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罗单车凭啥再获10亿元融资,会和ofo合并吗?
根据投资界12月27日消息,哈罗单车今日正式对外宣布已经获得10亿人民币D2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复星领投、GGV(美国纪源资本)等跟投。
这个消息,仔细看并不意外。响铃大概总结下,先说为什么投资人还敢押注共享单车?
有几个原因:
1、共享经济仍然是资本看好的赛道之一。
2017年,从共享单车开始,到后面出现的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篮球甚至是共享玩具哈罗共享单车的经济学原理,这项项目都顶着同一个头衔:共享,和滴滴、Airbnb等的具体行业不同,但仍然被投资者看来是足够有故事可以讲的。事实上,这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消失,很难再找到能像OFO、摩拜这样能在短时间内疯狂生长的公司和项目了,对于资本方,错过任何一家都令人心痛,所以更多时候宁可投错,不肯错过。
再说,共享单车比起其他共享经济项目,在“痛点、高频、刚需、现金流”等方面(不过现在都是1元骑一个月,也没啥现金流了)看起来都要好太多。另外共享单车未来市场局势仍然不明朗,尽管合并之说传出了几个月,但行业秩序,以及整个出行、物联网等生态领域都还有更多可能。
2、哈罗单车区别与OFO、摩拜的路子,让资本看到不同可能。
无论是其官方信息还是第三方报道,都在说,自2016年11月份开始投放车辆,哈罗单车哈罗单车就较专注在三四线城市,而不是和OFO、摩拜等正面去抢市场。如果用其投资人丛永罡的话说就是:“调研发现,三线及以下城市拥有巨大的立体化出行市场空间,用户需求特点与一线大城市不尽相同。”
3、哈罗单车呈现的数据哈罗共享单车的经济学原理,尽管不算漂亮,但仍然能让资本愿意下注
比如,“截至2017年12月22日,哈罗单车已经进入150多个城市,注册用户达8,800万,日订单超1,000万,同时还进入了140多个景区。”,这样的数据尽管不是一个巨头的体量,但仍然能在行业里排名第三,而且这些数据背后可以支撑一个大故事,用哈罗单车联合创始人李开逐的话说就是,“目前推动行业破局最主要的就是“电子围栏”技术和支撑共享单车精细化运营的智能大数据平台。在该领域哈罗单车在今年3月份便在厦门试点电子围栏技术了,这在当时尚属共享单车行业首家。”也就是哈罗单车在下一盘立体化出行的大棋局:依托共享单车及海量的骑行大数据,确立“3510”(3公里、5公里、10公里)的立体化共享出行战略,构建“4+2”(两轮+四轮)业务模式,发展智能化、立体化的出行大生态平台。不管哈罗单车到底是不是共享单车行业首个布局多元化立体出行工具的单车企业,都能说服投资人去展望未来。这让我想起复星高级副总裁兼复星新技术与新经济产业集团总裁潘东辉之前说到的,“复星视哈罗单车为整个生态系统中的超级物种和重要家庭客户入口,预期哈罗将与复星生态中其他成员在大数据、金融、旅游、地产等多个领域能产生较大的价值协同。”资本要么追逐眼前的盈利,要么看现在的故事以后长久的利益。
4、有阿里系的背书和加持
阿里系一直是生活服务这个市场跑马圈地,目前已经涵盖了包括饿了么,口碑、飞猪、滴滴、ofo、淘票票、盒马鲜生等多个垂直生态。
我们再看哈罗单车的D1轮融资,阿里系的蚂蚁金服也是再次加码。另外2017年10月底,哈罗单车与永安低碳科技有限公司合并,而现在蚂蚁金服旗下的上海云鑫将成为低碳科技的第一大股东,也就是将成为永安行单车和哈罗单车两大共享单车品牌的实际持有者。
尽管阿里系都这么看好哈罗单车,其他资本自然愿意再陪着阿里系再博一次。
再说说合并的事,从现在看,各单车的创始团队肯定不会主动说合并,但从资本方看,如果长期找不到盈利点,且最后几个玩家一直在玩消耗战,那注定不持久,合并减少内耗是最快的止亏方式。
(完)
曾响铃
钛媒体、品途商业评论等2016年度十大作者。
AI新媒体“智能相对论”创始人。
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趋势革命 重新定义未来四大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
“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现为“今日头条问答签约作者”、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