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人|革新商业模式 推动慕课可持续发展
革新商业模式 推动慕课可持续发展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学校线下教育带来了冲击,而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教育“临危受命”,开始承担特殊时期的重要任务。其实,慕课教育由来已久,通过全新的教学模式来帮助更多学生获取知识。今天,我们对话青年学人——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钱小龙,探寻慕课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记者:有人说,大学慕课的出现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大学慕课平台建设的源起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钱小龙:慕课是由加拿大的科米尔(Dave )与美国的亚历山大(Bryan )于2008年联合提出的一种在线学习术语。同年,来自加拿大的乔治·西蒙斯( )和美国的斯蒂芬·唐斯( )共同开始了一门网络课程,而慕课的标志出现在这门名为《联通主义与连接知识》的课程页面中。随后,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美国一流大学纷纷加入到慕课洪流中来,基于、edX、等慕课平台启动了属于自己的在线教学项目,慕课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冲到了高等教育变革的最前沿,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
大学慕课所带来的并非只是教学形态的变化,它孕育了崭新的教学理念,将对高等教育机构和学习者带来巨大影响,也使大学教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具体包括:推动慕课成为在线学习的领导者,通过市场化操作将免费的慕课学习者转变付费学生,提供以慕课为中心的混合式学习以强化学习效果,采用诸如翻转课堂的双轨教学模式以革新慕课应用方式等等。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为大学慕课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会,以前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担任配角的大学慕课,迅速冲到了舞台前面。
记者:当前,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建设总体情况如何?江苏的情况是怎样的?
钱小龙:中国慕课的发展基本上是与国际同步的。2011年10月12日,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立项建设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2012年2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又发布了《关于开展2012年度精品视频公开课推荐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主体是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及少量具有鲜明学科特色优势的高校。之后,中国大学慕课步入高速发展时期——2013年,清华大学创建“学堂在线”,到2017年年底就超越和 Learn,成为全球第三大慕课平台;北京大学主导成立“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修读并获得学分的学生人次超过2600万;上海交大发起建设中国顶尖慕课平台“好大学在线”,实现超过400所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与学分互认。
作为教育强省,江苏一直走在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最前沿位置,教育厅出台了《“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相关高校正在积极参与大学的慕课建设与应用活动。在中国大学慕课五星评价TOP 50的课程中,我省就有4门,如南京大学的《心理学与生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遗憾的是,从慕课平台建设来看,还没有出现由江苏高校或商业机构开发的著名慕课平台,这对于推进大学慕课的协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记者:现在的慕课平台都是免费的吗?它的运作模式一般是怎样的?
钱小龙:应该说,慕课既是免费的,又是收费的。从本质上而言,慕课作为开放教育资源,理所应当是免费的,但从实际应用来看,慕课要存活下来必须依靠来自外部的收入,所以又是收费的。不过,两者并不矛盾。如何平衡两者的矛盾呢?这里就涉及到商业策略的运用。例如,基础性课程是免费的,但要学习高级课程就是收费的;慕课学习是免费的,但要提供学习认证则是收费的;专业系列课程中的线上课程是免费的共享经济慕课,但其中的线下课程是需要收费的。在国外,来自慈善组织、商业机构、私人的资助可以支持慕课免费,志愿者服务可以抵消一些费用开销,数据出售和发放广告也能获得一定收益。在我国,绝大部分经费由各级政府部门提供经费资助,商业运作出于起步阶段,比较成功的是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实际上采用的商业运作机制。
记者:慕课平台建设中还存在哪些难点?
钱小龙:虽然慕课平台建设得到政府部门和大学机构的高度重视,但在实际过程中也碰到不少问题,最重要的有三点:首先是经费来源问题。仅仅依靠各级政府的拨款是不可持续的,需要引入商业模式,但大学机构对此并不擅长,或者不屑于采用;其次是机构协同问题。每一所大学都想建设属于自己本校的慕课,但实际上不是每一所都有这个能力和资源,也根本没有必要这么做,这样很容易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最后是课程质量问题。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和评价标准,但所依据的标准是专家标准,还是学生标准?所遴选出来的精品课程到底是不是真的“精品”?能否真正为学生带来优质的学习体验?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在实际操作中必须要明确课程评价的主体、目标和价值导向。
当前,慕课发展的预想与现实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第一,预想是慕课将为学生带来免费学分,传统的学位授予开始分类计价,现实是国内基本没有大学能够为那些尚未入校和支付费用的学生提供学分,也很少有学生基于慕课项目提出此类请求,不过疫情的发生正在改变这一切,至少在学分获取上出现转机;第二,预想是雇主将拥抱慕课,并将其视为职业资格认证的有效工具,现实是除了计算机编程领域非常有限的几个职位之外共享经济慕课,很少有学生能通过慕课获得职位;第三,预想是慕课将平衡富裕阶层和贫穷阶层学生教育水平的差距,现实是绝大部分参与慕课学习的用户已经获得了高等教育学位,且主要来自于富裕家庭。
记者:有人认为,现在大学慕课有些一窝蜂,对此您如何看待?对于慕课的可持续发展,您有何建议?
钱小龙:实际上,当前慕课的发展已经过了一拥而上的阶段,只不过由于疫情的发生凸显了大学慕课的使用率和重要性,让人误解为一窝蜂。
自2014年以来,一些大学已经意识到慕课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开始探索不同的方式来彰显慕课的影响力,从而达成具体的目标。然而,面对慕课这样一个需要投入巨资和耗费大量资源的新事物,高等教育机构仅仅依靠热情、信心、声誉已经远远不够了,只有从商业领域引入一套科学的运营模式,或者说是可持续性商业模式才有可能解决系统性的问题。对此,我有三点建议——
从整体角度来看待大学慕课的商业运作。大学慕课的商业运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经济、技术和生态等各方面的要素,越来越多的机构已经将这些要素融合为一个完整的运行系统,而非仅仅视作提供产品和服务。只有从整体的角度来综合大学慕课的商业运作,才有可能使各种价值要素效益最大化。
从现实角度来衡量大学慕课的商业运作。大学慕课的商业运作要取得成功,必须充分考虑各种现实因素,既要考虑环境价值、社会价值,也应该将机构或项目自身的发展视为根本性的变量,明确价值的意图和抓住价值的核心,在满足现实需要的同时获得成长。
从合作角度来开展大学慕课的商业运作。慕课的有效运作绝不能仅仅依靠机构自身的力量,这一过程需要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科学合理的分工安排对于大学慕课的商业运作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充分认识在线教育系统的缺陷,在发生问题时获得各方的支持。 本报记者 杨丽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