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生死局:订单收入骤降9成 月烧数百万薪酬成本
[摘要] 如今恢复营业的商场仍属少数,现金流“吃紧”的共享充电宝企业开始步入“生死局”。一家共享充电宝企业的渠道总监邱然对时代财经表示,“订单和收入下降了应该有90%积电共享充电宝央视广告,但每个月光发工资也要几百万。”
文/时代财经潘秋月
疫情蔓延下,各地原本熙攘攘的商场、餐厅、KTV、洗浴中心归于沉寂,上游的服务业商户遭受冲击的同时,处于下游的共享充电宝也被殃及,到了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
2月初,小电创始人兼CEO唐永波发出一封致全员信,坦言疫情对本地生活服务行业造成了几乎是致命性的影响,公司收入骤降至冰点,同时还有5000多名员工的工资以及供应链和各地办公租金费用等多项支出。
据报道,有共享充电宝企业甚至选择将1月工资扣除一半,缓至2月20日发放,而2月和3月工资,底薪正常发放,绩效和提成延后到6月发放。
如今恢复营业的商场仍属少数,现金流“吃紧”的共享充电宝企业开始步入“生死局”。一家共享充电宝企业的渠道总监邱然(化名)对时代财经表示:“订单和收入下降了应该有90%,但每个月光发工资也要几百万。”
充电宝柜机“落灰”
2月18日,时代财经记者走访广州海珠区赤岗路街头时发现,除了超市便利店外,大部分餐饮、网吧等娱乐场所依然大门紧闭,充电宝柜机置于店门外落灰。门口放置着怪兽充电柜的便利店老板张达(化名)对记者说道:“我们17日才开始营业,最近没什么人,充电柜我都没通电。"
时代财经潘秋月摄
众所周知积电共享充电宝央视广告,共享充电宝是一个高度依赖客流量的行业,经过三年的发展,共享充电宝行业已经积累了大批用户。据Trustdata发布的《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行业发展分析简报》披露:截至2019年6月用户规模是1.33亿人次,预计2019年全年将达到3亿人次。然而,一场来势汹汹的疫情阻断了共享充电宝们的财路。
从营收上看,共享充电宝主要覆盖的场所是酒店、影院、商超、餐饮、 酒吧、KTV、水疗等。2019年下半年,共享充电宝们集体涨价,从原来的1元/小时涨到了2-3元/小时,在一些高消费场所,每小时的价格甚至涨到了5-8元。随着上述应用场景相继关闭,指望“造血”谋生的充电宝企业,现金流不可避免地出现问题。
从成本上看,充电宝能够在各大娱乐场所进行渠道布局,需要入场费和分成。不同档次的场所入场费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分成的比例也根据地段和流量有所差异,位于赤岗路便利店的张达对时代财经表示,店铺与怪兽充电的分成是“七三分”。也就是说,充电宝企业除了要支付高昂的渠道成本外,产品的购买、配送安装、折旧也由企业负担,利润空间很小。
虽然渠道成本已经完成支付,但包括BD和销售团队在内的人工成本仍要在疫情期间发出。一家共享充电宝企业的渠道总监邱然(化名)对时代财经表示:“订单和收入下降了应该有90%,目前主要的支出就是员工工资,直营团队每个公司大概有500-1000人左右,再加上行政、供应链、市场部,每个月光发工资也要几百万。”
疫情过后突围在望?
2017年是共享充电宝元年,和其他的共享经济一样,经过烧钱、补贴、抢流量的资本爆发期和大洗牌之后,被行业内称为“三电一兽”的的四家企业活了下来。据TrustData移动大数据监测平台统计,街电、小电、怪兽、来电四家头部企业在2019年的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28.6%、27%、25.1%和15.6%。很快,街电宣布2018年营收超8亿,营业利润约3700万元,其他三家充电宝企业也表示已经实现盈亏平衡或开始盈利。
回顾整个2019年,“三电一兽”仍在激烈地跑马圈地,抢占一二线城市优质渠道,而下半年的集体涨价也是为了投入更多资金去铺点,开拓三四线城市的空白市场。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