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跟风阿里腾讯入局共享充电宝:一块尴尬的鸡肋?
继阿里、腾讯之后,又一行业巨头美团入局共享充电。
虽然早在5月就有消息称美团已立项参与共享充电宝业务,但直到8月这一消息才得到美团官方的正式确认。据悉阿里共享餐饮,青岛和石家庄等地已经能看到美团充电宝的身影,但目前尚处于小规模测试阶段,具体进入城市信息不详。不过已有不少媒体纷纷爆出美团充电宝的真面容,据照片显示,美团充电宝为桌面式充电设备,白色底座,配有3个不同类型的充电接口。对于共享充电业务的试水,美团的回应是,共享充电业务属于餐饮平台部门,目的是为商家和用户提供更丰富的需求解决方案。
可惜的是,美团共享充电宝姗姗来迟,但却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局面。
上半年,共享充电宝异军突起,一时成为投资风口。多家企业入局,摩拳擦掌抢占坑位,冀望共享充电能够复制O2O行业曾经的辉煌,再次上演“百团大战”。然而三个月的时间里,除了投资人追捧和媒体热炒,共享充电行业期待的盛景并没有再现。
相对于厂商和投资人的狂欢,市场调查显示近9成消费者对共享充电宝并无认知,更不要谈及使用。就目前世面上的共享充电宝形式看,一是以小电为代表的桌面式,二是以街电、来电为代表的机柜式,前者使用场景固定,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能随意离开,后者通过扫码租借,使用完毕后找到机柜归还即可。然而不管是哪种方式,与无桩共享单车随停随取的便捷性相比,共享充电宝局限的使用场景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体验。艾瑞发布《2017Q1中国共享充电宝市场研究报告》显示,58.4%网民认为共享充电宝归还不方便,此外充电宝质量无保障、租赁费用高、手机安全风险等问题也显得尤为突出。
共享充电宝不是用户刚需,在培养用户习惯上也需要耗费相当长一段时间。用户使用频次始终无法提高阿里共享餐饮,共享充电宝的盈利模式也招来质疑。目前共享充电宝的主要盈利方式为押金、租赁收入及广告收入,尚不足以支撑高额运营成本。虽然另一边共享单车的竞争也是一场看不见盈利的“豪赌”,但其背后蕴藏着物联网这一巨大能量,为行业后续的发展带来无限想象空间。
至于共享充电宝,尚不说还摸不着边的用户行为数据掌控,哪怕是最基本的押金和租赁收入,由于不具备共享单车的高频和刚需属性,共享充电宝对于多数人来说还是紧急时会选择用一下,使用完毕立即取出押金,这让其沉淀资金的想法多少有些渺茫。
宣传与推广不足、用户认知度低、盈利模式不清晰、未来发展动力不足,在共享充电宝尚未解决这些致命的痛点前,美团毅然选择跟进,多少让人有些看不懂。
看不懂的不是美团为什么要做共享充电宝,而是时机的选择。虽然丰富的线下店面资源使美团在共享充电业务上有天生的场景优势,外卖、旅行、到店餐饮等板块也可以与共享充电业务协同。但想利用共享充电宝延伸现有场景的深度,挖掘用户的潜在价值,在共享充电市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并不是一件易事。
同样,腾讯投资小电,阿里站队来电,最终逃不开的还是移动支付层面的争夺。目前看来,比起各家在共享单车上的“真枪实弹”,对于共享充电宝的竞争还只是小打小闹。可是不同于AT两家,美团虽已是O2O行业巨头,但最近的烦恼也不少。
随着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外卖领域三巨头模式变为双雄争霸,美团的压力无疑更大了。再加上此前美团不断扩张的业务线,机酒、打车、短租……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现在的美团或许应该将精力更多地放在如何守住外卖堡垒上,至于共享充电宝,不管美团是全力备战还是单纯试水,都不会为其带来增量的价值,最终也无非是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