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浪潮涌动新经济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移动支付、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生产中的细枝末节。经济进入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拐点,“新经济”应运而生,并在城市间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当今,试问谁不想做新经济的“弄潮儿”?
敢为人先的成都,在去年成为全国首个设立新经济委的城市。今年初,随着共享经济、流量经济、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等“六大新经济形态”的发展实施方案相继出炉,成都再次明确了要大力发展新经济的态度。
2018年即将过半,新时代的浪潮逐渐推动着这个人们印象中悠闲的“慢城”驶上新经济的“快车道”。打造“全中国最适合发展新经济的城市”,成都未来可期。
新浪潮
形态+应用场景
绘制新经济发展“路线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都市推进共享经济,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新时代下,经济发展有了新面貌和新目标。
作为西部中心城市,成都当然不会错过任何一个发展机遇。2017年4月25日,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大力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催生新经济快速成长,全面提升城市创新力、创业力、创造力。
新经济发展,只争朝夕。
2017年11月9日,成都新经济发展大会召开,一张烙印着新经济鲜明印迹的城市发展蓝图在人们面前徐徐展开: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六大新经济形态”,构建“七大应用场景”,力争到2022年基本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成为新经济的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生态创新区,培育独角兽企业7家以上、潜在独角兽企业60家以上。
提出这个目标,成都有底气。
在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大会上,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指出,独特的文化基因是成都发展新经济的土壤,无论是世界最早的无坝引水工程都江堰和纸币“交子”等发明创造,还是成都人对新生事物的敏锐度、包容度、接受度,都彰显了天府文化“创新创造、开放包容”的鲜明特质,为新经济发展提供丰厚滋养和创意源泉。
不仅如此,成都新经济自2003年开始萌芽,2010年经历起步,2015年开始蓄势,已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积累了一批“双创”种子和初创高科技企业。另外,去年成都的服务消费升级指数排名全国第一,被评为“年度推荐消费升级代表城市”。数据显示,成都人在互联网理财、旅行订购、网络购物等方面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都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质量为新经济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成都人普遍心态较好,对新业态的接受程度很高,在我看来,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以及消费层次的多样性均高于北京上海等地。”作为立足成都、主打汽车共享出行的科技公司,“苏打出行”的CEO余涛表示,成都的城市氛围让他有了企业发展的“归属感”。他向记者透露,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把“苏打出行”的核心部门从北京迁回成都。“目前员工60余人,其中50余人都在成都。今年底计划将成都地区的员工增加到100人。”
事实上,像“苏打出行”这样“偏好”成都的新经济企业还有很多。
数据显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都市新经济市场主体新增3.66万户,新经济总量指数位居北京、上海、深圳之后,位列全国第四。从赛迪城市经济竞争力百强榜来看,成都位列中西部城市第一名,新经济竞争力得分超过武汉、天津、南京等众多“新一线城市”。今年3月,成都新潮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新潮传媒)以15亿美元的估值入选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让成都新经济在快速发展中实现了独角兽企业零的突破。
增速快
政策+市场价值
按下新经济发展“加速器”
“新经济企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发展速度快。”“准独角兽”企业、成都极米CEO钟波如此说道。无独有偶,这个说法在记者采访的多家成都新经济企业那里得到了证实。
聚焦计算机交互视觉技术的小微云联于今年“六一”儿童节刚满“两岁”,对标2017年500万元的营收额,今年他们的目标是去年的5倍——2500万元;成立三年左右的共享汽车平台“苏打出行”去年盘活成都400辆闲置汽车,今年他们的目标是去年的5倍——盘活2000辆;专注人工智能的猎维科技成立刚刚三年,已是全国范围内做得最好的AI培训机构,今年,他们的营收额计划达到去年的5倍。
5倍,像是公认的“幸运数字”一样出现在成都新经济企业的成长轨迹里。“在成都,新经济企业想要生存下去,起码要保证5倍的成长速度。”
让成都的新经济驶向“快车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出台速度同样“快”的扶持政策。
1月23日,《成都市关于推进共享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出台,将发展共享经济明确落实在交通、住宿、医疗、旅游和生产等各个细分领域;
2月5日,《加快新经济企业引进的工作措施》提出了8个方面新经济的具体招商举措;
2月6日,《关于推进流量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出台,提出加快流量经济在消费提档升级、枢纽门户建设、对外互联互通及平台打造四个方面14个场景的深度应用;
3月1日,《成都市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成都市推进智能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两个新经济形态实施方案相继出炉。
……
“密集的政策出台,让我们看到了成都发展新经济的态度。”余涛如此说道。“英雄所见略同”的还有猎维科技的CEO唐诗:“政府重视并积极扶持新经济,让我感到很踏实。”
另外,在记者的采访中,不止一家新经济企业表示,在新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政策是“助推器”,新经济本身所具备的市场价值,才是真正的“发动机”
“新经济新在哪里?就在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变化,要产生新的生产力,然后解决供需不平衡的矛盾。”苏打出行首席运营官COO何泓樾表示,新经济企业,就是要在供需平衡上下功夫。为此,苏打出行通过融合当地租赁公司和社会闲置车源,为用户提供随时出发、想走就走的自驾出行服务。目前,该公司已拥有16项汽车共享、分时租赁软件知识产权。
“将VR技术运用到英特尔对员工的机械培训中,可以降低35%左右的成本,培训一个人能节省差不多17万元。”小微云联CEO陈秋然告诉记者,在和英特尔公司的合作中,小微云联不仅帮其实打实地省了钱,还通过VR技术使教学更加高效率,从而收获了较高好评。目前,小微云联开发的VR仿真汽修也陆续落地到成都、重庆、贵州等地的职业院校。“对于高价值、高危险、难以复制的领域来说,VR技术是一种刚需。”陈秋然说。
另外,在专注人工智能领域基础算法的猎维科技CEO唐诗看来,人工智能的影响力也非常巨大。“ AI可以涵盖90%左右的行业,但事实上,目前AI在各行各业的运用不超过20%。”不仅是人工智能,唐诗认为,纵观新经济各领域的发展,一系列产业变革才刚刚开始。
突破点
产业+资本投资
下好新经济发展“这盘棋”
“2016年在成都注册的VR、AR企业大约260家,目前尚有生命力的约30家,能够盈利的不到10家。”陈秋然表示,目前,新经济整体而言尚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一个像“万能钥匙”一样的商业模式。
小微云联商务总监刘文龙认为,新经济未来的发展,应与传统行业绑定,通过深入融合,不断催生新的业态,“早期的新经济可以赚到‘快钱’,但是长远来看,必须找到适合其生根发芽的产业载体,才能让新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我们通过对接其他行业的专家,精准行业痛点,用AI技术开发配套服务,最后总结经验再进行面向广大市场的产品开发。”解读猎维科技的商业模式,唐诗表示,这样开发出来的产品,才切切实实符合市场需求。唐诗强调,新经济的生命力在于结合各行各业,拓展多个经济增长点。
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周涛表示,成都在医疗健康、电子信息、现代金融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应该是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找准产业是发展新经济的方向,找到资本则是目前新经济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一大“痛点”。但事实上,根据成都市新经济委对200多家获得风投的企业进行的统计,其中50%的风投来自北京,40%来自深圳和杭州,成都本地的风投机构只占10%。
余涛告诉记者,本土投资机构的稀缺,使很多初创型企业的创始人为了融资不得不经常打“飞的”去北上广,甚至有团队为了便于融资把公司迁往外地的案例,很多公司会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分公司或者市场部门,以便更好地接触投资。
“如果给成都的新经济环境打分,满分100分你会打多少?”面对同一个问题,小微云联、猎维科技和苏打出行给出的答案不谋而合——“80分左右。”
“缺少资金,成不了‘独角兽’,只能当个‘独脚兽’。”刘文龙用一个诙谐幽默的比喻表明了资本对新经济企业的重要性。“成都有市场、有消费能力、国际化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对我来说,唯一的‘扣分点’就是投融资环境。”余涛表示。
针对资本难题成都市推进共享经济,成都市已经拿出了解决方案。上个月,成都市发布了《成都市新经济梯度培育企业认定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成都市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若干支持政策(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支持政策》)。《办法》将企业按照成长周期的不同阶段具体划分为种子企业、准独角兽企业、独角兽或行业领军三个梯度。
其中,对于种子企业而言,其所具有的发展痛点是资金缺乏、竞争力弱,为此,《支持政策》对症下药开出“方子”——成都拟设立成都新经济天使投资引导基金,通过直投或参投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新经济种子企业。同时,还将支持种子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参与技术标准的制定。
成都市新经济委主任张新宇表示,为新经济企业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需要聚焦新经济企业全生命周期,找准发展痛点,依据新经济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分类施策,进行梯度培育。
政策布局逐渐精准;产业发展渐趋良性;业态环境日益完善。成都发展新经济,又快又稳。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唐千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