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动能茁壮成长 新经济方兴未艾——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九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全球创新版图加快重构,世界经济格局深刻重塑,我国进入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能转换的攻关期,创新日益成为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共享经济与创新型国家,着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科技新成果加快涌现,新动能快速成长共享经济与创新型国家,新经济发展向好,成功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引领作用日益提升。
一、创新体系不断健全,创新生态逐步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加大创新投入,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社会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稳步提升。
(一)创新投入水平显著提升
各方面全方位加大创新投入,研发支出持续快速增长,为创新活力提升、创新能力增强提供了有力保障。2021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达27956亿元,按现价计算比2012年增长1.7倍,年均增长11.7%,投入规模仅次于美国,稳居世界第二位。研发投入强度稳步提高。2021年,我国R&D经费投入与GDP之比达到2.44%,比2012年提高0.53个百分点,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加大。2021年,基础研究经费投入1817亿元,比2012年增长2.6倍,年均增长15.4%;占R&D经费投入的比重为6.5%,比2012年提高1.66个百分点。
(二)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凸显
企业创新激励机制不断完善,各类创新要素进一步向企业集聚,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形成。2021年,各类企业R&D经费投入21504亿元,比2012年增长1.7倍,年均增长11.9%,占全社会R&D经费投入的比重达76.9%。企业创新活动广泛开展,产学研一体化扎实推进。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企业占比达38.3%,比2012年提高24.6个百分点;开展研究与试验发展项目82.5万项,增长1.9倍。高技术企业创新引领作用明显。2021年末,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21.3万件,占国内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比重达63.6%。
(三)创新平台建设成果丰硕
国家创新平台体系不断完善,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纳米科学、量子科学等一系列关键领域的重大创新平台相继落地,为推动重大基础前沿领域研究和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截至2021年末,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达53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91个,布局建设了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31个国家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资源库。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支撑有效强化。截至2021年末,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287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636家。创新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跻身全球科技集群前10位,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全面启动。
(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完善
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科技体制改革从立框架、建制度向提升体系化能力、增强体制应变能力转变。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化调整重大科技任务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采取“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战。截至2021年末,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累计设立36支子基金,资金总规模达624亿元。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更加完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涌现,全国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从2012年的324.7万人年增加到2021年的562.0万人年,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全面下放,技术交易市场更加活跃。2021年,全国技术市场成交额3.7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4.8倍。设立科创板、改革创业板、建立北交所,畅通科技企业直接上市融资的渠道,科技、产业、金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格局正在形成。
二、创业活力持续迸发,新主体新动能培育壮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创业活力竞相迸发,新主体新企业不断涌现,新产业新产品茁壮成长,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有效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力量。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纵深推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极大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各类活跃度高、生命力强、成长性好的市场主体不断涌现,对稳增长稳就业促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2021年,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2887万户,日均新登记市场主体7.9余万户,其中日均新登记企业近2.5万户。截至2021年末,我国市场主体总量达1.54亿户,比2012年末增长1.8倍,年均增长12.1%。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新办涉税市场主体累计达到9315万户,年均增加逾千万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户数由2015年底的544万户增加至2021年底的1238万户,增长1.3倍。“双创”活动周、“创客中国”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火热开展,双创支撑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有效支持了创业创新发展。截至2021年末,全国共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212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2551家。
(二)科技型新企业生机盎然
国家高度重视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积极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各类企业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应运而生,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2021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33万家,上交税额由2012年的0.8万亿元增加到2.3万亿元。《2021全球独角兽榜》显示,2021年我国拥有“独角兽企业”301家,比上年增加74家。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瞪羚企业”“猎豹企业”分别有171家、222家,分别比上年增加71家、96家。中小创新企业发展韧性不断增强,日益成为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生力军。截至2021年末,我国已培育“专精特新”企业4万多家,“小巨人”企业达4762家。小微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从2015年的36.4提高到2020年的46.1。
(三)新产业新产品茁壮成长
大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做优做强实体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持续拓展。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向好,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2021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1%、32.4%,分别比2012年提高5.7、4.2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同产业转型、消费升级、科技创新相融合,在服务业中的占比逐步提升。2021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7.2%、5.8%,分别比2012年提高2.5、1.1个百分点。绿色智能产品产量快速增长。2021年,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太阳能电池、集成电路产量分别比2014年增长28.2倍、12.5倍、4.4倍、2.5倍。
(四)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线上线下加速融合,疫情影响下网络消费异军突起,无人零售、无接触配送、直播带货、在线诊疗、远程办公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既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也满足了人们个性化品质化多样化需求。2021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5%,比2014年提高15.3个百分点;全国快递业务量首次突破1000亿件大关,达1083亿件,比2012年增长18倍,稳居世界第一。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应用场景日益丰富,移动互联网流量快速增长。2021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2216亿GB,是2012年的252倍。《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在线办公、在线医疗用户规模分别达4.69亿、2.98亿,网络视频、短视频用户规模分别达9.75亿、9.34亿。
三、创造潜能不断激发,数字经济欣欣向荣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社会创造潜能充分释放,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效推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强化,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趋势加快,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源头活水。
(一)基础前沿领域原创性成果层出不穷
我国基础研究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化学、材料、物理、工程等学科处于世界前列,在量子通信、铁基超导、中微子、干细胞、脑科学等前沿方向取得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速布局,散裂中子源、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全球生命科学领域首个综合性大科学装置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等一批“国之重器”陆续建成,为我国基础研究持续向更高水平攀升奠定坚实基础。成功分离出世界上首个新冠病毒毒株,完成病毒基因组测序,开发一批临床救治药物、检测设备和试剂,研发应用多款疫苗,科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二)战略性高技术领域迭创佳绩
超前部署一系列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在深海、深空、深地、深蓝等领域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某些领域正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强劲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成功首飞,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首次实现径向交会对接,中国空间站开启全面建造阶段。“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祝融号”火星车驶上火星表面。“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完成万米海试,“海斗一号”全海深无人潜水器刷新最大下潜深度纪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开通,“国和一号”和“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取得新突破,首艘国产航母正式入列、福建舰成功下水,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中国高铁创下最高运营时速、最低运营温度等世界纪录,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成功下线。
(三)创新成果转化应用跑出“加速度”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创新成果转化机制不断完善,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大幅增长,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不断释放驱动创新发展的原动力。知识产权成果量增质升。2021年,我国专利授权数460.1万件,比2012年增长2.7倍,年均增长15.5%;截至2021年末,有效专利数量达1542.1万件,比2012年末增长3.4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申请人通过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达6.95万件,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21年末,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7.5件,比2016年末增加4.5件。知识产权运用的经济效益不断显现。2020年,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12.1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11.97%,比2018年提高0.37个百分点。
(四)数字经济发展方兴未艾
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不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发展实现重大突破,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7.8%,数字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球领先,已建成全球最大5G网。2021年末,我国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142.5万个,占全球60%以上。数字技术与各行业加速融合,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共享经济、平台经济日益壮大。《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我国共享经济交易规模约36881亿元,比上年增长约9.2%。工业数字化转型提速,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水平持续提升,更多企业迈上“云端”。目前,全国已培育100个以上具有行业特色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工业设备数量超过7600万台(套),平台汇聚的工业APP突破59万个。
四、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决定性成就,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日益坚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型国家建设扎实推进,创新第一动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创新持续赋能高质量发展,有力促进民生福祉改善,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成为全球创新版图中日益重要的一极。
(一)国家创新力、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跃升
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我国逐步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创新发展路径。创新指数和国际竞争力排名连续超越。2021年,我国创新指数居全球第12位,比2012年上升22位,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2019年,我国国际竞争力在141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28位,领先多数中等收入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提升。2021年,中国可持续发展(SDG)指数为72.1,在全球居57位,比2017年上升14位。
(二)创新对经济转型的引领作用增强
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规模扩张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升、管理创新的内涵型增长转变。科技进步贡献率显著提升。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2.2%提高至2021年的6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3.5%提高至60%以上。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扎实推进,劳动者素质提高,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升,产业链逐步向中高端发展,带动劳动生产效率持续增进。2021年,全员劳动生产率(按2020年价格计算)为元/人,比2012年提高80.3%,年均提高6.8%,高于GDP年均增速0.2个百分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新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逐步提升,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21年,“三新”经济增加值亿元,相当于GDP的比重为17.25%,比2016年提高1.88个百分点。
(三)创新为社会治理和民生改善增智赋能
全方位推动科技成果向社会民生领域渗透,创新发展的强大外溢效应不断显现,极大地改进了社会治理方式、改善了人民生活品质。随着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乡村、智慧城市、“互联网+政务服务”等加快普及,“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一网统管”“一网协同”等服务管理新模式广泛应用,我国在线政务服务水平跃居全球领先行列。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为总枢纽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涵盖46个国务院部门的1376项政务服务事项,直通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548多万项地方政府政务服务事项。我国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走在全球前列,5G移动通信技术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消费级无人机占据全球市场大半份额,移动支付、网络点餐、网约车出行、智能家居等生产生活新方式加速推广,创新日益成为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强大引领。2020年,我国移动支付使用率达到86%,位居全球第一,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
综合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施,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创新要素支撑更加坚实,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创新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原始创新还存在短板,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仍较突出。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持久而强大的动力支撑。
最终重点推荐当下最新最火的商业模式 不管你是想创业找项目的,还是自己开实体门店的,猪小侠是目前市场独一无二的实体门店引流商业模式 猪小侠属于消费返现平台,即消费者消费多少就有机会返现多少,通过这种方式促进消费者复购和分享,提升门店的客源 更多详细了解点击进去 猪小侠全民共享系统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