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篮球不靠谱?来听听这四位创业者的说法
出品 | 网易聚焦工作室
作者 | 李然
编辑 | 管艺雯
3月20日项目启动至今,“猪了个球”创始人徐敏已经在全国二十几个城市中布下了数千台共享篮球机柜。刚刚敲定的千万级别融资校园共享运动器材,让他有底气把焦点全力放在机柜的铺设速度上。
几乎同一时间,共享篮球另一玩家“一元体育”的三位创始人正在准备机柜试点投放和软件测试的工作。大概在7月初,他们将会在北京试点投放50台智能机柜。
而就在两三天前,“891共享篮球”创始人丁玉斗定制的几百个篮球刚刚到货,这支学生创业团队准备7月份在唐山的高校进行试点。而目前,北京的“敢拍共享篮球”已经在一所高校中试运营半个月,创始人周守航透露,目前数据已初具参考价值。
又一个关于“共享”的创业类目,正在蓄势待发。
过去的大半年中,数百亿的资金以最短的速度砸向了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也让“共享”两个字具备了某种自带风口的魔力。共享电单车、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共享洗衣机,甚至共享厕纸等等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有网友调侃,“这是一个除了老婆孩子什么都可以拿出来共享的时代。”
共享篮球成了追风口的一员,也和共享雨伞一起成为了被质疑最惨烈的两类共享项目。一位资深投资人告诉网易聚焦:“这么烂的方向我一点看的兴趣都没有。”而一位摩拜的投资人则评价共享篮球“可能是一个公益项目,而不是值得投资的企业”。
事实可能并没有那么糟糕。必须承认的是,由于投资热点的缺乏,“共享”依然是当下最好的投资标的。据网易聚焦了解,至少有两位共享篮球玩家已经敲定了最新的一轮融资,金额在数千万级别,其中不乏主流投资机构的身影。
在“共享一切”沦为众人嘲讽的对象之时,共享篮球究竟是公益还是风口?网易聚焦深度采访了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四位共享篮球玩家,试图拆解篮球共享这门生意的背后逻辑,共享篮球的市场会有多大?它的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篮球,玩家从何而来?
采访当天,一元体育的三位创始人——董事长王会恩、总裁臧楠、CEO王启源——抱怨起前一天因为下雨没能踢成球。作为体育运动爱好者,他们在踢球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用户真切的需求,“想踢球的时候没带鞋,没带装备,没带球。踢球的时候手机、衣服、车钥匙只能放边上,一不小心还被踩了。”
想要改善这种糟糕体验的念头,早在2010年就已经萌生了。但三人真正决定做共享篮球的项目,则在今年3月份。
在做共享篮球之前,这三位创始人经营着一家工业无人机公司。王会恩考虑到无人机行业的毛利润虽然很高,但总量不容易做上去,不应该把它作为唯一的商业出路,公司需要新增业务,基于此前他们在无人机上的传输、通讯以及智能硬件的设计积累,共享篮球成为了他们转型的切口。
因为此前一直在传统行业校园共享运动器材,王启源为了提升自己的互联网思维,在京东给自己买了一百多本关于互联网创业的书——《互联网+创业必读》、《互联网创业密码》、《给你一个公司你能赚钱吗》——诸如此类,这位北航的博士后,一天就能看完一本书,王启源喜欢用几个词来总结一本书,“需求、趋势、极致,好多书其实总结起来就是这几个字。”
王会恩是一名党员,他对于需求的理解更加根正苗红,“把群众路线中的‘群众’用用户替换,在商业里面就能成功。‘一切为了用户,一切依靠用户,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把公司的正确主张,变为用户的自觉行动。’你想想是不是都合适?”
不同于王启源第一次涉猎互联网创业,徐敏在成立“猪了个球”之前,就已经是互联网领域的创业老炮儿。徐敏曾经做过6年的服装零售,去年8、9月份,他开始接触其他类型的共享项目。
今年3月20日,徐敏和同事的一次闲聊中,提到了做共享篮球的想法,徐敏的第一感觉是“这个市场不大,但可能还是会有人用的。”徐敏找到自己此前项目的一位投资人,后者同时也是某家共享充电宝的投资人,双方最终达成一致,“反正成本也不高,我们就决定做一个产品出来试一下。”
更多的共享篮球玩家,其创业的念头来自共享单车的大爆发。
周守航是个纯粹的体育运动爱好者。在他2014年的朋友圈中,就满是当时还没那么流行的夜跑、骑行和铁人三项。他还是圣安东尼奥马刺队的球迷,对马刺队的历史和球员如数家珍。
两年前,周守航大学毕业后便投入到体育运动领域的创业中,最初的产品是一款体育运动类游戏App,而后调整为体育运动的短视频拍摄编辑应用,叫做敢拍,然而产品进展并不顺利,周守航天天都在思考,怎样找到一款产品和短视频结合,能够提高用户线下的体育运动体验,并且有成为流量入口的潜质,也要能改善现金流。
去年9月开始,摩拜和ofo遍布大街小巷,周守航也从共享单车得到启发,他进而去寻找符合自己上述标准、有共享可能的标的物。到去年12月,他萌生了做共享篮球的念头。
而作为共享单车的狂热崇拜者,刚刚大学毕业的丁玉斗一直在思考共享的创业方向。他也考虑过共享充电宝,但最终否定了,理由是“目前已经入不了局了”。打球前回宿舍拿球,打完了还要放回去,没球的时候找同学借球,结合这些生活中的直观感受,丁玉斗和他的团队,在四月下旬的某个下午激烈讨论之后,决定创办891共享篮球。
共享篮球创业者都同时具备两项身份特征:体育运动爱好者和连续创业者。他们认为在长期运动中积累的感受和经验,能让自己更加了解用户的需求,同时,对于受到了共享热潮的启发这点也毫不讳言。在曾经的项目有待发展或突破之时,共享篮球成为他们抓住的一根稻草。
机柜,更大的想象空间?
“篮球只是一个点而已。”徐敏想做共享篮球领域的“滴滴”,在他的计划中,就像滴滴刚开始只做叫车,后来做专车、拼车、顺风车、巴士等等,“一开始先找一个切入点来做,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尝试很多场景了。”
多数共享篮球玩家的想法和徐敏一致,相比于单纯地租借篮球,其载体“智能机柜”似乎有着更大的市场空间。
用户扫码注册,缴纳几十块的押金后就可以租球,柜门打开后,可以在柜子里存储衣物,有些甚至可以给手机充电。目前,“猪了个球”的智能机柜已经在全国二十多个城市投放,一元体育的智能机柜也将在7月初开始试点。
在这些玩家眼中,共享篮球只是一个切口,篮球也只是众多“可共享”器材中的一种。“猪了个球”公众号的功能介绍为——全球首创器材共享平台,徐敏告诉网易聚焦:“我们不是只做篮球,我们叫器材,篮球只是一个点而已。如果只做篮球,这个市场不大的。”
王会恩也有着相似的想法:“柜子布的位置,还会在社区里面,我放的可能不是球,毽子、跳绳等等,都可以放在里面。柜子是一个载体,里面放什么东西,根据场景会发生改变。”
一元体育接下来的发展,被王会恩三人分成了两条道路,一个是线下的入口智能机柜,另一个,同样能创造出更多可能性的软件端,体育地图、在线约球、在线分组等未来都有可能通过共享篮球的端口得以实现。“我们自己定义叫体育商业生态系统。”王会恩的野心很大,看上去也充满信心,“软件端对标的是滴滴出行,线下端对标的是腾讯体育、阿里体育。”
另一边,相比于“猪了个球”和一元体育,891共享篮球和敢拍在硬件制造上略显薄弱。出于制造技术和成本上的考虑,丁玉斗决定891共享篮球不采用智能机柜的形式,用一个简易的“容器”来代替,而周守航则称目前敢拍试点运营的是一套依靠人工进行管理的“笨蛋共享系统”。
丁玉斗口中的“容器”,是指一个可以放下篮球的盒子,配有机械锁,可以移动,也可以固定在篮球场周围的铁丝网上。比起一台几千元成本的机柜,一套“容器+篮球+机械锁”的套装成本只需60元。成本低,正是他们的优势,丁玉斗说,“防盗、防雨、防晒,我们做到这些就OK了”。
速度,抢占市场的关键
徐敏已经拒绝了几十家媒体的采访邀约,他认为共享篮球这个项目,“关键还是铺设的量、铺设的速度。你很有名气也没用,你没名气也没关系。”在领先竞争对手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窗口下,徐敏的团队仍在加班加点得“抢”市场,工作状态比“996”要夸张得多。
和共享单车的投放方式不同,共享篮球的投放场景有着特定的限制。共享单车ofo、共享充电宝“小电”的重要投资人,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曾公开表示不看好共享篮球的原因,主要在于这项服务被限制在特定场景,比如共享篮球就必须在球场附近才有机会,才有生意,公司很难实现扩张,因此争夺体育场馆资源,成为这些玩家抢占市场至关重要的一环。
经过一个多月的运营摸索之后,徐敏发现想要拿到体育场馆资源并没有那么简单。“这里面水很深,我们铺了那么多机柜,他们(竞争对手)铺下去会想跳楼的心都有。”徐敏说,“它后面要靠一套运营的办法,跟共享单车不一样,共享篮球不是投出去机柜就会有订单,所以这个事情没那么简单”。
对于抢占体育场馆资源,因为引入了美团的区域经理,一元体育的三位创始人显得颇为自信:“他的地推能力很强,最近一个月扫了N多体育场。”
王会恩认为,能否和政府达成合作比能否拿到体育场馆更为关键,共享篮球的全产业链生产可以带动地方工业升级,投放机柜可以帮助推进“全民健身”,因此目前很多玩家缺的不是地推能力,而是政府资源,“我们在政府资源上有压倒性优势。”王会恩说。
因为成本仅六十元的“容器+篮球+机械锁”的套装,这种类似ofo“低成本、快速铺量”的模式,丁玉斗对抢占市场表现得颇为淡定,“我们的扩张速度会非常快,每个点每天会有专门人员花半小时去运维。”关于损耗率,丁玉斗表示“会有把控”,但他并不愿意透露更多。
他计划在试点盈利后,采用众包形式将产品和运维都分发到各个高校的创业团队手中,“本来这个门槛就蛮低的,我们就索性把门槛再降低一些,他们可以直接跟我们联系,我们把平台、球都放给他,然后收益也归他。”
资本,冷静还是蠢蠢欲动?
多年的创业经历,让徐敏对于风险投资的敏感度极高。让徐敏沮丧的是,在朱啸虎公开表示不看好共享篮球领域后,想要从主流投资机构获得融资变得更为艰难。“因为朱啸虎在共享经济里面是教父级的人物,他不看好,主流的基金绝不会投这个方向的。基本上全聊了,能报上名字的投资机构我全部都聊过。”
一位资深投资人告诉网易聚焦:“这么烂的方向我一点看的兴趣都没有。没有被主流基金投资就没啥讨论价值。”
在徐敏眼中,共享篮球是一项资本主导的典型项目,竞争到最后还是比谁融的钱多。他无奈得发现,“现在资本的力量比几年前更大了,大到创业者怎么绕都绕不开的那种程度,也会影响到很多其他的投资人。”
但至少目前,徐敏可以暂时松一口气,Pre-A轮拿到马笛儿资本的1000万人民币投资后,“猪了个球”的第二轮融资刚刚在6月底敲定,量级在数千万元左右,这笔钱将主要用于和对手之间的价格战,但徐敏不愿意透露投资方和具体数额。
在和某主流投资机构沟通了七八次之后,王会恩向网易聚焦透露,对方有意投资一元体育,目前已经基本确定,但不急于公布。另外,某县级政府也将和一元体育签订合作协议,投资金额在500到1000万之间。
敢拍和891共享篮球还尚未开始接触投资机构,目前他们投入使用的大部分为自有资金。
丁玉斗并没有太希望891共享篮球成为下一个ofo,对于资本他也没有强烈的渴求,他觉得,“正常创业还是蛮好的,没有投资的话,就自个儿营收平衡,一直在做,一直在成长。”
一位共享单车的投资人表示:“我觉得要回归商业本质来看,有些能共享,有些不能共享。像共享篮球,在体育场边租一个篮球,当然会有人用了,但是这可能是一个公益性的项目,不是值得投资的企业。”
熊猫资本合伙人粱维弘则告诉网易聚焦,熊猫资本判断共享项目有四个标准:一是持有成本高,使用成本低;二是大众需求频次高,也就是刚需;三是标准化需求为主,个性化需求为辅;四是资源匹配效率高。他说:“我们并不希望看到创业者为了追逐所谓的共享风口而创业,更不愿意成为这样的资本推手。共享雨伞、共享篮球这些项目,不管在产品、技术、效率各个方面去考量,都达不到我们认为可以投资的标准。”
刚进入共享篮球这个行业时,徐敏并没有觉得这会是个多复杂的领域。但到现在,徐敏才觉得,“好像进入了一个体育行业,去融资,去把它做大,是有可能的。”
而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要试了才知道。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