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银行如何打造“服务营销型”网点?
导 读:
在金融服务的选择更加多式多样,服务方式更加立体多元的背景下,安徽庐江农商银行优化调整全辖营业网点资源配置,通过构建网点转型的三大协调机制和制定八项标准化内容,全力提高营业网点厅堂服务水平和营销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形象,聚力打造客户满意的“服务营销型”网点。
随着金融科技的广泛运用,客户行为需求发生了深刻变革,金融服务的选择更加多式多样,服务方式更加立体多元,这一切都迫切要求金融机构进行网点转型。安徽庐江农商银行结合自身实际与发展需要,对全辖营业网点资源配置进行了优化调整,旨在进一步提高营业网点厅堂服务水平和营销能力,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打造客户满意的“服务营销型”网点。
↑图为庐江农商银行调整后的网点布局。
优化调整资源配置
网点转型的三大协调机制
统一认识,精心组织。一是凝聚共识,高度重视,庐江农商银行党委高度重视柜面资源优化配置工作,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人力资源部、信息科技部、合规与风险管理部、办公室和运营部为成员的优化网点配置领导组,制定了《庐江农商银行优化营业网点资源配置试点工作方案》,明确资源配置、机具配置、配套机制等框架内容,确保网点转型有据可依。二是组织培训,开展研讨,2023年9月20日,由分管领导主持召开优化网点资源配置工作培训会,各营业网点委派会计、业务骨干及相关部门人员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后由运营部抽取部分网点会计主管召开了座谈会,会上大家对照方案充分讨论、各抒己见,明确了工作思路。
↑图为庐江农商银行举办营业网点数字化营销暨运行“三铁”网点创建培训会。
先行试点,全面推广。一是打造试点,树立标杆。选取营业部为试点行先行试点,总结经验不足,围绕试点示范作用,探索网点转型新途径、新模式。二是全面推广,提质增效。根据试点工作经验,全面推广验收网点转型新模式服务营销,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持续助力该行经营发展。
上下联动,跟踪提升。运营部作为牵头组织部门,主要负责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考核评价工作,实施跟踪协调试点推广运行情况。定期召开研讨会,各条线部门之间协调联动,研究解决网点转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协调各方关系,通报工作进展。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促进便民服务更精准、更高效。
向“服务营销型”转变
网点转型的八项标准化内容
网点分类标准化。根据网点业务量、所在区域、服务客群、经营情况等分类,将全行38个网点分为旗舰型网点、综合型网点、标准型网点、小型网点4种类型,其中,旗舰型网点1个、综合型网点10个、标准型网点22个、小型网点5个。
↑图为庐江农商银行大堂经理介绍该行产品和服务。
服务功能标准化。一是调整网点布局。庐江农商银行所有网点均设有自助服务区、智能设备区、产品体验区、社保卡低柜区、便民服务区、老年人爱心活动专区,分区布局合理且客户服务方便快捷。二是做好客户引导。客户办理业务,由改造前走进网点直接面对、高柜柜台进行办理,转变为改造后的走进网点先由厅堂服务营销人员引导至自助服务区、智能设备区进行业务办理,无法办理的再到高低柜服务区办理。传统高柜存在窗口少、排队长、手续繁等问题,智能柜台融合了现代金融与互联网技术,可以大大减少传统柜台办理业务排队等候的时间,简化业务流程,客户原来是被动地等在原地,现在成为操作者,有参与感,随时可以来办理,自主安排时间。三是提升营业网点金融服务效能。做好营业网点服务管理及加开应急窗口预案,适当延长营业服务时间,适当增加营业窗口和一线工作人员数量,加强适老化设施改造等,设置专属等候绿色通道和专属服务窗口,提供专人专窗快速办理,减少老年客户等待时间,保障网点服务质量与秩序。截至2023年11月底,该行38家网点全部通过人行适老化网点创建验收。
↑图为庐江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帮助客户在智能机具上办理业务,提升服务效能。
渠道配置标准化。一是智能柜员机充分运用。截至2023年11月底,庐江农商银行共安装智能柜员机27台,覆盖率71%(计划2024年初智能柜覆盖率达100%),智能柜平均运行率102.87%,排名全省第四,智能柜交易笔数96872笔,业务替代率32.53%,单台设备日均笔数120笔,排名全省第二。由于智能柜台的普及使用服务营销,该行的业务效率也得到大幅提升,截至2023年11月底,该行较上年末新增手机银行22032户、三代社保卡14.85万张、三代社保卡存款.76万元、电子社保卡和电子医保凭证15005户、快捷支付绑卡70641户。二是厅堂营销有力推行。该行于2023年9月启动“营业网点数字化营销”建设,在10家网点试点厅堂营销系统,通过智能柜员机获取客户信息后传输到Pad,营销人员通过Pad查看客户的信息和业务办理情况,做到了对客户的精准营销,通过厅堂Pad营销系统,加强客户分层分类管理,不断丰富服务内涵,切实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金融需求,强化网点综合经营功能。三是线上线下渠道协同。通过金融科技打通线下网点、网上银行、远程银行等节点国内领先的AI写作系统,达成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共识,让客户享受到全渠道金融服务。
↑图为庐江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引导客户使用智能机具。
岗位设置标准化。根据网点类型分类,旗舰型网点原则上配置4个高柜柜组、2个低柜柜组、1台智能机柜,配备柜员6名+大堂经理1名+会计主管1名+其他人员若干;综合型网点原则上配置2个高柜柜组、1个低柜柜组、1台智能机柜,配备柜员3名+大堂经理1名+会计主管1名+其他人员若干(业务量大的网点可增设1个高柜柜组);标准型网点原则上配置2个高柜柜组、1台智能机柜(也可不设),配备柜员2名+大堂经理1名+会计主管1名+其他人员若干;小型网点原则上配置1个主柜、1个辅柜,配备柜员2名+会计主管1名+其他人员若干。通过对网点的资源优化配置,优化高低柜组合配置,在空闲时段和业务淡季释放出高柜柜员42人,其他低柜人员(含辅柜)和营销人员增加36人,减少大堂引导员20人。
环境管理标准化。一是厅堂营销环境。该行以主推产品作为厅堂营销的宣传重点,结合视频宣传、平面物料、互动机具、陈列物料等多维度,开展有序重复展示,加大吸引客户关注度。二是场景服务环境。为提供更多场景化服务,各网点以物理网点为中心,服务辖区为半径,利用厅堂、社区、商圈等场所,每月组织开展主题节日、志愿服务、微沙龙等各种活动,打造“劳动者驿站”“老年人爱心活动专区”等服务站点,深挖周边用户需求,增强业务发展牵引力。三是整合资源环境。各网点充分利用人缘地缘优势,创新宣传合作模式,做好品牌口碑塑造,通过网点、企业、商户、政务等内外部资源,加强场景互联互通,联动营销和服务提升。转变营销理念和方式,利用新媒体、“金农云店”开展多元化推广,提高营销推广效率。
业务流程标准化。一是强化业务分流、实施标准作业。自智能网点运营以来,各网点均配置了1名专业的厅堂服务营销人员,厅堂服务营销人员在厅堂内实现客户有效分流,从叫号机协助客户取号做一次分流,到智能服务区业务操作指导,兼顾填单台和客户等候区二次分流与茶水关怀。二是严格执行厅堂人员补位机制。实施厅堂岗位联动和无缝对接服务,确保网点营业期间,各关键岗位均有人员值守。三是积极开设弹性柜台。要求网点临柜人员、客户经理闲时走出柜台、办公室,协助大堂服务营销,会计主管在履行现场业务审核后,也应走出柜台协助大堂经理承担大堂服务引导和业务咨询等工作。
↑图为庐江农商银行大堂经理做好客户引导工作。
绩效管理标准化。开展全员营销,制定《2023年度全员营销月度绩效考核办法》,对于员工营销的存款、贷款、电子银行以及中间业务收入,利用行内绩效系统进行统计核算,由总行按月度直接考核兑现到人,实现多劳多得;开展总行条线部门与联系网点绩效挂钩,持续通过内部 OA、短信平台及第三方工作群等定期通报进展、分析营销现状、总结发展经验;分阶段通过业务推进会、调度会、座谈会、培训会等形式,树立标杆、鞭策后进,同时通过表彰、督导、考核、约谈手段持续完善常态化奖惩机制,促进业务全面协调发展。
文化建设标准化。该行以党建工作为统领,围绕经营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营。作为扎根本土的银行,以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以服务城乡百姓为己任,坚持“立足县域,服务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秉承着“服务三农、改善民生”的初心使命,把“爱心”“惠民”融进企业文化,在实现自身稳健经营的同时,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社会公益事业,把帮扶困难群众和爱心捐赠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多次参与疫情防控、抗洪救灾、助老帮困、爱心献血等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以实际行动彰显社会责任的担当与情怀。
下一步,庐江农商银行将继续优化网点分类管理、推广智能机具、压缩物理柜台、优化劳动组合、提升厅堂营销能力和服务效能,通过网点转型工作,实现网点由“同质型”向“差异型”转变,由“交易型”向“营销型”转变,由“人工型”向“智能型”转变,由“传统型”向“零售型”转变,从而助推庐江农商银行战略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形象。
↑↑↑点击上图获取
《2023农商银行转型趋势报告》完整版
百万读者都在看
来源/安徽庐江农商银行
监制/蔡靓 责编/贾丹丹制作/崔海航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