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观点 | 朱岩: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十大趋势
文 / 朱岩
2021年,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传统经济发展的困境愈发凸显。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系统地回顾和总结了一百年的奋斗历程,并加快了对未来发展的布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系统性地规划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路径。《网络强国战略实施纲要》、《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从国家层面部署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以数据要素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中明确指出,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全面深化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因此,2022年将是传统产业加速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一年,也是数字经济全面发力的一年。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在大量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征求专家意见,提出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十大趋势。
1、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加速,各级政府的数据条例将会大量出台,用以明确政府数据资源、社会数据资源的开发方式。社区服务、健康、气象等数据资源将会率先建立开发模型。
“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激活数据要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2022年,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进程将会进一步加速。在中央统一政策指导下,各级政府将会根据自身特点,积极探索数据开发方式和数据治理模式,一系列省级“数据条例”将会出台,从而形成属地化数据开发新模式,推动地方数据走向资源化、资产化,并成为地方新的收入来源。无论是地方政府数据还是社会数据,都是与当地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在充分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这些数据首先要为当地群众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这种开发模式不同于过去三十年互联网大平台的思路,是数据要素开发的新思维。一些具有新思维的地方政府,2022年会在社区服务数据、健康数据、气象数据等方面发力,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特定领域数据资产化新模式。
2、新基建进入新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创新”成为新基建的开发范式。新基建将激活各行业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并找到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融合之路。
2021年中国新基建成绩斐然,比如中国5G基站建成开通数量超过140万个、卫星互联网布局初见成效、国家算力网枢纽结点正式启动,等等。2022年,基于中国已有成果,新基建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建设与行业应用场景创新开始紧密融合。基础设施的价值最大化,需要大量行业创新应用做支持。2022 年,将有更多企业主体被激活,积极参与到新基建的场景创新之中。在工程机械、汽车、家电等领域,将涌现出具有盈利能力的工业互联网新业态。在能源、建筑、交通、环保等传统领域,也会涌现一批以传统企业为主导、具有巨大市场价值的新基建示范工程。
对于算力基础设施,全国算力网建设将加速,各地市更加重视城市算力能力建设。基于算力网的数据安全性变得极为重要。共享分布式数据存储模式将会有新突破,从而建立更加安全、自主可控、公平的网络数据空间。创新基础设施依然是2022年新基建领域最值得关注的方面,国家实验室、区域创新中心、大型科研设施等多层面的举措,正在系统性地提升中国在基础科学、应用科学领域的创新能力。2022年,社会各界将会有更多参与科学创新系统建设的机会,这无论对地方经济发展还是企业转型创新都是最好的机遇。
3、数字科学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交叉加速,与经济、金融等社会科学领域也加速融合,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底层规则的数字化重塑成为研究热点。
随着数字技术的全面普及,工业时代所形成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都在发生着改变。在自然科学领域共享经济的功能,这种交叉融合已经在普遍发生,数字技术极大推动了传统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进程,并形成了大量交叉学科,这些新学科的研究成果已经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有了自然科学的融合做基础,2022年数字科学将会加速与社会科学的融合,尤其是在社会治理理论、经济理论和金融理论等方面,中国经济在过去十年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案例,在新的一年中将会有更多学者钻研基于数字技术的中国式社会治理理论、经济理论、金融理论,并开始以此来解释和规范数字社会经济系统的底层规则,中国也开始逐渐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先行者。
4、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开始实施,高校、科研机构数十年形成的传统科研管理模式将被打破,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开始落实、新型创新机制开始出现。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中央提出“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作用,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推进科研院所改革。”过去几十年,中国一直高度重视发展科技并投入了大量经费,但依然存在着大量“卡脖子”技术难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很多,但最为重要的是在原有的科研管理与评价体系下,无法落实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2022年,随着国家科技政策的挑战和科研院所改革的深入,这一历史难题有望可以破解。科技创新的国家投入和企业投入将突破原有立项制、简单配套的模式,而是引入投资奖励等新模式,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形成新型产学研模式。
与此同时,类似于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的创新联合体等开放创新模式,在2022年将会开始大量涌现,以企业、城市为单位的开放创新平台的出现,将会建立创新价值记录与评价的新体系,从而进一步释放个体创新的潜力、形成群体协同创新的新能力。
5、助力数据资产化的底层技术开始向各行业渗透,非同质化通证NFT将在文化领域之外找到更广阔应用空间。
数据资产化需要对最基本的数据价值单元进行确权和登记,并保证其在交易过程中的公平性、可信性。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为数据资产化提供了可行的底层技术,能够确保数据流通中技术层面的公平性。非同质化通证(Non-Fungible Token, NFT)是一种架构在区块链上,通过智能合约而产生的权益证明。理论上,NFT 可将任意实物进行数字化,在区块链上映射生成独一无二且不可篡改的编码,形成数字资产,并将该数字资产的相关权益、交易流转信息记录在链上,具有唯一性、不可篡改、不可分割、可溯源、可流通等特性。NFT在数据资产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2021年12月,新华社通过NFT技术,将精选的2021年新闻摄影报道铸成中国首套“新闻数字藏品”全球限量发行。2022年,NFT将走出传统的版权保护等文化领域,应用于更广泛的数据资产化领域,在各行业中形成数据价值的确权、登记新模式。
6、数字产业化领域将会出现大量第三方数据服务产业,2021年出现的大量数据交易所将走向分化,少部分走向全国数据交易所,一部分会成为本地(行业)数据交易平台,还有一部分会走向衰落。
2021年起,各级政府部门都已经开始逐步规范政府数据的开放共享,并制定促进社会数据开放的相关政策。2022年,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地,将会涌现大量第三方数据服务产业,也就是专门从事数据整理、分析、登记、确权、交易等功能的服务产业。这些数据服务产业能否快速增长,基本体现了一个地方的数字产业化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
作为数据服务产业的典型代表,2021年各地建立了大量各种类型的数据交易所,这些数交所建立的初衷都是好的,但建立的土壤和时机往往差别很大。2022年,随着中央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步伐的加快,这些数交所开始出现分化。真正意义上可以成为全国数据交易所的将会是少数;更多交易所还是会突出行业特点、地方特点,发展成为各具特色、服务实体经济模式创新和地方转型发展的交易平台;也有一部分交易所会因为自身定位问题而走向衰落。
7、数字产业化在消费平台领域走出新模式,传统互联网平台经济停止无序扩张,开始出现基于数字信用体系的新型电商平台。
“十四五”规划在数字产业化中强调要“促进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平台经济是数字产业化的重要发展方向,是数字经济的重要承载形式。在消费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二十年共享经济的功能,全球开创了多样化的互联网平台经济,在电商、信息服务、出行、餐饮等广泛领域形成了聚合平台服务模式。这些消费平台的发展因为缺乏相应监管措施,在近些年出现了算法垄断、大数据杀熟等情况。为此有关部门已经或正在出台相关规定,互联网平台经济的无序扩张将会在2022年得到有效遏制。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创新发展思路将会发生转变,单纯以流量为核心的平台竞争战略将变为以信用为核心的平台战略,电商、信息服务、餐饮等领域在2022 年都会进一步加大信用体系建设力度。尤其是电商平台,如何建立一个连接高品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信用网络,将会是2022年竞争的重点所在,电商平台将逐渐从价格竞争、流量竞争转向信用竞争、服务竞争。
8、传统产业链2022年将全面开始数字化转型,突破口将会是产业数字金融。系统的数字化转型理论开始出现,围绕某些核心企业将开始产业数字生态重塑。
数字化不同于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数字化需要产业链的协同才能进一步激活数据要素的价值,因此单一企业不容易完成数字化转型,只有充分利用“上云用数赋智”等新生产力,把产业链、产业生态协同起来,才能真正体现数字化转型的价值。2022年,中国的产业数字化将逐渐走向产业链的全面数字化转型,最能体现产业链数据协同价值的,就是产业链上信用体系的重塑,通过数字化实现产业链上高可靠、安全的信用自动评价体系,就能够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实现精准对接,用产业数字金融体系降低链上企业的资金成本。这也是现阶段推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根本动力所在,有了这一突破口,就能够进一步推动全产业链的思想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
同时,基于前些年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实践,2022年中国的数字化转型理论体系将逐渐形成,“数字生产服务+数字商业模式+数字金融服务”的产业生态构建范式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印证。一些围绕核心企业的产业生态,将会在2022年率先起步,打造全新的国企、民企数字化融合发展新模式。
9、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速,出现满足农村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基础设施,并助推传统农业生产、流通、创新体系全面走向数字化。
2021年国家乡村振兴局的成立,意味着中国三农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将会加速。从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来看,我国农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虽然在硬件上,已经基本实现了互联网对农村地区的全覆盖,农产品也能够在网络上销售;但在软件上,数字经济所需要的信用体系、市场体系、创新体系,在农村地区还很不完善。所以,2022年在某些有条件的地区,农村数字经济的软基础设施将会逐渐完善,围绕地理标志农产品等细分领域,打造一批具有高数字附加值的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体系。在生产端,通过建立生产者的数字信用体系,保障农业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流通端,通过数字化改造大大缩短农产品销售链条,让生产者与消费者在云端直接见面,从而给农业生产者带来最大市场价值;在创新端,要用新兴的数字农业市场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农村数字经济创新之中。
10、中国的数字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维护数字生态的开放、健康、安全能力进一步增强;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治理科技(GovernTech)走向成熟,能够实现数字空间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城市,将会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2022年中央强调要“要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强化契约精神,有效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近些年,中国在数字治理体系建设上不断创新,主动应用数字技术发展治理科技、提升数字监管能力,以数字化的公正监管维护中国数字经济的生态环境逐步走向更加开放、健康、安全。2022年,围绕着平台经济反垄断、区域数据资产管理、双碳目标监管、区域经济风险监控等领域,中国的监管科技将取得更大进步。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地方数字治理能力在今年将百花齐放,涌现一批有利于数字经济突破发展的地方数字治理典型,并进而推动全国各地数字治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2022年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非常关键的一年,无论是数字产业化还是产业数字化,都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2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的布局已经全面展开,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无论是企业家还是研究人员,都要抓住这次经济发展的关键机遇,突破传统思想理念、创新数字产业生态,在2022年交出一份发展数字经济的优秀答卷!
教授简介
朱岩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先进信息技术应用实验室主任、医疗管理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等职务。1994、1998年分别本科、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曾经担任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2002)、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访问学者(2003-2004),美国朗塞尔利尔理工学院访问学者(2004)。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数字生产关系、产业区块链、产业互联网、产业数字金融等。讲授课程包括信息系统、信息管理、企业资源规划、信息管理导论等,其中信息管理导论被评为清华大学精品课程。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