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巨头打工,共享经济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日前,小蓝单车宣布停止运营,这是又一家较大规模的共享单车企业停运。在此之前的半年多时间里,共享单车企业已经有多家出现停运或倒闭,其中不乏悟空单车、3Vbike、町町单车、小鸣单车、酷骑单车等。
企业的经营固然有自己的生死之道,并不意外。但同属一个行业,又如此集中的突然消亡,且具有共性的退押金难和资金链条断裂,还是值得我们反思,作为共享经济典范的共享单车,其经济模式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应该说在最近的5年多时间里,在互联网创业的浪潮中,最火爆,最激烈,也是规模扩张最成功的,无非就是三大领域,即以滴滴出行为代表的分享经济模式,以美团、饿了么为代表的在线定餐平台,以摩拜、OFO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模式。
在这三大领域里,短时间内就完成了业务模式的优化、行业企业的并购,以及弱势企业的淘汰。这让本是互联网初创企业的新经济模式,一下子就变的成熟和固定。然而,这些具有典型的应用互联网技术服务,来消费者日常基本需求的互联网新兴企业,并没有真正改变原属行业的运营机理,只能算是提高了服务效率。
因此,并未真正的创造新财富新价值。所以已经趋于成熟模式的分享经济、在线定餐平台、共享经济们,在企业经营的实际会计统计报表中,并没有实现稳定攀升的经济利润,甚至很多还在继续保持着较高投入,持续融资,甚至经营亏损的现实。
作为互联网企业,在实际的后续经营中,运营成本和市场维护是在不断提高的。特别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共享经济本质,更是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才能保持客户群体的正向扩大。因此,互联网企业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天然特质。也正是这样,我们发现,这三大互联网新经济状态,最后都会归为兼并整合,然后被阿里和腾讯这两大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支付企业所收编。
阿里和腾讯为何愿意做这样不赚钱的买卖,要霸占分享汽车、共享单车,以及在线定餐平台呢?在资金、技术、时间上等等,获得这类互联网新经济业态,真是为了获得未来的那并不确定的长期投资收益?
其实,作为互联网生态系统的建立者,阿里和腾讯更多的是要占领一切与互联网服务相关的市场份额。同时,要努力的培养互联网用户们的支付习惯,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支付宝,微信支付服务。
占居市场更大的份额,获得互联网用户的高度依赖,就能够在支付体系上,会员体系上、广告体系上获得更多的利润来源,这才是共享经济的本质的本质。因此,仅仅是利用数学模型,以为出资投入了一些消费终端设备,做做广告推广,收取一些客户押金,利用所预期的客户实际消费体验,就能维持一个新的互联网经济模式的延续,这是不现实的。
曾经一度非常火爆的分享经济模式——滴滴出行共享经济本质,在最近的两年里也在漫漫的淡淡媒体和消费者们的视线。运营模式稳定了,不再有创新和更新,如果能在经营成本上实现良好控制的话,也只能是在为一个稳定经营的传统企业了。
所以,近5年里的互联网创业大潮中,企业的经营模式高频率的更替交换,真正能活下来的不足5%。最近的互联网现金贷企业,也是因模式遭受质疑,而难以维继的,因为这类企业的经营本质,还是培养互联网消费习惯,并不是医疗互联网服务来获得直接收益。
文/三尺寒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