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为力量辐射提供鲜明导向
共享,让高品质城市营造高品质生活、高品质生活滋养高素质人口、高素质人口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然而,共享,绝不是物质成果的分配,也不是低俗文化的分享。东莞城管局充分利用自身服务平台和载体,提升共享的内涵品质,紧跟形势发展、紧扣时代主题、紧贴群众生活,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积极作为和鲜明导向,催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了良性循环。
——精细化管理助力营商环境呈现良性循环。东莞城管局坚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精心打造一系列文化精品,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持。
以浓厚的“家园文化”护住基本盘。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嵌入“家园文化”,在外来人口和客商中培育“第二故乡”情结。只因氛围能留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过去,每逢春节,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往往产生“人去楼空”的失落感和节后“招工难”的焦虑感。如今,越来越多外地客商和务工人员愿意留莞过年。在疫情冲击下,一系列政策关怀和城管部门的温馨服务,让外地客商和务工人员依然“扎根”东莞,共克时艰,注册企业和来莞务工人员不减反增。五年来,莞籍人口净增加69万,每年人口净流入保持在10万人以上。2020年全市实有市场主体达134.1万户,同比增长8.26%。
以深厚的“寻根文化”唤回投资商。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古村修饰焕青春,何人不起故园情。近年来,不但本地企业更加坚定立足东莞谋求发展的信心,纷纷扩大投资,而且近25万华人华侨投资东莞,更有部分在前些年“腾笼换鸟”中迁出东莞的企业,重新回莞投资。2020年,全市共引进外资项目3943宗,实际投资1500亿元,同比增长25.42%。
以雄厚的“创新文化”吸引人才客。随着松山湖科学城纳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一大批创新基地、项目落户东莞。优厚的政策条件和优越的创新氛围,更加增强了对人才的吸引力。五年来,全市集聚高层次人才15.6万人,年均增长超过20%,其中双聘院士16名、省市领军人才123名;2020年,东莞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6381家,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创业环境和人才的改善,推动经济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增强了抵御外部风险挑战的能力。2020年,在疫情冲击下,东莞市生产总值达9650.2亿元,同比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3.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4.7亿元,增长3.2%。
——垃圾分类引导人民生活习惯呈现良性循环。垃圾分类关系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资源节约利用,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2020年以来,东莞城管局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强势推进,效果显著,在2020年第三季度全省生活垃圾分类第三方评估中,排名珠三角地级市第一,并在2020年垃圾分类全国现场会上介绍经验。
东莞城管局以垃圾分类为切口,通过深入的宣传、有力的引导,让垃圾分类渐成社会共识与时尚,人民群众生活习惯与方式悄然改变,呈现良性循环:环保意识更加增强,一些市民过去“随手扔”的习惯逐渐改变,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节能行为更加自觉,“光盘行动”渐成习惯,低碳出行渐成时尚;文明素养更加明显,据统计,过去高空抛物、噪音扰民、家犬伤人、随街摆卖等不良行为的投诉,明显减少。
去年,东莞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过去,迎接全国“创文”检查如临大考。去年“创文”检查却悄然而过,各部门、各镇街、各项工作如常进行。不是该市不重视,而是他们拥有扎实的基础和足够的底气迎接验收。
——内涵式景点滋养人民精神气质呈现良性循环。“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景点往往是人民休闲养生、修身养性的最佳去处。东莞城管局注重各类景点的文化涵养。满眼是风景,脚下有文化。春风拂面过,入心气自华。
一座城东莞有共享美容院,有历史倍增风采。虎门销烟博物馆又称鸦片战争博物馆,是我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众多的历史文物见证了中华民族不屈抗争的伟大精神。来此游览的人们,被民族英雄的抗争精神所感动,更加爱国奋进。
一座城,有湖水平添灵感。松湖烟雨被评选为东莞“新八景”之首,湖面烟波浩渺,湖鸟轻鸣;湖滨曲径通幽,树影婆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漫步湖边,这优美的景色,让人们不得不惊叹规划和城管部门的匠心独运。
一座城,有名山定含底蕴。黄旗山,为东莞“老八景”之首。山上有巨木参天,山下有廉泉廉亭。“黄旗山上挂灯笼”乃莞邑祥瑞之兆,山下的黄旗观音古庙,蕴含丰厚的历史文化,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
一座城,有古迹尽显厚重。千年香邑,万古流芳。文化古迹遍布莞城。位于茶山镇的南社明清古村落,人才辈出,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现存祠堂22间、古民居200多间。来此赏古励志的人们,纷纷感谢城管部门让历史遗存与现代生活共融;让村落景观与人文内涵共生,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共鸣。
一座城,有点缀更添秀美。城管部门精心打造的分布于各镇街的众多街头小景,更是将东莞点缀得美轮美奂:新芬路的“韵味莞城”长廊、低涌村的垂钓廊道……各具特色、各含韵味,让人们赏心悦目,成为城市网红打卡点。
丰厚的文化底蕴,滋养人民精神气质呈现良性循环,激励广大青年奋发进取。去年,有媒体曾报道东莞一名叫吴桂春的外来务工人员,因疫情影响不得不离开东莞,在前往图书馆退还读者卡时,在留言簿上深情地写道:“我来东莞十七年,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这名资深读者的留言感动东莞、感动无数人。这个故事正是目前东莞社会的一个缩影。
——良好的成长环境催生队伍建设呈现良性循环。面对打造高品质城市的战略目标,东莞城管局党组深感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必须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城管队伍,才能确保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近年来,他们深入推进“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这支队伍逐步炼出“担当的宽肩膀”,铸就“成事的真本领”。
在问题导向的考验中严起来。如今的城管工作点多、面广、事杂、标准要求高,已经不是过去走街串巷抓小贩的简单事项。近年来,东莞城管局坚持问题导向,打出以发现和解决问题为主题的行走东莞、洁净城市活动日、洁净东莞指数测评、“红黑榜”和城市论坛“五件套”组合拳。这“五件套”环环相扣,引领和推动城管工作的精细化标准和能力迅速提升东莞有共享美容院,与此相适应,城管队伍的作风更加严实。城管执法直接涉及群众利益,往往宽一分则糟、严一寸则闹。然而,该局近两年的执法案件数量比前两年增加一倍,而遭到投诉或提起行政复议和诉讼的案件却明显下降,尤其是针对执法人员的投诉,几乎为零。
在精心服务的锤炼中实起来。“天下事,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近年来,东莞城管局在服务群众中坚持以实落细和以细落实,进一步强化为民务实作风。临深某镇原来确定的外包环保清扫标准是每年每平方米4.5元,承包企业因无利可图,要么不参与投标,要么降低工作标准。面对这一困境,该镇城管分局干部职工编组明责,带头清扫马路。这一行动让市民和承包企业均受感动,企业主动接活,群众积极参与,问题迎刃而解。
在破解难题的担当中强起来。正所谓“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位于大朗镇象山村的垃圾临时堆放场,占地面积约23.38亩,累积堆放了大量生活垃圾,严重危及周边生态安全和群众生活质量。然而,转移处理这处像山一样的垃圾,又面临着污染周边空气和路面环境的难题。去年9月,该镇在东莞城管局的指导下,着手破解这一难题。经过反复研究论证,综合采取了对垃圾堆适时除臭消杀以及对垃圾运输车辆进行密封等综合措施,避免了转运过程中出现二次污染,赢得了周边数十万群众的理解和点赞,取得了周边20余家企业的大力支持。
“东莞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感谢东莞城管人。”“城市有绣匠,治理有力量。”“守城有责、治城有方,晚会唱响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这是今年1月15日,“城市之夜”2021年东莞城市管理文艺汇演现场,来自市民的众多好评。当晚观看网络直播的市民超过35万人次。在社会热切的关注下,东莞城管人依然初心如磐,在春风里陶醉而不飘逸,在秋收里欣慰而不痴迷。
在服务大局的作为中亮起来。展望“十四五”,东莞城管局党组依然坚持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导向,以“品质东莞、幸福家园”为主题,以深化“共建、共治、共享”内涵为抓手,明确了依靠“法治化规范化”“信息化智慧化”的“双轮驱动”,持续落实落细城市精细化管理“五件套”机制,开展“城管进一线、服务面对面”,创新建立群众满意度第三方测评机制,统筹谋划“补强一个基础建设短板、推动‘两个一百’工程、完善三个城市服务管理体系、夯实‘四个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方位提升城市服务和管理水平,增强“高品质城市”的内涵魅力,强化东莞对高端产业和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助力市委、市政府加快打造适应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以更加主动、更加突出的作为,进一步赢得人民群众的良好口碑,树立更加亮丽的形象。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