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共享单车(盈利模式、被破坏、改进、未来)
周日参加的关于共享单车的汇报,整理成文章发在这里
过去的一年里,共享单车行业开始爆发性地增长,“最后一公里”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它极大程度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相继而来的是社会、市场、用户和企业层面的各种问题。本文主要是对于盈利模式进行分析以及对于产品改进的一些思考。
一、 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猜测
目前共享单车方面尚未声明明确的商业模式,所以盈利模式只能根据主流猜测,仅供参考。
Paste_Image.png
目前对于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的主流猜测主要分三类,一类是基本单车出行服务收费,一类是注册押金,第三类是广告收入。
1)基本单车出行服务收费
其本质是单边租赁共享单车商业模式解析,通过用户每次使用单车的时长进行收费,每半小时0.5元至1元不等。
很多人认为部分单车的成本在1000以上,单边租赁产生的服务费太低,收回成本似乎是不可能的事?实际不然。
以摩拜单车为例,假设一辆车的成本是1500元,自然折旧周期是4年,那么每年的折旧成本是不到400元,每天大约1元。如果再算上投放、维护、损坏、偷盗等运营成本,一辆车每天的运营成本大约可以是2-3元。如果每次骑行的费用是1元,那么如果每天每辆车被骑高于3次则可以盈利。
而ofo及永安的成本则更低。
市场上还存在另一种算法,小蓝单车联合创始人陈怀远表示:一年365天,除开恶劣天气与不适宜骑车的日子,能够骑车的时间平均下来算280天左右。一辆车成本1千多一点,盗锁加上维修将近1300块钱。平均每一辆车一天被骑行10次,每一次5毛钱,一辆车一天赚5块钱。第一年仅从租金上可以收回来,只要第二辆车保证够用就是赚钱的生意。
从服务费角度来看,抢占市场,争取到足够多的用户使用产品,才能勉强拉回成本。
2)注册押金
用户在注册并使用单车时需要缴纳99~299不等的押金,随时可退。通过每个注册用户的押金形成押金池。
由于舆论的压力,政府对押金的监管制度越来越规范,因而此处我们只考虑共享单车平台将押金存入银行,而不做投资等用处。
按照摩拜单车2017年2月末770万的活跃用户量,押金299元来算,活跃用户押金总额超23亿,如按照目前活期存款利率0.35%计算,一年利息将非常可观。若算定期,则利率更高。
但是政府与舆论的压力,主流的几家平台都纷纷推出“免押金”模式,不知摩拜的299押金能收到几时?
3)广告收入
广告是很多互联网产品最大的盈利点。单车APP内部植入是一个很明确的盈利方式。
比如如摩拜与唯品会合作,内置单车+唯品会商城小游戏,通过小游戏可以领取唯品会与摩拜单车抵用券。
同时唯品会借助单车APP内置广告推广骑行商品。
但广告应注意不要影响用户体验。
二、未来盈利模式探索
对于单车未来的盈利模式,我们有以下几点推测:
1)面向B端定制化服务
比如大型景区、游乐场等面积较大又比较适合骑单车的区域,可以和共享单车合作,定制专供单车,以便捷游客,骑车费用也可以相应贵一点。
2)车身广告
共享单车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移动广告载体。比如举办系列免费骑行活动,车身搭载品牌广告,从而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3)政府补贴
除杭州外,其他城市的城市单车一直是出于亏损状态。共享单车可以和当地政府合作,整编各城市现有的公共自行车,获取当地政府支持。
举例永安行就是以市政单车起家的。
4)利用数据引流
如摩拜搭载的GPS,结合地理与用户信息,给予用户个性化广告推荐;或者向线下商家导流,提供附近的优惠券或者折扣信息等等,从中抽取佣金。
三、目前产生的问题
由于共享单车爆发性的增长,各家都开始入局,一时间市场鱼龙混杂,导致出现以下问题:
※社会层面
部分地区短期内投放大量单车造成市场饱和,挤占公共空间,阻碍公共交通。
部分地区尚未推出监管规范,存在执法盲点。政府对单车拥堵现象难以有合理的处理标准。
※用户层面
部分用户使用过程中存在乱停放、私自占有、公为私用、破坏单车的情况,并未意识到这是一种违法行为。用户教育问题迫切。
※市场层面
单车市场鱼龙混杂,竞争激烈,目前来看各家都处于“烧钱”模式,尚未有清晰成熟的商业模式。
※企业层面
企业的运营、调度成本高,对于故障、损毁车辆的维修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对于盈利模式也还处于一个探索期。
四、产品改进与未来
Paste_Image.png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对于产品改进提出了一些想法:
1)潮汐效应处理
在上班高峰期的时候,潮汐效应尤为严重,大量单车涌向公交车站、地铁站,侵占公共区域,严重影响公共交通,并且造成部分用户寻车困难的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单车方面,可以结合大数据做智能化调度,干预潮汐效应。
摩拜单车推出的“红包车”也是为了干预潮汐效应。
2)购买交通险
共享单车队伍的日益壮大,多地共享单车事故频发,据媒体不完全统计,2017年以来,因骑共享单车发生的意外事故多达18起,其中6人不满12周岁。
除开实名认证时要求用户必须满12岁才能使用单车外,单车方面应该为用户使用安全买好保险,共享单车平台有义务进行定期巡逻并对共享单车检修。
3)二维码诈骗追责及先行赔付
近日,多地出现二维码诈骗情况。一些不法分子在共享单车的二维码中植入病毒,使得共享单车成了不法分子窃取用户钱财的“通道”。据悉,用户手机扫描此类“偷钱”二维码后,或被要求直接转账,或被要求下载可疑软件,致使资金账户面临被盗刷的风险。.
除了用户需要加强防骗意识以外,单车方面要配合执法机关对用户损失钱款进行追回。对于用户方面,实行二维码诈骗先行赔付,给予用户更多安全感。
4)完善信用体系
用户在使用单车的过程中存在的多种不规范行为如上私锁、私自侵占、破坏等行为,除开用户教育,单车平台可以引入、完善信用体系,打通其他产品信用体系。
摩拜单车成为首个引入信用体系的平台,用户初次注册时获得100信用分,正常使用或者帮助举报能够获得信用加分,不规范使用、忘锁、私锁、侵占等行为一经发现会扣除信用分。当信用分低于一定标准时,单车使用费用会变得非常高昂,从而起到规范用户行为的作用。
5)完善客服功能
据很多用户投诉,在需要客服的时候往往出现:
找不到客服、只能邮件联系、找客服需要排队、回应时间慢、客服电话打不通等问题,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针对这种情况,单车平台应该完善客服功能,改善用户体验。
6)与政府合作
针对单车的乱停乱放、单车的私自占有等问题,单车方面应该配合振幅监管单车停放与使用。加强用户教育,将单车使用规范从产品层面上升到政府约束层面,并且配合政府对于单车的停放进行管理,避免阻碍公共交通,侵占公共空间。
7)恶劣天气提醒
对于恶劣天气等情况,单车方面可以及时提醒用户,避免在恶劣天气使用单车,减少安全隐患。
部分资料收集整理自网络。仅供参考。
附上之前笔试题个人答案,对于解决单车被破坏的思路以及单车的未来:
一、产品或运营的角度改进:
①引入互联网征信制度
新用户:对于征信分较低的用户,收取较高押金。
老用户:如果用户被追踪到破坏、占用单车,扣除征信分。文明使用可提高征信分,帮助举报可提高征信分。
②举报奖励、违规行为惩罚
用户看到单车被占用或者被损坏时,可以拍照定位举报,当单车被找到或者找到破坏者时,视为一次成功举报。成功举报将给予奖励(现金、红包、优惠或者征信加分)。
违规用户被追查到,给予惩罚措施(如扣除信用分、该用户骑行范围内的其他用户可查看附近违规用户名单[警示],交与执法部门处理)
但奖励与惩罚的手段应认真考虑,考虑不周容易产生副作用。
③解决单车流动性问题
违规用户非法侵占单车的行为,本质是为了解决想骑车时没有车的问题,希望身边随时都能有车。从产品角度,应该加大智能化流量调度,结合大数据分析,调度单车,避免出现“想要的时候没有车”的情况。解决用户这一根本痛点,单车侵占行为一定程度上能减少。
④做好宣传工作
侵占、破坏共享单车实际上是涉嫌侵占他人财物、损害公共利益,部分违规用户收到了司法处置。造成这样的情况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部分用户法律意识薄弱共享单车商业模式解析,没有意识到侵占单车是违法行为。因而需要加大宣传力度,给用户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给予法律约束,才能确保用户在制度下的自觉。
⑤单车主动报警/单车被动报警
在侵占/破坏行为发生后,又无法得到用户有效举报的情况下,我们思考一种新的模式。
单车主动报警:按照大数据估算出某地某时间单车应有的骑行频率,如果很久没有被使用或者低于应有使用频率,单车自身向中心报警。
单车被动报警:一个单车很久没有向中心报警或者发送信息,则中心定位单车,寻找并处理。
二、单车的未来:
单车目前的情况,可以从4个角度来看。
政府角度:需要与政府合作,获得政府支持,接收政府调度,对单车进行保护与管理。
公司角度:单车的损坏率过高,一方面要加强单车质量,一方面要做好单车监管维护。
市场角度:市场鱼龙混杂,准入门槛低,需要形成特色化竞争壁垒,找到竞争突破口与赢利点。
用户角度:留住用户,优化用户使用体验。
我认为单车的未来,在于运营:
①一方面,运营要解决当前人为破坏率高、单车维护以及单车流动性的问题。
②一方面,要探索别的合作方向,例如ofo与滴滴合作,可以有打车送单车骑行券、骑行积累送打车券的模式,跟滴滴相互引流。
③一方面,探索新的盈利、营销方向。如单车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移动广告位,如定期或者选择特别的节日举行免费骑行活动,分享有礼等。单车车身可以作为很好的移动广告位,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