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桩”为何让这么多人上当
近日,有多位听众向央广“中国之声”反映,他们投资了一个名为“共享充电桩”的项目,结果却上当受骗了,现在连骗子在哪儿、骗子是谁都不知道。据记者掌握的一份不完全统计名单显示,这些投资者来自黑龙江、内蒙古、北京、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福建、重庆、广西、陕西等15个省份。
要说这一次的骗子有多么高明,那绝对不是。梳理一下新闻报道共享经济 诈骗,我们就不难发现共享经济 诈骗,这起骗局和其他大多数骗局一样,几乎可以说是漏洞百出。骗子们自称是一家名为“上海顺骑共享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其“工商执照”显示的住所为“上海市浦东新区杨高南路1685号”。然而,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相关网站上,记者并没有查询到该企业的任何登记注册信息。经过实地探访,上述地址并没有这样一家公司。
作为投资者,在给出真金白银血汗钱之前,审核了解一下相关企业的“底细”,这难道不是投资者的ABC吗?何况,骗子们的马脚绝对不只是公司名称、注册住所造假这么一处。在骗子给投资者发来的所谓“认购合同”中,甚至出现了“《中国人民合作法》”这样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的“法律名称”。只要稍有法律常识,或者稍稍用些心思,就一定能够发现破绽。实际上,这些破绽正是骗子们故意留下的,目的在于把有基本警惕性的人筛选出去。
在这之后,骗子们开始玩弄他们所擅长的“老三样”。第一个花样,就是“拉大旗作虎皮”。几乎所有的类似骗局,都会有一个看上去“与时俱进”的大名头。比如,“×××大开发”“解冻民族资产”等等。眼下,不但共享经济很热火,新能源汽车也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词,两者结合起来,“共享充电桩”怎么看怎么能够吓唬住人。
第二个花样,叫作“社交软件加熟人”。手机时代来临之前,诈骗必须是面对面、人传人,有了社交软件,骗子们不用出头露面,一下子就能忽悠15个省的投资者。但是,软件毕竟是冷冰冰的,传统的熟人忽悠熟人还要继续发挥余热。在诈骗这个领域里,熟人作为武器最为管用,而且只需要一点点“抽成”作为诱饵就可以了。
第三个花样才最为关键,那就是靠着人性里的贪念来收割投资者的灵魂。正常的工资收入是多少,正常的投资收益是多少,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数。骗子们造出一个“共享充电桩”的概念,并不需要多么高明的经济逻辑。他们只需要告诉投资者,每个充电桩投资780元,每天返利30元,一个月回本,一年净赚十多倍。暴利面前,必然有人失去理智。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骗子们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与此同时更多善良的投资者也应当吸取最基本的教训:不要跟风,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警惕熟人,学点法律和投资的ABC。
文/周东飞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