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科研,万物皆可共享?|定义共享经济
特别策划《定义共享经济》第六集
共享科研,设备在左高校共享经济,人才在右,
左膨右胀之后能遇见蓝海吗?
戳音频,听新闻
尽管“共享科研”这个词最近几年才搭着共享经济的顺风车引入国内,但在10年前,仪器设备的公共支撑体系已经成为全国很多地方政府和科研机构的题中之议。
经过近8年时间的完善,贵州省仪器公共在线服务平台2016年年底正式上线。如今,省内20万元以上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已经有3800多台在这个平台入网,通过平台完成的服务订单累计近3万个。贵州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何一萍举例用数字说明了“共享”带来的实际效果。
何一萍:以化学与化工学院扫描电镜为例,进入共享平台之前,每年的使用基时数600个小时左右。但是纳入平台后,每年能达到1200个小时,实际上就翻了一番了。
有人说,“共享经济”首先通过充分利用“剩余”来实现整体效率的提高。从2015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到2017年10月发布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条件保障能力建设专项规划》指出,全面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完善科研设施与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建设,国家在推动“共享科研”,实现科研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了。
在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看来,国家一直在推动,但科研仪器共享领域得以在最近两年长足发展最重要的技术基础,是互联网消除了这个领域的很多“信息不对称”:
朱岩:我通过所谓的共享,实际上是一个信息对外的一种释放,清华有什么仪器设备,中科院有什么仪器设备,以前不知道,只不过现在对外界共享出来,这样实际上干吗呢?是提高了这个设备的使用效率,使用率高了之后它的社会价值就大了。
上个月,“中国科学院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V3.0系统”在京通过了专家验收,平台目前上线大型仪器设备达到8000余台套,价值超过110亿元人民币,是国内的“规模之最”。
中国科学院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V3.0系统界面截图
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装备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张红松表示,经济价值只是附带的,共享科研对于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是作为现有“课题研究制”的补充,推动建立更有利于科研创新的软硬件环境:
张红松:实际上我们这个共享系统更重要的是给他们大家一个很好的环境。就是你有想法不要局限于我有什么我就能做什么,创新就在竞争,你能使用这样的条件,别人也能使用,看谁思想更好。
有了局部的共享,就难免想象全国连成片可能有多宏伟。张红松说,他希望全国的科研工作者能够有一个共同的大平台。在记者的走访和网络浏览搜索中,跨机构、跨地域、跨领域建立共享机制几乎成为所有同类共享平台的共同理想。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往往骨感得多。且不说谁有这个能力推动全国一盘棋,就是在中科院的共享平台3.0上,目前4万多的注册用户,中科院之外的科研人员也只有10%而已,借助科研力量来实现产业转化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我只接受我能够认可的科研人员”成为隐形门槛之一:
张红松:他第一次来的时候,他并没有账户,他来跟我们电话,然后我们跟他确认他的工作性质,如果发现这个东西是可以合作的,他到研究所来长期来做这个工作,OK,我所以说才给你发了一个账户。
对于“一心为科研”的中科院来说,在平台建设上为企业提供科研增值服务甚至靠这个赚钱当然不是他们主要去考虑的事情,但是即便仅仅是为了科研,共享也仍然可能因为触及利益而胎死腹中。北京大学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永伟:
陈永伟:我可能知道,在一万种结果里边有一种可能是能够成功的。但是我不知道那个是哪一种能成功,然后我一个一个去试,由于清华它有这个实验设备,所以它能够成功,但是你如果是别的学校去做了之后,万一给你试出来了,到底是归谁,所以里边的话,利益的机制,不仅是一个钱的问题。
在采访中,多数科研机构和地方政府都倾向利用项目资金使用倾斜和个人职称评定加分等等的方式来激励机构和个人参与“共享科研”,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不过要从体制机制上做到全面推动和保障,则必须考虑市场化的运作方式。
在北京市的昌平区,2016年正式开始运营的人人实验就是地方国资探索科研仪器共享市场化的一种尝试,他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很多有科研需求的中小微企业。据介绍,截至目前,平台的注册用户超过5万人,其中活跃用户达到1.2万。
仪器共享网站“人人实验”共享对接科研设备
北京满格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仿制药研发的小型科技企业,因为不用再到处托人找地方排队做检测,公司研发人员崔女士对这种共享平台模式赞不绝口:
崔女士:重要的就是他的渠道比较多。他们和很多高校的测试中心都有合作,这边没有排期的话你可以去另外一个地方嘛,就不用等。高校的这些测试中心他那个老师的技术也很好,然后费用的话也比较便宜。
据资料,目前有来自4000多家科研服务供应商的超过50万台仪器设备通过人人实验平台共享。不过,能让人人实验“用他来赚钱”的只有大约10%,换句话说,用共享平台去展示仪器信息其实是不赚钱的,用人人实验副总经理丁佰锁的话说“只是设备本身的话,空间很小,运营成本却很高”。他表示,公司80%的营收来自于实验众包:
丁佰锁:我们称实验众包,是人和设备结合产生的服务。我给你举一个简单例子,比如说一些大型的产品整体的环境可靠性实验,有的实验可能一做做好几个月,你会发现,它的需求不光是说一台仪器和设备,而是背后它需要一连串的一些服务。检测实验和测试相关的大型服务,这是我们营收的大头。
通过人人实验平台共享的仪器设备
过去一年,人人实验营收的规模出现了快速增长,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丁佰锁预计两年内,公司将实现盈亏平衡。而对于未来的发展,人才的需求成为重要的制约之一。
丁佰锁:人的能力能不能跟的上我们覆盖了这么多的领域,而且每一个领域里面,我们又需要很深入的去扎实研究。我们是需要懂科研的互联网运营人才,这个其实是非常高的一个要求。
这还不是最要紧的,要紧的是去拓展资源的深度,加强对平台现有科研设备的掌控能力,而在这方面,丁佰锁有着和贵州科技部门一样的烦恼——“利益分配出现问题”。不过互联网科技让他看到更多希望:
丁佰锁:过去利益分配不均等等,关键是不透明。学校说我扣30%,但是它很多漏报不报的,学校对这一块是没有办法掌控的。只有第三方平台出现才能把双方的矛盾解决了,相当于你们对外提供有偿服务,统一降低费率。其他下面这些老师觉得学校一旦认可,那对他来讲没有心理包袱了高校共享经济,积极性也会更高。
本期结论
从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的角度看,共享科研的社会价值要远远大于经济价值,但共享科研还要跨越传统科研体制、激励机制、共享理念等等的鸿沟,而这,绝非一朝一夕。引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使得共享科研不再停留在仪器设备这个物品上,由此扩展出的科研众包能力或许是市场化共享科研的一片蓝海,不过想要登顶,要天时地利,更得人和。
如果说2015年是共享经济的发展元年,那么2017年则是井喷之年。年初,共享经济被视为投资创业的新"风口",但短短一年时间,共享经济似乎就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画出了一条抛物线。以共享单车为例,已有多个品牌相继退出市场,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等更是遭遇倒闭潮,但这并不妨碍新的创客在共享经济蓝海里开疆拓土,甚至走向海外。
风起云涌的共享时代,究竟什么是共享经济?共享经济有着怎样的发展痛点?又将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中国之声近日派出7路记者,深入调研共享经济7大领域,试图分析案例成败、把脉共享经济,给出央广答案。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