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自媒体时代文学创新的路径思考
关键词:自媒体 文学创新
自媒体,是新世纪以来的重要技术革新,但其意义却不仅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其所引发的一场社会生活领域的深刻变革。这个由美国学者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利斯共同界定的“大众借助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与全球信息及知识系统连接后所展现出来的大众如何提供、分享他们自身的信息、新闻的渠道和方式”的自媒体定义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正以不可阻挡之强势迅速占领公共视听、文化生活、个体活动的方方面面,改变了以往单向度的信息传播方式,全方位、立体式、交互式地将个体话语与公共生活置于双向互动之中。
作为传统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当代文学,它在自身经典化过程中同样必然面对自媒体这一全新的传播方式。从1990年代末的网络小说开始,传统纸媒的文学形式就开始经历一系列的技术主义变革,包括博客、播客、论坛、微博、QQ,直到近年的微信、公众号、“抖音”等视频直播,新鲜的自媒体形式以不断升级的方式开拓着文学阅读、传播、表达的空间。大众自由言说、分享生活与阅读体验的渠道更畅通,频率更高,形式更多样,辐射面也更广大。可以不夸张地说,太阳底下无新事,一部智能手机在握天下大事咫尺天涯,它的方便快捷无以媲美。而如果有一天手机不在身边那种惶恐、失落,怕被信息时代抛弃的感觉大多数人也都有体验,因此“器”之变革推动“道”之创新。自媒体的便捷性、个体化、互动性以及它浓厚的商业化属性对传统文学生产、传播、接受模式的影响,都令我们不得不深思文学之路何去何从。如何面对,如何选择,是接纳,还是漠视,或是在接纳变革的同时保持守正创新、行稳致远,不同选择导致文学创新秉持的准则不同。笔者更认可的是积极面对这种变革,接纳新质,发挥功用,但不陷入于与文学精神本质背道而驰的“矮化”文学的误区中,而是在时代的潮流中探索文学更好的出路,即在守正创新中探索文学行稳致远之路,有所变有所不变,具体有如下三方面思考。
一是自媒体时代的文学创新需要遵循文学的内在规律,坚守正确的价值取向,传播社会正能量。
文学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来把握和反映世界,同时表现对世界及自身二者关系的看法的一种特殊方式,其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及客体的相互对象化。在自媒体时代,技术的创新带来的艺术创新必须遵循着艺术本体特征的原则,不能动摇其本质属性。笔者认为,文学无论精英与大众的外在形式有何不同、欣赏接受的阶层有何不同,都应当坚持自己的艺术选择,坚守审美本位,创新就是要在坚守的基础上在各自不同的方面进行,而不是脱离自己的艺术宗旨。在中国社会的现实语境下,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文学创新,依然是人民的、大众的,属于时代生活的、具有民族特点的文学创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人民的生存,以至于个体的成长都需要一种正向力量的支撑,这就要求文学创新要遵循着表现生活的正面价值,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将传播社会正能量放在主体的位置上。
如此,文学创新需要在表现正面价值、坚持正面判断上进行思考,以可亲可感的艺术形象生发出生活当中具有暖意和美感的元素,再现人的本质力量改造世界的外化成果。可以说,文学在弘扬正向价值观上,无论精英与大众、白领与草根,均有着自己的责任,外在形式的“不同”不能掩盖内里“之和”,正如两列殊途同归的列车,其目的地是一致的。作家的艺术观、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对问题的敏感性等因素对文学的最终呈现形态起了决定性作用。文学的创新,必须在“文学”的框架内也就是“审美”的框架内解决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如果跌落到这个范畴之外,没有美学上的创造,就没创新的生命力,文学不反映人类单纯又复杂的内在,不反映生活的本质,没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其创新亦是苍白无力的。
所以,无论外部环境如何,文学的创新,只有尊重艺术本身的规律,抓住文学的本质规律与核心问题,有清晰正确的价值判断,创新才会有生命力,不至于跑偏。
二是自媒体时代的文学创新需要对现实做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有效引导,力求双赢。
自媒体时代,是个非常现实的话语场域自媒体创作平台,文学创新面临着这样一个复杂的现实环境,存在着“守正”与“创新”的两难选择。在这里,我们一方面要正视自媒体时代的整个社会的文化图景、文学的生长土壤,另一方面还要对此做出实事求是的审视、判断,坚守文学本体属性的同时接纳时代生活变迁所面临的新现象、新问题。当下在商业化大潮的裹挟下,加之自媒体先天带有的轻浅化、碎片化、快捷化的审美口味催生了粗粝化、戏谑化的审美倾向,但它又带有互动性强、生活化、受众参与度高的优势,都不能不令人重视。而在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说到底文学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对大众文化趣味的培植培育的问题,这个问题犹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过程,是个漫长的过程,文学创新应该从中寻求突破口,将艺术质地优良的作品及时地引入大众欣赏的视野,提升大众的文艺修养和鉴赏素质。
但是,在这里,我们又不得不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悖论,即在由市场为主导的社会经济结构之下,我们的文化生产处于一个高度市场化、工业化的进程之中,这势必导致文学在某种程度上或一定比例上成为流水线上的工业制成品,因为如此它才有市场。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些良莠不齐、浅薄平庸的作品占据着视听传媒一定的份额,因为商业利益像一个无孔不入的幽灵,浸透在这些文化产品的细胞中。同时,自媒体本身带有的一些猎奇、虚浮、不实,为博关注而格调不高的特点,也正侵袭着大众的视听空间,导致对一些问题的炒作式的呈现。正是处于这样一个两难选择的境地,更考验着我们创作者的智慧。对于错综复杂的环境,我们需要有创作的自觉、文化的自信,既创作出反映正能量的作品,反映先进的文化走向、代表时代精神的作品;同时又要明确认识到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的不同,通过加强对市场机制的有效引导,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力求双赢,或可成为探索文学创新的一种有效途径。对大众文化趣味的培育培养在实践中还需要诸多可操作性的举措,文学工作者只有本着满腔热情,积极投身于此,由内而外地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对民族未来灵魂塑造重大责任,才能更有力地推动文学创新进程。
三是自媒体时代的文学创新需要充分挖掘不同类型自媒体的传播优势自媒体创作平台,捕捉时代文学新质,提升文学的公共影响力。
自媒体作为大众进行自我言说、自我发声的重要渠道,其生产、传播与接受的优势着实不容小觑。与传统媒体如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相比,自媒体有着方便、快捷,更具亲和力,主体高度参与的特点。其中,个人化的自媒体在传播中的优势更胜一筹,除去一些业已成为品牌的时事评论式、心灵鸡汤式、职场规则式,或是情感互动式的写作(这类文字大多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拥有众多的受众,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反响,慰藉心灵的“拇指作家”、“范雨素”式的自媒体草根写作,以朴素、灵活、亲切的形式书写平民生活、自我成长、情感体验、社会变迁,表现世俗观念映照下百姓的微观生活,其传播速度、影响力和唤起共鸣的程度都超越了传统的媒体,所以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热点”。如果用传统的纯文学标准去审视这样的创作,可能还有一定的距离,但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我手写我心”式的心灵倾诉,一种朴素而真诚的情感反映,一种对时代生活变迁忠实的回应呢?也许,时代生活所面临的新问题、新困惑,文学新的生长点也会孕育于此。另外,专业性的文学自媒体在当下的文学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高校、研究机构、文学报刊创办的网站、公众号、微博等机构自媒体形式,以及作家、文学从业者个人开设的自媒体,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作家个人开设文学课,讲述创作经验,推介新作品,与读者对话交流,形成了文学现场与现实生活的多层次对接,都成为突破传统文学传播瓶颈,促使作家与读者、文学与市场形成一种多元共生互动关系体的新契机。
文学在本质上作为一种创造与接受的艺术,通过自媒体完成了从作品创造到读者接纳的形式转变,特别是在某些网络文学的创作中,因为对话平台的开放程度比较高,读者意愿反馈机制灵活,读者也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参与其中的创作者,不能不说是文学创作价值伦理的一种变迁。因此,可以认为,是时代生活,是媒体的进化促使着文学不得不面临着新的挑战,促使着文学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它的公共影响力随着自媒体的发展而不断提升,成为人人可以参与、可以言说心声的方式。
自媒体时代,我们的文学创新只有真正地坚守艺术本质、坚守艺术家的良知,充分正确发挥自媒体的传播优势,有所选择,有所引导,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才能更符合艺术的内在规律,从而更有力地助推民族梦想的实现!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