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快消品公司看上共享经济,能双赢吗?
不同于现在流行的 DTC(“Directly to Consumers”)品牌,快消公司们(CPG)往往难以直接触达到消费者。而在经济遇冷的同时,实体零售业也一直在挣扎。美国购物中心的空置率处于 7 年的最高位,区域性的连锁商超们也已经步履蹒跚。
快消品牌们需要去主动触达消费者,而不是等待消费者来找他们——即所谓的货找人。
共享经济是一个不错的,又尚未开发完全的机会。快消企业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共享家庭
最知名的自然是 Airbnb,其在一万八千多个城市里拥有约 500 万个房源。这也同时带来了许多新机会,例如提供整套的装修、设施方案,提供清洁服务共享经济下企业,或者第三方房源管理公司等。
快消品们还没有将这样的洼地挖掘充分。例如,他们可以批量销售产品给拥有大量房源的 Airbnb 管理者,或者提供免费的新产品样品,鼓励主人主动将产品信息展示给客人。
值得注意的是,奢侈品牌们越来越重视利用酒店场景推广产品,例如 Versace,Shinola 和 Yves St. Laurent;Airbnb 的个性更强、门槛更低,可以成为快消品牌的好选择。
奢侈品牌(图示 YSL)打入酒店,快消品牌们也可以利用 Airbnb
共享出行
无论到底好还是不好,Uber 无疑是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
在数十亿资金注入之后,快消品牌们也开始重视共享出行场景。最基本的是营销,前不久,初创企业Firefly 获得了 2150 万美元的融资,他们在汽车中安装数字屏幕,让司机通过展示广告赚取广告费,同时也推出了面向商家的数字平台。
车内零售也是不错的尝试。纽约初创企业 Cargo 就尝试了在出租车内售卖零食,还和 Uber、Grab 达成合作,国内这方面的企业则有 GOGO+、Mobile Go 魔急便 等。
此外,无论是直接打广告还是直接卖货,Firefly 和 Cargo 都十分强调他们可以向品牌提供有关购物者位置和行为习惯的数据。
宠物经济
大公司们之间的“狗粮战争”正在升温。General Mills(通用磨坊)在 2 月宣布以 80 亿美元收购了 Blue Buffalo,雀巢公司将 Purina 的价格翻了一番,而玛氏则推出了 1 亿美元的创业投资基金——专注宠物护理行业。
在创投领域,软银 3 亿美元投资遛狗软件 Wag,其竞争对手 Rover 也总计获得了 3.11 亿美元融资。
品牌的竞争激烈,投资人也要求初创企业盈利,双方自然可以双赢。这些宠物寄养平台可以收集狗狗品种、年龄、大小等数据,他们可以将这些数据提供给品牌,让品牌得以直接向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狗粮。
家政服务
宜家去年收购了共享人力平台 TaskRabbit共享经济下企业,用户可以在其 App 上雇佣临时工。与此同时,亚马逊也一直在构建自己的家庭服务业务。
传统的日化品牌很难直接向消费者销售,却可以借助这些家政服务人员们作为家庭销售代表,免费提供样品、收集家庭数据等(虽然会有隐私问题)。
共享办公
人们逛商场的时间变少了,在办公室的时间却很长。一批新消费品牌盯上了办公室场景,既可以在前期获取到一批精准用户,也能在受控的环境下测试新产品。
为了寻找新的收入来源来证明其天价估值的合理性,共享办公领域的领头羊 WeWork 也在积极探讨办公室零售以及与块小企业合作的可能性。进一步深入CPG /零售业。今年,Wework 推出了办公室市集 WeMRKT,以及孵化器 WeWork Labs(快消是其关注的行业之一)。
对于品牌,WeWork 既能推广产品、销售产品,也能收集消费者饮食习惯数据。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