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研究报告 | 万物皆可共享?一起探索共享经济的现在和未来
“共享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尽管不长,但从uber、Airbnb到共享单车、共享衣橱,在短时间内这一概念早已家喻户晓。凯文·凯利在2015年出版的《必然》中就告诉我们“将从未被共享过的东西进行共享或者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共享,是事物增值最可靠的方式,未来30年最大的财富会出现在这一领域。”导致“共享”这一概念被广泛使用,涌现出了大量创业公司,出现了C2C、B2C、C2B2C等模式。在这份报告中我们不讨论不同模式的优劣,我们将主要探讨这几个问题:
*本文为《36Kr-共享经济研究报告》的节选,完整版报告已于36氪的“开氪”付费专栏发布共享经济未来,点此可以查看完整版。
报告摘要
共享经济最初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激活海量的闲置资源,让物品的所有者通过某一平台将物品的使用权暂时转让给他人,从而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为平台两端的参与者创造价值。目前,共享经济这一概念较为宽泛,除了C2C模式外还有B2C模式。在这份报告中我们不探讨两种模式的是非问题,而是通过探讨在广义共享概念下值得分析的一些商业模式,从而判断这一赛道的下一个投资机会。
共享经济本身不是一个行业,而是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资源的重新分配。因此,可以认为手机上网用户数量的增加是共享经济这一概念得以爆发的重要因素。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手机上网用户数已超过11亿人,对移动电话用户的渗透率达到80%。另外,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人群大量聚集,使得原本分散的供需双方逐渐集中,使得解决个性化需求这样的商业模式变的可行。
在2016年,共享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相关政策也连续出台,从宏观上鼓励了共享经济的发展,但各地政府出台政策存在监管多于鼓励的情况,部分规定与共享经济的发展规律相冲突。其次,共享经济是典型的互联网经济,具有跨区域、跨行业情形明显的情况,存在现有法律无法监管的问题,使共享经济相关企业处在灰色地带,存在被叫停风险。而缺乏个人征信、用户群体素质参差不齐会导致被共享物品有被刻意破坏的风险,增加企业的折旧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共享经济的发展。
我们如何理解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发展驱动力
案例研究
共享单车:以B2C模式共享经济未来,解决消费者“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
在线短租:在满足旅客多元化住宿需求的同时,将闲置房源使用最大化
共享汽车:以分时租赁为短途出行提供新选择
共享衣橱:用“互联网+”的概念,以较低的价钱将大牌衣物租回家
共享经济的贡献
未来发展趋势:借助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共享经济将成为共享制造
共享经济这一概念目前主要是针对于消费者市场,若将滴滴打车、小猪短租等主要由移动互联网驱动的商业模式称为共享经济1.0时代,而共享单车这类由浅层物联网技术+移动支付技术驱动的商业模式为共享经济2.0时代,则我们可以将由智能制造、大数据、物联网驱动的共享制造称为共享经济3.0时代。目前,制造业企业存在能力不足和资源闲置的情况。而共享经济3.0时代,制造企业具备专业的技术、资质、服务能力可利用闲置的设备为客户提供如研发设计类、非标准定制类、检验检测类等临时性的制造服务。因此,碎片化分工的可行度将大幅提高。而生产方面,在众多新兴技术成熟后,生产企业也不必再追求厂房的规模,而是可以将众多非核心业务通过外包、合作、联盟等方式完成,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自身竞争力。
关于36氪研究院:
36 氪研究院是 36 氪研究子品牌,专注于一级市场的行业研究,通过定性定量结合的方式研究新兴行业与企业,欢迎大家积极与我们交流讨论。
分析师:唐泽俊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