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经济学发展历程
早在19世纪,就有人开始对类似分享经济的比例相应增减制进行了一些论述。1885年,英国学者蒙罗认为这是“自李嘉图地租理论宣告以来财富分配方面的最伟大发现”。威斯·斯马托认为它“可以把工人和雇主双方的利益结合起来”。以后,安德鲁·卡内基声称“这是资本和劳动问题的解决,因为它能使它们两者无论在繁荣还是在逆境中都成为伙伴”。但是共享经济在美国,这些论述在当时没有引起重视。按照在西方占据统治地位的凯恩斯经济学的观点,资本主义经济在尚未实现充分就业之前,由于到处存在着尚未利用的生产要素,成本和价格决不可能上涨。但是,1965年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通货膨胀和失业并存的状况,这使西方经济学出现了自50年前大危机以来从未有过的混乱状况。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马丁·威茨曼于1984年出版了《分享经济》一书,认为产生“滞胀”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中现存工资结构的不合理,提出了采用分享制度以代替工资制度的主张。威茨曼所说的分享制度,指在资本家和工人就工资问题所进行的谈判中共享经济在美国,确定的不是具体工资的数额,而是分享比率,也就是在企业未来的收益中,多少归资本家所有,多少归工人所有。在这种制度下,工人的工资同某种能够恰当反映厂商经营的指数相联系,而不是像工资制度那样同货币或生活费用指数相关。威茨曼认为,分享制度不仅保存了分散决策所固有的灵活性,而且具有根治“滞胀”的宏观效应,是一种具有自动抵制失业和通货膨胀功能的报酬制度。威茨曼对分享制度作了深入研究和理论阐述,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分享经济学在西方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被称赞为“自凯恩斯之后最卓越的经济思想”。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