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共享单车看中国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是一种优化资源配置、高效社会治理的新经济模式,由资源供给方通过技术平台将暂时闲置的资源,有偿提供给资源的需求方使用,需求方获得资源的使用权,而供给方则获得相应报酬的市场化模式。共享经济通过技术平台整合各类分散资源、准确发现多样化需求,实现了供求双方快速有效的资源配置。
随着2007年带有智能管理的公共自行车开始进入中国,共享单车已成为倍受青睐的出行工具,近年来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遍布大街小巷,车水马龙中也有其身影,共享单车的推广解决了人们公交出行“最后1公里”的难题,缓解了道路交通拥堵,最大限度的促进各种交通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也为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效益。《2017年共享单车经济社会影响报告》显示2017年共享单车为全社会带来了2213亿元经济社会影响,创造社会福祉301亿元,拉动新产业232亿元,拉动就业量39万人次。
共享单车只是中国共享经济的一个缩影。目前我国不断在交通出行、共享住宿、生活服务、共享医疗等领域积极推动共享经济的发展,拓展共享业务的布局,共享经济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从共享单车看共享经济,随着政策的逐步规范,公众认知不断提升,共享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有序的发展态势。据国家信息发布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20)》显示,2019年我国共享经济参与人数约8亿人,其中提供服务者人数约7800万人,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2828亿元(比2018年增长11.6%),其中出租车、餐饮、住宿等领域的共享经济新业态在行业中的占比分别达到37.1%、12.4%、7.3%。
就在共享单车迅猛发展的时候,从2017年开始町町单车、3Vbike、小鸣单车、小蓝单车等多家平台却陆续倒闭从共享单车看共享经济,2018年4月掀起共享单车潮的摩拜单车最终被美团以2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之后ofo单车也基本处于破产边缘,这波共享单车的大“洗牌”,也让我们看得到了共享经济背后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共享经济概念不明确。目前各行各业都在套用共享经济的概念,但是很多共享仅仅是改变了资源提供的方式而已,更像是“互联网+”的延续,并没有正真地将共享经济的概念进一步升华,把本应当解决资源过剩的重心转移到了解决资源供给上,从而导致很多行业“创造闲置“,倒逼用户接受共享。
二是共享市场监管不到位。共享经济正在逐步渗透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但各行业和地方政府在管理中监管不到位,部分领域尚存在管理空白。市场准入门槛低,像共享充电宝这类产品缺乏技术壁垒,其效益也有待市场检验,原本为接驳“出行最后一公里”而存在的共享单车,因为管理混乱随意停放等问题,反而造成了诸多交通乱象。
三是共享经营模式不明确。近年来许多行业追随共享单车的逻辑,比如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将真正应该共享的C2C模式转化成了B2C模式,做起了表面共享实则租赁的生意,虽然博得了一些名声但距离成功存在不小差距,目前国内只有滴滴成了气候有望上市。
四是数据资源共享不充分。我国生活消费领域共享经济已取得长足发展,但在生产要素领域的共享才起步不久,许多领域尚未充分利用共享经济模式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公共平台建设不足,致使许多利用共享经济创业的企业缺乏公共数据资源的支撑,发展遇到了现实瓶颈。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