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玮炜退场,ofo濒死,共享经济就是资本烧出来的伪需求?
共享单车才火了没几年,ofo就接二连三地爆雷。
冒充外国人退押金成功、ofo退押金用户排队超千万人、戴威上“老赖”名单……近来种种负面消息全面爆发,ofo的溃败似乎早已注定。
共享单车
戴威一个月内接连发出了两封内部邮件,叫喊着“跪着也要活下去”“为我们欠着的每一分钱负责”,言辞恳切,字句中透露出几分倔强与悲壮,颇有不撞南山不回头的壮烈之感。
ofo创始人戴威
而就在昨天,摩拜大掌柜胡玮炜也宣布甩手不干了,从此退出共享单车的江湖。
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
回想这些年,共享经济一直都是创业圈最热的话题之一。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共享汽车、共享空间……各种共享模式喷涌而出,然而却一一以倒闭终场。
退不回的押金、散落一地的单车、消失的篮球等等,不到两年时间里,共享经济由众星捧月到无人问津,表现得如此现实而又如此荒诞。
ofo打着共享经济的旗号,在市场上攻城掠地,最辉煌的时候,单日订单超过3200万份,用户群超2亿,几乎一时无两。然而它的迅速衰落似乎也只在一夜之间,小黄车从市场的宠儿到资本的弃子,也仅仅经历了一个多春秋。
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股曾经席卷全国的共享风潮,逐渐演变成了一股市场寒潮了呢?
共享经济是伪需求?
让很多人不解的是,无论是共享单车,还是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等领域,一大批项目都从一开始被人热捧,到最后慢慢走向衰亡。在2018年这个多事之秋资本 共享经济,一下子就出现了一大波共享经济的关闭潮。
ofo同样也面临着这一问题,尽管戴威一再强调ofo不会死,然而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正在遭遇退押金危机的小黄车,也不过是在做垂死挣扎。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共享经济变成了现在这副模样?
一个广为流传的质疑是:此前在市场上流行的种种“共享经济”,都只是一种伪需求。
共享单车禁止进入小区
以共享单车为例,ofo、摩拜的出现旨在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然而现实情况是资本 共享经济,由于很多小区、办公大楼基于物业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共享单车往往很难进入到这些区域之内。
这便意味着,“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需求并不能在真正意义上得到完全满足,很多人往往止步于办公区域、小区大门之外,这种出行的便利同样也在这“最后一公里”的路上被中断了。
当用户需求在客观条件下并不能得到满足时,那么这种需求也就变成了一种“伪需求”。共享单车所倡导的“最后一公里”也就成了伪概念。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使用共享单车的市场需求不存在,只不过这种基于中短距离便利出行的需求,被创业者主观“放大”了,共享出行并不是刚需,在一定意义上,它更接近于弹性需求,受价格和其它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在这一层面上,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领域同样如此。
所以共享经济是“伪需求”的说法一度甚嚣尘上。
乔布斯
这种说法对于包括ofo在内的许多共享项目的创业者而言,显然不成立,他们追求的信条,是乔布斯的那句话:“人们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直到你把产品摆在他们面前。”
在这些创业者眼中,需求可以被创造出来。
那么共享经济究竟是不是“伪需求”呢?我们或许应该换一种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如果从共享资源的角度出发,那么无论是ofo、摩拜还是途歌、街电等项目,显然都实现了这一目的。
资源被共享,意味有一部分需求得到了解决,也就是通过“共享”的模式实现了用户需求。那么“共享经济”的现实需求在理论上是应该成立的。
然而真正的问题其实在于,“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模式,闲置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分配,而没有被浪费。
公开报道显示,2017年初,ofo与摩拜在北京各拥有约15万辆单车,而到年底,二者总量几近200万辆。
这样导致直接结果是,共享单车在街道上成片成片泛滥成灾,不仅没有让闲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还造成了巨量的浪费。
ofo的早期投资人朱啸虎在与ofo分道扬镳后,曾面对媒体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烧钱起来的都是伪需求,以后不会再投这样的项目。
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朱啸虎
言下之意,ofo的需求是烧钱烧出来的,靠降价、补贴来吸引用户的做法并不是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只会导致一个结果,不计成本的疯狂扩张,成千上万的资源被消耗和浪费。
这或许就是杀死共享经济的一大罪魁。
“跑马圈地”,杀死共享经济的罪魁
“跑马圈地”一直以来都是互联网时代创业资本的游戏套路。
无论是早年外卖行业的“百团大战”,还是更早的时候网约车行业的“补贴大战”,都凭借资本扩张上演了一场场“跑马圈地”的游戏。
通过烧钱烧出行业壁垒,这似乎成了商战中的一种惯例。而对于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几乎没有任何技术门槛和商业门槛的行业而言,烧钱,似乎也成了他们制约竞争对手的唯一手段。
当戴威的ofo最初开始从大学校园走出时,他们就已经有了霸占整个共享单车市场的野心。面对竞争对手摩拜的强势崛起,戴威和他的团队首先冒出的念头,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将对手干掉。
滴滴优步大战
某种程度上,这和此前滴滴与优步的战争颇为相似,当双方开始交锋,某些力量的强弱优劣就通过资本淋漓尽致的呈现了出来。
事实上,戴威很乐于再复制一个滴滴的神话。连投资人也直接告诉他:“跑到市场第一,这是唯一的目标,钱的事你不用管。”
戴威和ofo也很争气,果然在疯狂烧钱之后,迅速开始占领市场,据易观千帆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2月,ofo以50.89%的覆盖率遥遥领先,并在市场覆盖率、新增用户规模、用户独占率等三项核心数据均居行业第一。
然而在这种看似美好的数据光环之下,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一方面,为了跑马圈地,占据更大的市场,ofo不计一切后果地持续投入,新的竞争对手加入资本大战,导致泡沫不断堆叠,共享单车市场供需失调,引发了整个市场的混乱,大量同类公司死亡,资金被空耗;
另一方面,不计成本的投入导致公司资金流很快出现了问题,没有进行良好的资本管理和运作,共享单车损毁率居高不下,运营成本、折旧成本不断飙升,庞大的体量让ofo难荷其重。
资本快速扩张并没有让ofo的高光持续太久,紧接着就是共享单车整体大坏境的凋零,摩拜迫不得已被收购,ofo负债累累,离破产的边缘越来越近。
这几乎是共享经济创业者的通病,由于不存在行业壁垒,只能通过资本筑起竞争的高墙,然而结局却得不偿失。
以此来看,共享汽车途歌的败退几乎与ofo如出一辙,在完成一轮又一轮融资后,将这些资本用于城市投放,不断扩张其市场规模,高速扩张的结果最终引发资本的空耗,运营费用居高不下、供应商货款拖欠、用户押金难退,共享经济的又一个领域就这么黄了。
也许有人要问,既然这种“烧钱游戏”早已有之,当年那些独角兽巨头又是如何化解这些危机的呢?
美团网创始人兼CEO
以美团为例,在当年百团大战的过程当中,王兴通过对比分析敏锐地发现了烧钱扩张存在的问题,他认为以这种烧钱速度公司迟早要完蛋,不可能持久,于是调整策略,积极拓展自身的商业生态,构建多元的盈利模式,在紧咬前几名竞争对手的同时修炼内功,最后,凭借健康的生态和源源不绝的资本,一举掀翻了所有竞争对手,成为当时市场上唯一存活下来的企业。
这一案例教育我们,在进行扩张的同时,企业的内功同样不能忽略,拥有真正科学的盈利模式,打造多样化的生态,对于初期竞争至关重要,因为企业的流动资本必须处于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当中,这样才能轻松应对突然而来的竞争和挑战。
毕竟,对于共享经济而言,所有资本都一个德性。
没有“护城河”是最大的危机
共享经济进入到2018年,仿佛此前所有的荣光都烟消云散。
据《工人日报》报道,经业内人士统计,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共享经济领域用户押金损失就已达到15亿元,并且维权困难。
资本早已退场,属于共享经济的狂欢也即将谢幕。
而在这场狂欢之中,有大批创业企业出现了经营困境,还有不少企业濒临生死边缘,而已经倒闭或停止经营的企业,则更是不计其数。
王思聪朋友圈打赌
王思聪与陈欧在的朋友圈一次打赌让共享充电宝走入了大众的视野,作为共享经济当中原本不受关注的领域,一度融资达20亿元,2017年更是创造了“40天达成12亿元融资”的商业奇迹。然而这一奇迹却并没有维持太久,及至去年年底,包括泡泡充电、PP充电、河马充电等7家共享充电宝企业均进行了项目清算,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还依然坚挺。
至于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共享睡眠仓、共享卫生巾等等都更是早已沦为笑谈,人们衣食住行里的一切需求,几乎都被冠以“共享”二字进行推广,吸引投资、获取客户,“共享经济”从一个原本看起来充满无限可能的风口,逐渐变成了一些无良商人的“炒作噱头”。
“共享经济”就要凉了,这似乎已经成了这个行业一个挥之不去的魔咒。
可是回过头来,有没有人真正思考过,是什么打开了“共享经济”走向堕落的潘多拉魔盒?
恐怕被寄予诸多希望的共享单车,会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
共享单车的凉凉,可能是共享经济最具代表性的一次失败。
而以ofo、摩拜、悟空单车等为代表的共享单车行业,之所以会失败,最大的根源就是:没有打造一个具备特色竞争力的“护城河”。
用更通俗的语言来解释就是,在产品趋同化的情况下,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一个清晰完备的盈利模式,没有一个健康科学的产品生态,这一切既需要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也需要商业策略上的调整。
从“资本火并”走向“模式创新”,才是共享经济真正的出路,被资本绑架永远不是真正的胜利。
以哈罗单车为例,此前,哈啰出行创始人杨磊曾单方面披露,上线两年,哈罗单车日订单超2000万次,用户超2亿,已是行业第一。
然而哈罗单车并未采用ofo和摩拜的方式去进行资本角力,它没有将视野局限共享单车本身这一极为单一的流量入口,在今年9月,哈罗单车在上海发布会宣布升级为“哈啰出行”,携手首汽约车、嘀嗒出行、高德地图等,把网约车也纳入了服务范围,与此同时,它还宣布与上海申通地铁合作,探索地铁+单车一体化接驳。
显然,哈罗单车正是看到了ofo与摩拜的前车之鉴,才没有局限于共享单车这条单一的业务线上,而是不断拓展和尝试新的业务线。
尽管哈罗单车的尝试未必就一定会是成功的,但它至少迈出了远离资本绑架的正确的一步。
所以,共享经济真的会凉吗?一切恐怕尚不能盖棺定论。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