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FM·听书堂 | 能不能把共享单车纳入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体系?
作者:【法】弗雷德里克·赫兰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译者:乔溪出版年:2018年4月
全文共3465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弗雷德里克·赫兰是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城市规划学家,同时也是里尔大学经济学副教授和里尔社会与经济研究中心学者,近年来在法国期刊杂志上发表多篇关于城市自行车的文章。
曾几何时,红橙蓝绿的共享单车一夜之间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仿佛我国“自行车王国”的地位重返江湖。稍短距离的出行可以不再依靠拥挤不堪的地铁、不再等待到达时间未知的公交、不再乘坐堵塞在路上的小汽车,亦不用担心自家的自行车超出家周边距离就再无用武之地。不管在哪个城市哪个角落,我只需拿着手机,便可扫上一辆共享单车,自由出行。
危险动作请勿模仿
私以为,自行车是现代化城市急剧膨胀和发展的降温剂,亦是慢生活的必然选择。在繁杂纷芜的城市生存环境中,若有如此一般可供选择的舒适环保出行方式,在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中可多考虑慢行交通之权利,我们也能在钢铁组成的马路上寻得容身之处。
现代城市不断为小汽车腾出空间,步行者与骑行者逐渐变得无路可走。但也有一群人,他们热爱城市慢行交通,推崇自行车出行。弗雷德里克·赫兰用一本自行车欧洲史《自行车的回归:1815-2050》述说了此种情感。
书中作者写道,“使用自行车远不止是选择一种出行方式,它同时也选择了均衡交通的政策、更易管控的财政、平衡舒适的生活与和谐共生的艺术。因此,自行车是一个社会的选择。”
图1 图2图1:“自行车王国”时代 图2:汽车时代
文章主要厘清了自行车欧洲发展史,19世纪自行车的出现代替了马的使用,成为现代化进步的标志。20世纪上半叶,自行车广泛传播,不再是中产阶级的专属物;二战之后的30年间,欧洲迎来了交通机动化时代,汽车以迅雷之速占据城市,自行车逐渐没落褪去色彩;20世纪70年代,在年复一年的噪声和拥堵中,环保安全的自行车归来;20世纪八九十年代,欧洲各国政府推行自行车新政,逐渐复活久被遗忘的自行车;2000年,自行车华丽回归,迎来共享单车;最后,作者大胆展望了未来“自行车城市”不是梦。
纵观我国,自行车的历史也与欧洲相差无几,从其出现在大众面前、发展、壮大,到逐渐被机动化替代、被遗弃,直至再次被需要,迎来共享单车时代,自行车一路面临诸多挑战。甚至在共享单车甚嚣尘上的今天,自行车的命运仍然跌跌撞撞。
作者按照时间线将自行车的命运写在纸上,其中不乏许多新颖的观点,亦可总结一二。
撰稿 | 重点实验室二室 冉林娜编辑 | 冯雪琪
01
自行车的困惑与误会
交规的出现规范了道路行驶行为,然而交规的制定仿佛只为汽车司机而设,从“道路交通规则”这个词语中就能看出事情发展的趋势:“街道”已被看作是“道路”,目的显然是为了更好地约束行人。
譬如法国出现于1922年的第一套交规中,第55条明确指出:“任何汽车司机都有责任在靠近行人时鸣笛以警示后者。受到警示的行人须自觉避让汽车,使其顺利通过……”在人们眼中,交通乃致富之本,而行人与自行车在汽车当道的时代则被视为障碍。
城市规划与建设朝着适应汽车发展的方向而去,在城市中心地带修建足量的地下或垂直停车场、通达的高速公路网和城市快速干线……步行者与骑行者大多被忘得一干二净,交通规划与设计中鲜少考虑行人与自行车的一席之地。自行车缺少专用车道和必要的路权,变成无处安放的弱势群体。到处停放的汽车蚕食鲸吞着公共空间,政府对非法泊车的宽容让汽车明目张胆地占用自行车道,造成了更严重的拥堵。
高速路、快速路以及它们的交叉点数不胜数,严重割裂了城市,一个个街区因此变得孤立起来,道路愈加曲折迂回,随处可见密集的车流和停停走走的红绿灯。为了摆脱这些束缚,一些冒失的骑行者选择了某种大胆的尝试:闯红灯、逆行,甚至骑上人行道、闯入公园等。
这些问题的根源并不是他们天性顽劣,而是城市规划过于以汽车为中心造成的,无路可走的骑行者只能以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来跳出条条框框,毕竟以汽车为本的交通规则硬套用在骑行者身上并不完全合适。
汽车质量大、速度快,使之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城市中交通事故愈加频繁,过去的行政与交通规划人员却并不将这一切归咎于汽车——毕竟它是现代社会的象征,不容阻碍,因此他们怪罪那些不开车的人阻碍了汽车的正常行驶,这种错误的观点使行人成为了事故的罪魁祸首。
曾有研究表明,骑行者或步行者数量越多,他们遭受事故的可能性越小,如果骑行者的数量翻倍,那么每千米发生危险的概率将降低34%;相反,如果骑行者数量减半,危险性则会增加52%。减少自行车交通事故的要诀不在于限制它的使用,而在于大力倡导人们使用自行车。
电力助动车与自行车同划分于非机动车,电力助动车速度快,车型不够结实,刹车能力低法经济学 共享单车,造成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甚至比汽车的交通事故死亡数还多,人们渐渐意识到它的危险性。
非机动车行列中的自行车却背了锅,人们开始相信自行车和电力助动车一样,是个马路不和谐因素,危害交通安全。私以为,自行车与电力助动车同属非机动车行列,使用同样的路权和交通规则本身就是城市交通规划的弊病,电力助动车与自行车大有不同,电力助动车具有很大的机动性,其速度、行驶摆动性和自由度远超自行车。
每种交通方式都需要交通工具、车道网络、相应的交通规则和服务(泊车、修理、租赁……),在宏观层面上,各种交通方式形成现今的公路、铁路、航运、飞机、管道综合交通系统。然而,自行车却游离在外,在各种规划中总是缺少它的身影,和谐统一的交通系统还有待完善。
02
自行车的优势
除了熟知的安全、环保、低碳、健康,作者从不同角度表述了自行车的一些优点。
曾有人在1973年做出论断,一个普通美国人每年有超过1600小时都花在汽车上,包括用车的时间和挣钱养车的时间。驾车者的“全局速度”不仅考虑出行时间和负担该次出行所需的必要劳动时间,还应算上由于缺乏锻炼而减少的寿命,或是为弥补寿命损失而专门进行锻炼的时间,自行车的全局速度远超汽车。
危险动作请勿模仿
不过,从经济理念上看,经济学家弗朗西斯·帕蓬在经过一番复杂计算之后得出,2010年,自行车每公里使用成本为0.13欧元,汽车出行每公里成本为0.25欧元,公交车每公里成本是0.12欧元。因此,自行车没有我们预想的那样经济,汽车也没有预想的那么昂贵,但修建汽车停车场、专用道路的费用依旧很高。
03
共享单车时代
如今,共享单车在城市里随处可见,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也曾推荐这本书。
众所周知,共享单车拥有许多优势:第一,租用形式比传统自行车拥有更多的价格优势;第二,人们可以随地取用单车且不必放回原位,租用起来毫无压力;第三,租用没有时间限制,到了晚上公交系统停摆的时候尤其显得方便而人性化。自行车已经从以前公交出行竞争者的身份转变,成为了现如今“公交接驳”的完美工具。
资本青睐共享单车,“互联网+出行”、共享经济的模式迅速火遍大江南北,随之而来的乱停乱放、单车损毁、私占单车现象频发,成为城市管理者头疼的问题。一线城市施行“禁投”条例,打压其发展,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共享单车带来的好处绝不能因此否认,打压绝不是优化其发展的根本方法,科学的管理和政府因地制宜的支持政策才是王道。
作为一名普通民众的切身感受来说,广州共享单车的投放供小于求,需要共享单车的时候,总是需要步行较长距离寻找,且乱停乱放现象比较严重。让人头疼的是,找到的共享单车或许是被破坏了二维码,或是被私人锁住,或是陈旧损坏,不得已只好放弃。
上海共享单车的投放基本能满足需求,某些地段或禁停区寻找起来可能有些困难,但是基本没有不可骑的单车。二线城市中,我接触到的昆明,共享单车供给充足,随时都能单车出行,基本省去步行时间和距离,且昆明的共享单车停放整齐,市民自觉遵守规则,包括人流密集的市中心商业街。此外,厦门的许多共享单车专为旅游服务,拥有环岛自行车道法经济学 共享单车,可满足人们自驾环岛的浪漫情怀。
图3 图4 图5
图3:昆明街边停放整齐的共享单车 图4:共享单车二维码被破坏 图5:被私人锁住的共享单车
城市有不同的性格与特色,各类产业在其中发展必然会遭遇不同的待遇,较大型城市在管理上也会遇到更多的难题,一味的打压和限制并不会改善现状。共享单车对人们短途出行的帮助和对环境的保护不可否认,只有在正确引导、制定规范和加强监管的推动下,共享单车才能健康发展。
文章的最后,作者大胆畅想:未来交通“鸡尾酒”,自行车作主料。在人群密集度较高的地区,自行车越来越多作为汽车的替代品,同时它能补充公共交通的空白部分。但对于人口较分散的城郊,我们仍不确定它是否真的具备巨大的开发潜力。目前自行车道的发展状况相当于汽车公路系统几十年前的程度,相比起现在四通八达、平稳舒适的公路来说,自行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员工投稿
重点实验室二室| 冉林娜同济大学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硕士2019年7月加入我院“成为规划一员,为了寻求舒适、便利、自由的城市生活之真谛。”
近期阅读:
最终重点推荐当下最新最火的商业模式 不管你是想创业找项目的,还是自己开实体门店的,猪小侠是目前市场独一无二的实体门店引流商业模式 猪小侠属于消费返现平台,即消费者消费多少就有机会返现多少,通过这种方式促进消费者复购和分享,提升门店的客源 更多详细了解点击进去 猪小侠全民共享系统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