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吸引力的认知偏好:是什么在影响你的面孔影响力?
本文分享“第六章面孔吸引力认知偏好的影响因素”概要。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关于面孔吸引力影响因素的研究存在两个假设:面孔所有者假设和观察者假设。但早期人们主要关注面孔所有者假设。通过系统回顾大量面孔吸引力的研究,我们从新的角度,即从观察者的角度探讨了面孔吸引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观察者的生物学因素、心理与行为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
为此,我们选取了其中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几个因素,即妆容、微笑、面孔角度、面部特征、能力、生理周期因素来探讨影响面孔吸引力的生物学、心理与行为、社会因素。
众所周知,影响面孔吸引力认知偏好最大的因素就是妆容,因此当前整容业如此繁荣。在妆容方面,为探讨化妆对大学生面孔吸引力是否存在影响,我们采用2(性别:男、女)×3(面部器官:眼睛、鼻子、嘴巴)×3(面孔类型:素颜、化妆、素颜-化妆配对面孔)的混合实验设计,运用学习-再认-匹配实验测试40 名大学生(男生20 名,女生20 名)对不同面孔类型的面部器官匹配的反应时和正确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结果发现:化妆与否并不影响面孔识别,只有素颜和化妆面孔同时出现时,其才会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干扰效应;眼睛在面孔识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实验流程
除了静态面孔外,以往研究者还考察了动态面孔,如眨眼、歪头、点头、摇头等,但并没有单独考察与吸引力直接相关的运动,且女子气的运动对面孔吸引力有影响,而男子气的运动对面孔吸引力的影响小。早期人们认为表情并不影响面孔吸引力,有研究者认为女性即使微笑也不会变得美丽,他们发现,女性右侧面孔更具吸引力,右侧面孔与身份有关,而左侧面孔与表情有关。但是fMRI 研究发现,微笑提高了面孔吸引力。为此,我们进一步运用眼动技术验证微笑是否会影响面孔吸引力。眼动结果发现:被试注视微笑图片嘴巴部位的总注视时间长于中性图片嘴巴部位;被试注视高吸引力图片眼睛部位的总注视时间长于低吸引力图片眼睛部位。被试先看嘴巴,后看鼻子,最后看眼睛部位。首次注视持续时间从长到短依次是嘴巴、鼻子、眼睛部位。结果表明,微笑会影响面孔吸引力的认知加工及其眼动模式。嘴巴对微笑图片有影响,眼睛对面孔吸引力的判断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探讨面孔角度是否会影响面孔吸引力的认知偏好,我们考察了被试对不同角度面孔的偏好。以选取的标准黑白面孔图片为实验材料有吸引力的团购网名,采用 Ⅱ型眼动仪,让48 名大学生观看不同倾斜角度(左倾、竖直以及右倾)的面孔图片,并让其对之进行面孔吸引力的评价,同时用眼动仪记录被试的眼动情况。眼动指标结果显示:①被试观看左倾和右倾面孔的平均瞳孔直径显著小于观看竖直面孔的平均瞳孔直径,观看左倾面孔的平均瞳孔直径显著大于右倾面孔;②被试对左倾和右倾面孔的平均注视时间显著短于观看竖直面孔的平均注视时间,同时对左倾面孔的注视时间显著长于右倾面孔;③被试观看左倾和右倾面孔的平均注视次数显著少于观看竖直面孔的平均注视次数。实验结果表明,面孔的倾斜角度是影响面孔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面孔吸引力的评价中存在显著的“角度效应”,即竖直面孔的吸引力高于倾斜面孔的吸引力,左倾面孔的吸引力高于右倾面孔的吸引力。
为了探讨面部特征是否会影响面孔吸引力的认知偏好,我们考察了观察者在进行面孔吸引力认知加工时,倾向于面孔的整体加工还是特征加工,并探讨了两个问题:一是观察者在评定面孔吸引力时,整体特征(包括平均化、对称性和性别二态性,以及脸型、肤色等)和局部特征(包括面孔的外部特征,如耳朵、头发等,以及内部特征,如眼睛、鼻子、嘴巴、眉毛等)在面孔吸引力评价中所占权重大小;二是面孔特征值(如眼睛、鼻子、嘴巴、眉毛、脸型、肤色等)对面孔吸引力的预测作用。卡通面孔方面,为比较不同面部特征对卡通面孔吸引力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两个研究。研究一选取150 名(男生71 名,女生79 名)大学生被试,采用评定法比较不同面部特征(眼睛和嘴唇)的卡通面孔的吸引力;研究二选取44 名(男生20 名,女生24 名)大学生被试,采用实验法,通过点探测的实验范式,探讨被试对不同面部特征(眼睛和嘴唇)的卡通面孔的注意偏向。结果发现:对于女性卡通面孔,大眼睛-厚嘴唇的面孔吸引力的评分显著高于小眼睛-厚嘴唇的评分(研究一),大眼睛-厚嘴唇线索面孔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短于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研究二)。这表明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被试,他们都偏爱大眼睛-厚嘴唇的女性卡通面孔。
为了探讨心理和行为因素是否会影响面孔吸引力的认知偏好,我们考察了能力是否会影响面孔吸引力的认知偏好。首先,我们通过网络搜集了180 张面孔图片,让59 名被试评定面孔图片的吸引力;两周后,再让其评定面孔人物所具有的能力。结果发现:①男女高、中、低面孔吸引力得分差异均显著,男性被试对男性高、中、低面孔吸引力的评分均高于女性被试。②男女面孔能力评定得分差异都显著,面孔吸引力得分越高,其能力评定得分就越高;男性被试对高面孔吸引力女性能力的评价显著高于女性被试。③回归分析表明,女性面孔吸引力可以预测女性能力得分,男性高吸引力面孔只可以预测高能力得分。这表明人们在对他人能力的判断中存在面孔吸引力的刻板效应,即会根据外表对其能力进行判断,尤其对于女性,面孔吸引力对其能力的影响更大。
为了探讨生理因素是否会影响面孔吸引力的认知偏好,我们考察了生理周期对面孔吸引力认知偏好的影响。以面孔对称性的偏好为例,目前有两种较为普遍的解释。一种是观察者偏差假设,认为面孔的对称偏好是视觉系统的副产品。另一种是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提出的良好基因假设,认为人类偏好对称的面孔是因为它与配偶品质相关有吸引力的团购网名,人们之所以偏好对称的面孔,是因为对称偏好会随繁殖力而发生变化,即女性在高繁殖力阶段(卵泡期)的对称偏好会增加。为探讨女性在不同生理周期对男性吸引力面孔的注意偏向,我们选取了51 名女大学生,采用3(吸引力:高、中、低)×2(提示有效性、有效、无效)×2(生理周期:月经期、排卵期)的被试内设计,运用线索提示的实验范式,考察其在不同生理周期对男性吸引力面孔注意偏向的差异。对反应时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提示有效性与生理周期的交互作用显著,在排卵期,有效提示的反应时快于无效提示的反应时;对正确率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吸引力、提示有效性和生理周期的主效应及其交互作用均不显著(ps>0.05)。这表明处于排卵期的女大学生对男性面孔存在注意偏向,而女大学生在月经期对男性面孔不存在注意偏向。
目前,关于面孔吸引力认知偏好的神经机制的研究尚少,且多是来自西方文化背景。本书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从进化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利用眼动、ERP 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开展研究,为中西文化背景下关于面孔吸引力的认知机制,以及我国古典美和现代美的比较研究提供新的依据。
本文摘编自《面孔吸引力的认知偏好:进化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张妍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8)一书“第一章 绪 论”“序”“前言”,有删减修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关著作
《面孔吸引力的认知偏好:进化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
张妍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8
ISBN 978-7-03--3
定价:89.00 元
面孔吸引力对于人们的社会交往和人际互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传递信息的重要线索,其引起的情感体验也是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变量。虽然爱美是人的天性,但是我们并不清楚有吸引力的面孔是如何在认知系统中产生作用的,以及其是否具有进化的意义。本书基于面孔吸引力认知偏好的前期研究,揭示了面孔吸引力认知偏好的特异性、加工特点、影响因素、刻板印象、晕轮效应及其作用机制,丰富了面孔吸引力认知偏好的实证研究。
《牛津面孔认知手册》
安德鲁J. 考尔等/主编
王哲 严璘璘 孙宇浩/主译
ISBN 978-7-03--8
定价:398.00 元
本书着眼于面孔各类信息的知觉、表征和解读等过程的心理和神经生理机制,对面孔认知领域的研究作了较为全面和权威的回顾。本书各章由相关领域的权威研究组撰写,在面孔认知相关出版物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面孔:群际信任的进化密码》
侯春娜/著
ISBN 978-7-03--2
定价:69.80 元
在进化论看来,人际相遇时,对面孔的短暂的可信性评估即诱发了人类的趋利避害行为,提升了个体的适合度。面孔的可信性判断是否具有进化意义?在与生存有关的情境中,人们对不同信任程度的面孔的记忆有差异吗?这种差异在个体和群体层面是否存在不同?本书以面孔这一生物学特征为载体,对群际信任产生的进化证据进行了探索。
《面孔识别框架下的注意瞬脱效应》
段海军/著
ISBN 978-7-03--8
定价:69.00 元
本书以注意瞬脱的认知模型和计算模型为理论依据,使用快速序列视觉呈现范式,基于面孔识别的研究框架,在时间维度上考察了表情和熟悉性影响注意瞬脱效应的时间进程及其认知加工机制。结合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为大脑究竟是在知觉早期阶段还是晚期阶段实现对情绪性和熟悉性信息的加工分离提供了依据。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