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名媛群”背后的共享经济
前段时间,“上海名媛群”事件在网上被炒得沸沸扬扬,一群上海本地的年轻女性为营造出奢华生活的假象,在日常生活中“巧妙”利用“共享”思维将成本均摊,用最低的成本、最美的滤镜活出了“最精致”的生活。
这一做法广受网友争议,有人觉得这是一种不符合能力的虚荣,有人觉得这是扭曲的消费观念,还有人觉得众人的说法是对“名媛们”的过度污名化。无论人们如何去给这个事情定论生活服务共享经济, 新闻,体现的总是最真实的人性,展现的总是最真实的社会。作为旁观者,我们不妨抛去错综复杂的人情世故,换一个角度去看看“上海名媛群”背后的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是一种充分整合并分配闲置资源的新型经济模式,它一出现便迅速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校园里五彩斑斓的共享单车,运动场旁火爆的共享篮球,商店里如雪中送炭的共享充电宝......共享物品降低了我们的生活成本,却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再看“名媛们”,如果抛去物品的实用价值,共享奢饰品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一种合理的做法。
共享经济固然有它的好处,但暴露的弊端也不少。对于这项新生事物,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去保护它,同时也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去帮助这个新事物成长。
共享经济,经济共享
中国的共享经济出现在2013年左右,之后的五年中,中国市场的资本投入不下 500亿。投资者们将共享经济看作是新风口,商界巨鳄们将共享经济看作是转型新方向,但随着热情消却,人们发现投资者的队伍正不断缩小,共享企业举步维艰,行业内卷严重,中国的共享之路原来并不平坦。那么,国外运营得如火如荼的共享经济在中国频频受挫,问题出现在哪里呢?
人民日报在《共享经济需要美美与共》中指出: “共享,无疑赢得了这个时代的美名。一位学者曾写下这样的点睛之笔:‘分享原来属于道德情操的范围。不过现在人们搞分享经济,明明是冲着致富去的。道德情操和国民财富这两件事,单独来看都不奇怪。怪就怪在生活服务共享经济,分享经济要求通过道德情操,去实现国民财富。相当于把斯密主张利他的《道德情操论》和主张利己的《国富论》,合并成一本书。’”
可以看出,繁荣的共享经济需要优秀的国民道德素养加持。人们需要改变千年流传下来的观念,懂得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占有欲,只追求使用权,并自发地爱护和分享物品,共享的链条才能得以轮转。
而在今天,我们仍能看到不翼而飞的共享雨伞,仍能看到上着私锁的共享单车,私有产权观支配下的占有欲仍然在隐隐作祟。 共享经济的长足发展,有赖理性的商业判断,更需要全社会层面新产权观念的培育。
我们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理应在共享经济的构建与维护中发挥引领作用。那么,从中南大学的校园开始吧,扶起一辆共享单车,完好归还一个充电宝,用温暖的善举托起文明带来的希冀,用最美的青春绘就共享经济的明天。
排版|赵文博
文案|刘思睿
编辑|邓智彬
审核|马慧敏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