民素质、科技教育文化水平还是人民生活水准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着较大的差距。 中国人没有理由志得意满,裹足不前,每个人都不应坐享其成或者坐吃山空。我们要认识 到共享不是不劳而获,要共享的前提是有物可享,即我们首先要共建,要共同奋斗,不单 是为国家为民族更主要是为自己为家庭。 郭于华等《当代农民工的抗争与中国劳资关系转型》二十一世纪,2011 任理轩;《坚持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五”》,人民日报,2015年12 月24 以上简单梳理了中国发展理念从“共建”到“共享”的进化历程,重点论述了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共享”理念。“共享”理念社会发展的产物,不 是从天而降异想天开的提出来的,而是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积累经验,与 现时社会最相契合的发展理念。
今日的中国,正坚定地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灯光在渐渐聚集,但仍需十年磨 剑,一朝把试。只有坚持共享的理念,让 13 亿人民人人参与、人人戮力、人人共享,中 国的发展前景才能一片广阔,才能不断开拓新境,显现大国之威。 参考文献: [1]邵海军、鞠健:《“共建共享”理念下的执政党合法性建设》,党建研究,2007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 [3]王绍光:《国家治理与国家能力——中国的治国理念与制度选择》,经济导刊,2014 [4]党的十八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5]张君荣,张帆。萨米尔阿明:《资本主义国家正在走下坡路》,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 [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日报,2015年11 [7]郭于华等:《当代农民工的抗争与中国劳资关系转型》二十一世纪,2011 [8]任理轩:《坚持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五”》,人民日报,2015年12 月24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