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均收入增长个人幸福感不降反升?【个人幸福行为经济学结课论文作业】
首先,从认知偏差中的启发式偏差来分析,人均收入增长所带来的是人们发现他们手中所持有的货币无论是从银行账户中的数字还是从自己钱包的膨胀程度都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相较于人们所拥有的信息而言,拥有财富的迅速增长同样可以理解为一种可供人们实际应用的信息,这使得人们难以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对不断增长的财富进行更为合理的管理及应用,而是往往在直觉认知的作用下,在金钱的使用方面做出不合理、甚至明显违背自身进行金钱消费的初衷的决策,进而导致自己在所谓的“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过程中反而对财富运用 的结果感到不太满意,进而影响幸福感的提高。
其次,从可得性启发法的快乐不对称讲(此部分略带有笔者的对概念的主观臆断式分析和理解)。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近几十年的经济增长大趋势的发展,在边际敏感性递减的规律作用下,人们对于个人收入的增长所带来的幸福感提高相对的增加量并不会像往常那样多,反而是越来越少,与此同时,人们越来越担忧自身所拥有的不断增长的财富,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的今天,会因为某次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或者国际贸易战的影响而受到损失,而且这种消极情感随着收入的不断增长反而会让人们的对危机的担忧更深刻,就导致了人们在拥有财富增加和担忧风险的矛盾中出现“快乐不对称”,降低了个人幸福感。
经济危机对市场中个人主体的影响不容小觑
然后,在锚定效应的方面分析共享经济对国民幸福感的相关理论,人们对于不断提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个人收入水平,往往以之前的一个时间点上的两者数据或者给自身带来的效果作为判断依据的锚,定位在心理判别上,比如在涨工资一段时间后,人们往往会反思,收入的增长部分,是否让自己在日常消费层面较以往有更令人满足的获得感,即使在一定程度上经济方面的宽裕会对生活带来改善,但只要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带来的满意度与前一个时间点相同、或者甚至不如后者,那么在完成这种价值评判之后,与之而来的就是个人幸福感往往得不到相应的提高,甚至出现降低。
薪资上涨看似是好事,实则······
接着,根据前景效应中的损失厌恶理论,与本文第二段的论述类似,对于相同数量的收益和损失,人们的感受往往是不一致的,对收益的感受偏小,而对损失的感受要更大。举个例子,在经济增长的大趋势下,人们往往更愿意将个人收入满足日常需要后的剩余部分用来进行投机性投资,如股票、债券等各式各样的金融产品,以谋求获得可能的更高收益,但是伴随着高收益的往往是高风险,而人们往往对增加的一单位经济损失要比增加的一单位经济收益更加敏感,即更厌恶可能的损失,也是本课程中“禀赋效应”这一重要内容的体现,所以这样的厌恶感也会影响幸福感的提升。
股市的波动同样会影响大部分中产阶级
再者,从不平等痛苦的角度来看,首先作为人类,作为一种社会性高等动物,往往在意于自己同社会其他成员的比较,故天生厌恶不平等。自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增长往往伴随着财富积聚在少数人手里的趋势不断发展,无论是西方社会的号称建成“福利国家”的资本主义社会,还是我国自改革开放至今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全体国民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式,贫富差距始终是现如今任何经济发展方式都无法解决的问题,人均收入的增长往往带给人整体繁荣向好的错觉,无论是中产阶级还是穷人,与富人拥有的财富差距依然在扩大共享经济对国民幸福感的相关理论,故人们拥有财产的互相比较带来的大多仍是痛苦而非快乐,所以无法带来更多的幸福感。
所有痛苦都源于比较。——著名哲学家沃·斯基硕德
最后,于过度自信的方面而言,人均收入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人以增加商品消费的自信,但往往会让人在消费中过度相信自己的支付能力能够承担起相较以往更多的商品,于是就增加了自身的消费量,甚至还会扩大借贷等提前消费的力度,以满足自身的更高需求,但这样的过度自信与实际情况往往大相径庭,过度自信带来的过度消费会让个人财政左支右绌,甚至入不敷出、难以为继,得不到幸福感的提升,反而让自己更不幸福。
过度消费之风一发不可收拾
如果诸位喜欢这篇专栏,不妨期待下一篇笔者的另一篇结课论文《如何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