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经济专家萨丹拉彻:专门买车用于分享是分享经济且更重要
分享经济的领域在不断扩容,而且受到了资本的火热追捧。继出租车、民宿、单车之后国家共享经济平台买车,充电宝、篮球、雨伞都加入了分享经济的阵营。
但什么才是真正的分享经济?这引起了行业内和社会的广泛争议。有观点认为,私家车主上班路上顺便搭载其他乘客的顺风车模式才是真正的分享经济,而汽车租赁公司招聘司机在网约车平台上提供专车服务则不是分享经济。
依此道理,专门提供单车用于路人分享、专门提供充电宝给商城顾客充电,也不能属于分享经济,而属于出租行为。
5月13日,“2017全球化背景下分享经济的发展与实践高端对话沙龙”在北京举行。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阿鲁·萨丹拉彻带着他刚在国内出版的新书《分享经济的爆发》参加了沙龙。
作为分享经济的研究权威,萨丹拉彻承认,依托互联网平台展开的分享经济存在两种不同的模式,但他认为,专车、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背后的专业运营者也属于分享经济阵营,而且相对于闲置资源的分享者“更为重要”。
不拥有所有权即可消费
沙龙上,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新红认为,在自己的研究中,专车、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形式被划入“不完全分享经济”,以区别于纯粹个人闲置资源的分享经济。
萨丹拉彻也认为,存在两种模式的分享经济,“比如像法国的跨城拼车平台BlaBla Car,我本来需要开车从这个城市去那一个城市,反正我的车厢还有空余的座位,愿意跟人家一起拼车”。
但他认为,“我特地买来一些自行车,让更多的人可以使用我的自行车,这也是一种分享。甚至有的人说,这种形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分享。”
“我觉得第二种模式反而更加重要,也就是有人买了大量的汽车或者自行车让别的人来分享,这意味着消费从以一个人为中心、以所有权为基础,变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以分享为中心、不需要拥有所有权的消费。”萨丹拉彻说。
但在分享经济的商业模式中,两种分享主体的成本、服务质量及营利能力并不相同,这是否会带来分享经济产品或服务的优劣?
萨丹拉彻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两者之间的确存在竞争,成本结构、消费者感知也存在不同。但不同的模式匹配消费者不同的需求,比如有的消费者喜欢住在Airbnb平台上的民宿中,体验居家的感觉,也有消费者喜欢住在平台上酒店式管理的房间。
分享经济的公共政策难题
资本对分享经济的追捧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让原本一些没有分享的场景或产品被分享,比如充电宝、篮球、雨伞。在沙龙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提醒,应谨慎把握分享商业模式的临界点。
“比如随着汽车、自行车的可以分享,专车、共享单车的数量迅速增长,超过了一定临界点,结果造成本身可以分享的公共道路变得无法分享。”周其仁认为,这也是为何很多城市政府以防止交通拥堵名义设置网约车门槛的原因国家共享经济平台买车,被认为是分享经济发展过程中给公共政策提出的难题。
“比如共享单车的确非常方便,随着投放量的增大,甚至连走路都可以替代,但是从城市整体的出行方式以及人的健康生活方式来看,也许将来会有规定,低于多远的距离不允许使用共享单车。”周其仁认为。
分享经济的发展还受制于本身商业模式的是否可持续。在各种分享产品蜂拥出现之下,萨丹拉彻介绍,在美国,有一些后来被证明行不通的商业模式当时也吸引了大量的资本的投入。
“到目前为止,就分享经济的发展来说,取得最大成功的一个是交通或者说汽车的分享,一个是住宿房屋的分享。”萨丹拉彻说。
“为什么是这两个?就是衣食住行,住和行往往就个人来说,是自己支出最大的一部分,房子和汽车通常是一个人所拥有的最值钱的资产。坦白说,别的资产分享目前还未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当然不排除如果设计出非常好的用户体验,也许别的类型分享也能够获得成功。”他说。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