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应该怎么做?——从ofo的发展中思考
ofo是前两年最引人关注的创业“明星”——创始人戴威北大毕业、学生会主席;短短两年融资数亿美元;全国各大城市遍布“小黄车”;被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成为中国互联网初创公司的代表。可惜,一切就像潮水一样,来的快去的也快。从ofo身上褪去的不仅仅是曾经的荣誉,还有ofo未来的发展前景,更是对中国互联网初创企业敲响了一次警钟!
ofo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共享经济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一般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教育医疗资源(来自百度百科)。从上述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共享经济是对闲置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而资源的所有权来自于他人的私有物品;共享经济应该是质的利用,而不是量的堆积。所以,ofo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一是ofo的产品——共享单车并非闲置资源;二是产品所有权不是来自于社会上的私人物品。从这个角度看,Uber和滴滴打车更符合共享经济的定位,而ofo更应该是基于互联网移动支付的线下产品消费。
供给创造需求。经济学中供给和需求是互相决定的,人们有需求必然会激发社会供给,而供给的产生必然会引导需求。ofo和摩拜之前并没有产生共享单车,事实上每个城市都有“公共单车”,但是由于公共单车在支付性和功能性上较为不便,一直没得到发展。所以共享经济怎么做,单车领域并非存在强劲的需求量。ofo提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概念”,通过GPS定位实现随时随地停放,加上移动支付的快捷便利性,共享单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现有的需求前提下,ofo和摩拜单车等共享单车通过增加社会供给,迅速的扩大了社会需求,让共享单车领域变成了风口,“一夜之间”成为了创业明星。
在笔者看来,共享经济是社会资源利用率提升的有效方式,顺风车是共享经济的完美形式,而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的重要形式。如果ofo在良性竞争中保持增长,通过积极的转型寻求更加高效的盈利模式,注重质的竞争而不是量的竞争,未来的ofo极有可能成为互联网巨头共享经济怎么做,但是ofo在盈利模式受限、单车受损、盲目扩张以及无法准确转型的困境中将自己一步一步推向了深渊。
共享经济的发展成为现在创业者迅速追求的热点,但是ofo的衰退也不得不让那些上头的创业者冷静下来,仔细思考思考共享经济的本质是什么?共享经济的发展是什么?共享经济不应该是盲目的增加供给而创造需求,也不应该是量的堆积,应该从根本出发,一是做好平台整合社会闲置资源,实现闲置资源共享;二是以质为主,合理供给激发良性需求,整合社会需求。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