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
2021年,我国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预计全年GDP增速8.0%。【慧博投研资讯】随着经济步入转型升级阶段,制造业投资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增势良好,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但投资增速整体平稳,结构进一步优化;得益于我国有效的疫情防控,进出口增速大幅上升,贸易顺差持续扩大。(慧博投研资讯)然而境外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国内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仍然艰巨,虽然劳动力市场持续回暖,收入平均水平上升,但收入差距扩大,消费增长乏力,企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随着多国采取与病毒共存的策略,未来我国外部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可能重新调整。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内宽幅双向波动,但长期贬值压力不可忽视。需要关注的是,一些政府部门管制不断加强的所谓改革、政策和多行业规范调整没有把握好时度效,力度过大、过急、过频、过激,导致监管、整顿过度,叠加共振,市场主体活力及其预期下降,企业信心不稳,承载了中国绝大部分就业的中小微企业经营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和困难,运行复苏缓慢,乃至一些中型、大型企业也出现经营困难加剧趋势,投资增速也有回落风险。此外,也出现了原则肯定、具体否定、落实不到位的空心化现象,使之中央部署、改革大政方针无法完全落地。
更令人担心的是,由于市场化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辅助、配套改革措施不到位,一出现问题,就轻易地否定其必要性,没有意识到,其必要性还需要许多其他辅助条件才能转化成充分条件,从而认为是市场化改革的错,否认其改革大方向,想走回头路。这些是导致各界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预期减弱的重要原因。那么,如何破解经济发展面对的“三重压力”,落实稳中求进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怎样才能实现创新驱动呢?“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课题组认为,这需要从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从历史视野、实践探索和理论高度三个维度来得到答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在研究解决这些问题时需要有一般均衡分析系统思维的综合治理理念和全局观念,而不是孤立地看问题。我们既要考虑中国国情、中国特色,也要基于世界上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共享经济和货币危机,来处理好短期政策应对和中长期改革治理、一般性和特殊性、规律性和特色性以及市场化改革和加强管制的改革这四大辩证关系,从而稳中求进,短期政策应对和中长期综合改革治理不仅要有决策的科学性,更要有谋划的艺术性。并且,这样的决策和谋划应经受得住历史、实践和理论的印证、检验及逻辑推理。
课题组认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和机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从价格和成本的角度,尽管目前CPI不高,且工业企业利润总体较好,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升增加了中下游行业的成本压力,特别是下游中小企业面临成本上升和需求增长乏力的双重压力。从劳动力市场的角度,我国教育错配现象较为突出,会对个体收入产生“扭曲”效应,并且该效应在我国劳动力市场长期存在。应通过推动教育公平,改善收入代际流动,同时从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份额占比,完善再分配税收体系等多个角度改善收入不平等状况。从债务构成方面看,随着家庭信贷政策的反复,本已收缩的家庭债务重回快速增长的轨道;企业部门杠杆率水平较2020年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近年来高位,企业债务风险仍未充分释放,民营企业和中央国有企业债务违约率由降转升;地方政府债务呈现出规模增加和期限延长的特点,鉴于其债务资金大多来源于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警惕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加剧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的错配。在当前地方政府依赖土地抵押和土地财政等方式进行债务融资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造成的土地资源配置低效率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在推动数字经济的进程中,数字人民币及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的测试正稳步有序进行,对深化金融普惠、增加人民币国际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何合理监管数字金融资产,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鼓励私营部门自主创新,是中国当下面临的一个挑战。环境治理方面,双碳目标下,经济增长存在降速风险,但长期中存在的产业与能源结构转型和技术创新压力将成为新的发展机遇。
课题组充分重视对各种风险的防范,对不同情景下的经济走势、短期政策应对和中长期治理,有如下主要结果和观点。基于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模型(IAR-CMM)的情景分析和政策模拟结果,课题组测算,在基准情景下,2022年全年实际GDP增速约为5.5%,CPI增长1.8%,PPI增长3.9%,GDP平减指数增长3.2%,消费增长6.5%,投资增长5.1%,出口增长11.3%,进口增长11.8%,人民币兑美元汇率(CNY/USD)将在6.4附近宽幅双向波动。考虑到“双碳”目标的严格执行、民营企业违约风险的上升、房地产税推进、疫情防控的科学有效、有效竞争以及政策调整与改革的“时度效”等因素,课题组作出如下6种情景分析:
情景I——假设我国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初期阶段更加严格执行减排政策。较高的碳减排标准造成投资增速和消费增速分别较基准下降0.1个百分点,导致全年GDP增速较基准情景下滑0.1个百分点,为5.4%。
情景II——假设民营企业经营压力加大,违约风险上升,投资增速较基准下降0.5个百分点,导致全年GDP增速较基准情景下滑0.3个百分点,仅为5.2%。
情景III——假设我国房地产税政策加速落地,改革措施将给宏观经济造成短期阵痛,通过影响二手房市场和租房市场使家庭消费降低2个百分点,导致全年GDP增速比基准情景下滑1个百分点,仅为4.5%。
情景IV——若疫情常态化管理的防范和预防措施更加科学有效,降低对经济活动的负面影响,导致2022年消费增速比基准情景提高0.5个百分点,并带动投资增速比基准情景增加0.2%,全年GDP增速将较基准提升0.3个百分点,达到5.8%。
情景V——假设资本监管政策到位,有效竞争推进,劳资环境改善,使收入差距下降0.02个单位,消费增速较基准提高0.8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速较基准情景增加0.4个百分点,达到5.9%。
情景VI——假设政策调整和推动改革更加注重“时度效”,努力做到科学有效,发挥出“高效能”,消费和投资增速较基准分别提高0.5和0.7个百分点,全年GDP增速将较基准提高0.6个百分点,达到6.1%。
课题组就各种假设情景探讨了政策力度的选择。根据IAR-CMM量化准结构模型的分析,为了达到6%的较高经济增速,不同情景下所需的政策力度分别为:(1)在基准情景下,货币政策需要在基准政策的基础上额外降准一次50个基点;财政赤字需要额外增加4217.1亿元,超过预算赤字12.3%,估算全年赤字率约3.4%;(2)在情景I下,货币政策需要在基准政策的基础上额外降准一次50个基点;同时,财政赤字需要增加5060.5亿元,超过预算赤字14.7%,估算全年赤字率约3.4%;(3)在情景II下,货币政策需要在基准政策的基础上额外降准两次,每次50个基点;同时,财政赤字需要增加6747.3亿元,超过预算赤字19.6%,估算全年赤字率约3.6%;(4)在情景III下,货币政策需要在基准政策的基础上额外降准四次,每次50个基点;同时,财政赤字需要增加12651.3亿元,超过预算赤字36.8%,估算全年赤字率约4.1%。由于短期政策会对宏观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造成较大的扭曲副作用,课题组并不建议采用如此激进的宽松政策;(5)在情景IV下,货币政策不需要在基准政策的基础上做出额外调整,但财政赤字需要增加1686.8亿元,超过预算赤字4.9%,估算全年赤字率约3.2%;(6)在情景V下,货币政策不需要在基准政策的基础上作额外调整,财政赤字需要增加843.4亿元,超过预算赤字2.5%,估算全年赤字率约3.1%;(7)在情景VI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均不需要在基准政策的基础上作额外调整。
面对中国经济出现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减弱三重压力,跨周期调节政策要考虑的不只是短期经济波动,而且更要着眼于中长期,向改革和开放要红利。过去10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下行,有周期性、外部性的因素,但最关键的还是制度性、结构性的因素,这些因素也导致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发展驱动的创新力、发展结构的协调性、发展过程的生态性、发展格局的开放度、发展成果的共享度不足等问题迟迟未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唯有靠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法治化改革和扩大全方位、制度型开放,才能推动中国经济沿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前行,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课题组有以下主要观点和建议:
1、鉴于中国经济短期内出现新的下行压力,在总体宏观经济政策定位上还需要保持相对宽松的基调,使积极的财政政策真正积极共享经济和货币危机,稳健的货币政策真正稳健。财政政策需要出台面向基本民生的收入补贴措施和减税降费政策,提振消费需求,同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特别是在疫情严控或时不时熔断的情形下,仍需延续中小微企业税费减免政策和加大就业稳岗补贴,扭转中小微企业生存危机和发展困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货币政策同样需要对中小微企业和薄弱环节进行定向扶持,防止经济进一步分化,同时用好绿色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绿色经济投资的支持,启动经济新增长点,对冲经济下行趋势。此外,针对一些行业的调整,也应该采取渐进而不是急剧式、一刀切的不断加强管制和结构调整,要注重决策的科学性和综合治理谋划的艺术性,防止出现政策叠加共振效应。
2、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弄清楚改革与发展、稳定和创新的内在辩证关系以及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内在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实践和理论都表明,改革与不改革,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相差近3个百分点。并且,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在现阶段也主要来源于盘活生产要素、激发工作动力等这样的提高效率的市场化改革开放,而不是基本靠技术进步。面向中长期的未来,中国只有坚定不移地为改革开放鼓与呼,通过真正深化制度性、市场化改革和扩大全方位、制度型开放,扩大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改善营商环境,同等对待国有企业和民营经济,让社会和企业的信心为之一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才会有大的改观。改善营商环境的市场化改革与不是市场化的“改革”,经济增长率大概率仍将会相差几个百分点。
3、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开放也已进入新阶段,要形成为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鼓与呼的和谐气氛和良好的营商大环境,要有具体措施,让中央部署、改革大政方针真正落地,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让政府更好而不是更多地发挥作用,以全方位开放倒逼深层次制度改革,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任务就是提供现代国家治理制度基础的综合性改革,包括三大重点目标任务:一是形成具有包容性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二是提升国家依法治国能力和政府执行力;三是建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和谐透明的良好社会规范和秩序和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这三点其实也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三要素。
4、进入新发展阶段之后,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从过去更注重量的增长速度转向更注重质的提升和增长的持续性,且更强调让发展的成果为全体人民所共享,同时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约束条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紧约束、硬约束。发展目标和约束条件的改变,意味着过去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要素驱动型粗放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必须向创新驱动型集约发展模式转变,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实现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要义的高质量发展。同时,政府要有执行力,需要以改革、发展、稳定、创新和治理五位一体的综合改革方式进行治理,建立有能、有为、有效、有爱的有限政府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5、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中国经济的发展实践数据和市场经济的内在理论逻辑,无不揭示了市场化改革及高度的对外开放对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至关重要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实现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在新时期以深层次制度性改革和制度型开放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的战略指引,需要综合施策让改革开放大政方针和新发展理念落地,其根本是要界定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内在关系。一要正确处理政产学研的关系,夯实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基础;二要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的引导,促进多方面多维度的均衡联动发展;三要深化环境监管体制的改革,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态的需要;四要推动深层次制度性的开放,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新局;五要政府、市场与社会共同发挥作用,以系统思维推进共同富裕。
关键词:宏观经济预测;政策模拟;情景分析;长期治理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