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之殇:将要被共享单车的免费大战拍在沙滩上?
在共享单车免费大战愈演愈烈之时,我才忽然想起来曾经辉煌一时现在却有些陌生的的滴滴出行。
说起滴滴,其实大部分人的记忆还停留在当年的滴滴打车,尤其是在未与快的打车合并之前两家的烧钱大战给消费者带来的实惠。
去年滴滴出行又与Uber中国合并,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到了93.1%。然而这对于打车用户来说并不是好事,由于滴滴基本垄断了中国的出行市场,之前的补贴势必不会存在了滴滴打车看共享经济,最终用户都被套牢在这棵大树上。
从根本上讲,滴滴一直都在致力于解决用户打车难、打车贵的问题,力图建立一个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互联网叫车平台。但多年的运营结果表明,尽管滴滴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还是与当初愿望的距离越来越远。纠其原因,主要在以下方面:
一、烧钱带来的繁荣很难具有持久性。在烧钱大战之时,打车用户和滴滴司机们都能得到较大实惠,用户打车甚至比公交车还方便、实惠,因此导致了平台的业务量暴增。但随着滴滴平台和快的、Uber的整合,确立垄断地位之后,滴滴对用户和司机的补贴都慢慢消失,打车贵问题重现,很多用户和司机也都选择了脱离。
二、司机、车型的参差不齐。网上时不时曝光的打车遭遇性骚扰类新闻更是让一些用户开始望而却步,同时这也是滴滴很难维持收入与成本的平衡的一个因素。
三、网约车新政的影响。从某种角度,就可以看做市场管理者试图通过政策模式调整竞争者们之间的成本结构,尤其是对人员户籍、车型中的轴距排量等如此细化的指标的管制要求。准入门槛的提高也就不可避免再次出现打车难问题,部分地区还不时出现“车荒”现象。
其实这一切也都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由于很多人借助滴滴和优步做起了专职司机,这显然背离了共享经济的初衷。甚至有人说滴滴实际上就是一家不规范的出租车公司,收取高昂的中介费用,但是却不能提供有效的管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模式,反而加剧了城市交通拥堵的状况。按照共享经济最根本的逻辑,共享经济是为了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借助互联网的手段将这些资源的供给方和需求方通过合理的配置来实现有机整合,从而让原本闲置的资源最大化地应用起来。而以滴滴出行为代表的出行方式显然并不符合共享经济的逻辑。
在经历了短暂的偃旗息鼓之后,共享经济再度以共享单车的形式进入人们视野,这种形式的出现让很多人看到了共享经济再度崛起的希望,更让我们对于将来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思考的空间。相比之下,共享单车为共享经济未来的发展打开了一扇窗,其诞生在很大程度上对互联网叫车和传统出租车市场进行了冲击,也是对网约车这种为共享模式的一种纠正。
尤其是当下共享单车免费的春风也在悄然刮起,3月4日开始滴滴打车看共享经济,刚刚入驻北京不久的小蓝单车率先公开宣布免费一周,紧接着摩拜单车和ofo也仓促应战,针对北京市场的用户免费一周。不过在北京之外的其他城市,小蓝单车仍旧是唯一的免费玩家,得到了快速扩张,用户数量一周内增长到了500万。小蓝单车运营副总裁胡宇沸表示:“如果效果这么好,免费不一定只做一周。”
接下来一段时间,可能经常还会有免费的单车骑行活动。笔者在这里衷心祝愿共享单车行业可以给用户带来更多方便,更重要的是再度拯救起共享经济的未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