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在中国的发展节点、价值影响及未来趋势
传统的经济活动,大都涉及产品和服务所有权在交易双方之间的转移,而且这种所有权是排他性的。但在共享经济活动中,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交易过程中,双方经常采用以租代买、以租代售等方式让渡产品或服务的全部或部分使用权。平台上闲置房间的租用,网络上音乐的无限复制等,表面上看人们是在分享房间、车等实体产品或虚拟服务,实质却是在分割购买和租赁,是使用权的暂时性转移。
5.效果特征:用户体验第一
共享经济能大幅增进个性化体验。以出租车行业为例,其提供的是单一的车型、单一的价格、单一的打车方式;网约车则能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并提升用户体验。共享经济还极大地提升了消费者的参与感。平台所提供的用户评价功能,使得用户不仅可以参与评价,而且其评价通常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并对其他消费者的选择产生直接影响,这将推动平台与服务提供方注重提升用户体验,不断完善服务。
(二)共享经济的主要模式
大众参与方式是划分共享经济模式的最常见的一个维度。大众参与是指供需双方的无限性,即无限多的资源和无限多的需求被整合到一个平台上。这会产生两个效应:一是为有效资源找到最恰当的用户,即实现“总有一人需要你”;二是为多样化需求找到最合适的提供者,即实现“总有一款适合你”。目前实践中已经出现了两种“大众参与”模式:完全共享和不完全共享。
完全共享指的是供需双方都是无限多,即“多对多”模式。在平台上聚集了无限多的供应方和需求方,双方基于需求实现共享交易。在这种模式下,平台主要起中介作用,负责交易的撮合、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安全保障、纠纷处理等服务,是典型的轻资产模式。目前为大家所熟知的许多共享经济企业如滴滴出行、小猪短租等都属于这一模式。
不完全共享是指供需双方中,有一方是有限的,只有一个或少数固定的几个供给方。不完全共享有两种呈现方式:一是“供应方不完全”的共享模式,即“一对多”或“少对多”的模式,由单一或少数固定的服务供应方对应无限多的需求方。例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等,这些被共享的产品主要是由一家或少数企业负责提供,投放市场供需求者使用。这一模式自诞生以来就饱受争议,有人说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是伪共享经济,不属于共享经济。二是“需方不完全”的共享模式,即“多对一”模式,由无限多个服务供应方和单一的需求方组成。实践中一些大型企业为转型发展、激发创新活力而搭建的开放性平台,这类平台在生产制造领域较为常见,平台上集聚了社会上大量的创新思想、研发、人才等,通过开放平台,企业可以更好地运用社会资源满足自身的生产需求,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如海尔通过“海创汇”平台汇聚大量的社会化创新资源,满足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
无论是“一对多”模式,还是“多对一”模式,都满足了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化匹配、使用权的共享、大众参与等共享经济的基本特征,仍然属于共享经济的范畴,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功能。
除了根据供需双方的参与者数量来划分共享模式外,还可以根据参与主体的性质划分共享模式。例如,个人对个人(C2C)模式,典型企业如滴滴网约车、小猪短租等;企业对个人(B2C)模式,典型代表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企业对企业(B2B)模式,主要集中于生产制造领域的产能共享;个人对企业(C2B)模式,如猪八戒平台的个人威客,通过时间、技能的共享服务于小微企业等。
在实践中,共享经济的模式还在不断探索与创新,不同的模式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可以互相转化和彼此融合的。不完全共享和完全共享可以互相转化,比如共享单车由企业拥有并投放市场是一种不完全共享模式,但如果平台开放单车供应的源头,把社会上大量的、个人所有的自行车整合起来,并投放市场,这一模式也就变成了完全共享模式。ofo小黄车早期在校园内的共享就是采用这种完全共享的模式,聚集整合了大量学生的自行车用以共享,提高了车辆的利用效率。由此来看,ofo小黄车的运营模式经历了从完全共享向不完全共享的转化。同理,沈阳机床厂开始将本企业拥有的机床通过共享平台提供给用户使用时,可以看作不完全共享;后来平台整合了行业多家企业的机床提供分时租赁服务,就实现了向完全共享模式的转变。
中国共享经济的发展还处于转型期,共享模式也将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创新演化,并可能会出现新的共享模式。
三、共享经济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共享经济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突出亮点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共享经济交易规模29420亿元,同比增长41.6%,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从发展速度上看,生产能力、共享办公、知识技能三个领域较上年增幅分别高达97.5%、87.3%和70.3%,显著高于共享住宿、交通出行和生活服务领域的速度。从市场结构上看,生产能力共享出现加速发展态势,其市场规模在共享经济总体中的比重较上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增速是生活服务和交通出行领域的4倍多。
在促进就业和增加人民收入方面,2018年共享经济平台企业的员工数从2017年的556万增长到2018年的598万,同比增长约7.5%。共享经济不仅成为人们自主择业的重要选择,也为社会特定群体提供了就业渠道。滴滴平台的网约车司机中有6.7%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员,12.0%是退役军人,超过21%的司机是家里唯一的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为全国百万家庭带去了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2018年有270万骑手在美团外卖获得收入,其中77%来自农村,有67万骑手来自贫困县。主要共享住宿平台上房东、管家、摄影师等提供服务者人数约为200万人。
2.共享经济成为服务业转型新动能
在出行、住宿、餐饮、医疗等领域,基于共享平台发展起来的新兴服务从无到有未来共享经济模式可能涉及的领域,在相关服务行业中的比重稳步提高。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2018年,网约出租车客运量占出租车总客运量的比重从9.5%提高到36.3%;共享出行服务支出占城镇居民交通支出的比重从6.2%提高到10.3%;共享住宿收入占全国住宿业客房收入的比重从2.3%提高到6.1%;在线外卖收入占全国餐饮业收入的比重从1.4%提高到10.6%。
共享经济的快速普及以及带来的个性化体验,也带动了全社会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的转变。2015-2018年出行、住宿、餐饮等领域的共享活动对行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分别为1.6、2.1和1.6个百分点。
3.共享经济成为创新领域最活跃的力量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表现最活跃的领域大都带有共享经济的基因。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孕育了一批独角兽企业。根据风投数据公司CB Insights公布的数据,到2018年底,全球独角兽企业305家,其中中国企业83家,占27.2%;具有典型共享经济属性的中国企业34家,占中国独角兽企业的41%。
各种类型的众创空间也发展迅速。截至2018年9月底,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双创平台普及率超75%,已培育形成50余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部分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量超过10万套,涌现出一批创新工业APP并实现商业化应用。这些双创平台为超过200万中小微企业提供创新创业服务。
4.共享经济发展推动制度创新
宽容的政策环境和积极的制度探索是我国共享经济取得迅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由于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共享经济发展迎来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新兴领域的制度创新不断推进,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对共享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指导作用。中国确立的“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基本原则,确立了发展共享经济的总基调。
四、中国共享经济的发展趋势
(一)未来三年共享经济增速将保持30%以上
放眼未来,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内宏观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就业、收入和消费都面临更大压力,共享经济发展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更加严峻的宏观环境。但从共享经济自身发展看,依然有很多有利因素: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为增长提供新动能,在监管上将更加倾向于“包容审慎、鼓励创新”的政策导向;为应对就业和收入的压力,公众将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共享经济活动;共享经济商业模式更加成熟,协同治理体系更趋完善,也是共享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预计未来三年,共享经济增速仍将保持30%以上。
2.产能共享有望成为推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产能共享为实现上述任务目标提供了抓手、路径和动力。尽管由于制造业本身产业链复杂,加上我国制造业技术基础薄弱等因素,我国制造业产能共享仍处于起步期。近年来未来共享经济模式可能涉及的领域,我国出台了《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产能共享的政策引导和支撑力度不断加大。
产能共享融合了制造业大国和互联网大国两大优势,通过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重构供需结构和产业组织、为中小微企业赋能,可以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和倍增效应。从实践层面看,一批产能共享平台已经快速成为新型的网络化产业集群,其能量、体量、动员能力和影响力远非那些有围墙的、有地域限制的实体产业园和区域产业集群可以匹敌。未来,随着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产能共享在激发“双创”、培育新模式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的作用将更加凸显。
3.共享经济在稳就业和促消费方面的潜力进一步释放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 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家发改委等十九部委发布的《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稳定并扩大就业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中,都提出要进一步发展共享经济,通过发展新业态、新动能来稳就业和促消费的政策导向已经明确。
在稳定和扩大就业方面,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岗位,还在改变着传统的就业方式,创造了庞大的灵活就业机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技能、时间和拥有的资源,以自雇型劳动者身份参与到共享经济活动中,灵活就业机会和收入渠道将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而显著增加,共享经济在就业方面的“蓄水池”和“稳定器”的作用将日益凸显。
在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方面,新时代的居民开始追求更高质量的消费体验,共享经济将在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和交通通信等领域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共享经济的发展意味着内容更加丰富、体验更加个性化和便捷化的服务供给,使得传统服务模式下难以满足的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并且还不断地激发出新的需求。随着人们消费理念的转变和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共享型服务将持续向主要生活领域加速渗透,成为促消费的重要力量。
4.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步伐加快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前沿技术,人工智能在出行、住宿、医疗等共享经济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发展前景,尤其是在身份核验、内容治理、辅助决策、风险防控、服务评价、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管等方面,技术应用将不断拓宽深入。
在共享出行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将围绕各类出行场景展开,无人驾驶成为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和技术应用场景。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分析,无人驾驶的发展将推动共享出行从“人找车”变为“车找人”,也有助于城市交通部门更精准地进行路况预测和疏导,提升城市出行系统效率,改善人们的出行质量。在共享住宿和共享金融等领域,以生物识别为主的人工智能技术将成为身份核验、风险防控的重要手段。在共享医疗领域,以图像识别、大数据处理、深度学习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诊断治疗、病理切片分析、远程医疗、全科医生辅助服务、医护人员培训等方面,日益成为医生和医疗服务的重要助手。此外,5G、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应用,都将成为共享经济未来发展新的驱动力和强大支撑。
5.合规化和标准化建设将加速推进
随着2018年各项整治行动和监管措施的延续,以及《电子商务法》在2019年1月1日的正式实施,共享经济领域仍将延续强监管的态势。作为创新异常活跃和新业态不断出现的领域,共享经济必然面临各种新问题、新挑战和新要求,适时出台新的监管法规和政策是客观要求。与此同时,各级相关部门将根据《电子商务法》及其他专项法规和政策的要求,针对出行、网络内容、住宿、医疗、金融等重点共享活动领域,围绕服务者资质和许可、服务规范、安全和应急保障等,开展合规化管理。共享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既需要推进平台的合规化,也需要加强行业自律和标准化体系建设。共享经济在经历了多年发展之后,全面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条件基本具备。一方面,虽然传统的线下业态服务标准已经比较完善,但这些标准很难直接应用到线上平台,亟需制定适应共享经济特点的各项服务标准;另一方面,许多发展较快的领域和龙头企业,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其商业和运营模式也趋于成熟,为制定行业标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未来,共享住宿、共享医疗、在线外卖、共享办公、众创平台等都有望出台行业性服务标准和规范。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