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王一淳导演:《黑处有什么》不止是少女性启蒙
《黑处有什么》在2015年First青年影展上获得最佳导演奖,自编自导的王一淳在此之前几乎没有任何拍摄经验,凭借惊人的镜头天赋和出色的叙事能力打造出一部非常另类的少女青春片,少女性启蒙和悬疑凶杀案的融合,让这部电影充满迷人的黑色气质。
历时一年多,经历种种审查修改,这部电影终于将在10月14日全国院线上映。在上映之际,娱票儿记者对王一淳导演进行了深度专访,从她个人的少女记忆到制作这部电影的台前幕后的诸多细节,王一淳导演非常真诚而坦诚地和我们进行了交流。
从2015年在first影展上获奖,到现在上映,这期间做了什么工作?
期间很多的工作,去了一些国内外的电影节,还有为了上映做一些修改等等。
看过原版的观众说现在这一版改动很大,您做出改动的动机是什么?
现在上映的版本100多分钟,是从原始素材里加了很多。新加的包括老师读课文,教导主任偷瓜,还有他们演《红楼梦》那段也是加的。
我是觉得原来的删得太短了,之前考虑到片长,好多我喜欢的小段子都给删了,这些戏得剪回来补。对普通观众来说,新加的这些看点还可以。
有没有值得一提的情节但没有用出来,可以讲下吗?
那多了。初剪是三个半小时,刚剪出来都疯了哈哈,然后狂删,本来还有个挺重要的蒋四的角色,都删没了。
三个半小时里面,比如有一段警察到学校去搜查,用金属探测仪搜身,蒋四故意拿一个铁尺子别在腰间,被人家探测出来,他说这玩意儿真神奇,用来探宝很可以,教导主任还踢了他一脚,探你个大活宝。
有传言是为了审查做出了改动,存在这一事实吗?
审查上主要是公安方面的改动很大,基本删没了,细节和情节不太好拿捏就建议拿掉。结尾变动最大,赵飞本来是在关押期间逃跑摔死了,现在结尾加了字幕,“两个月后证据不足无罪释放”。
曲靖的扮演者苏晓彤给人印象深刻,当初怎么选定她的可以谈谈过程吗?
就是他的经纪人带她来面试,建组以后,在剧组扎堆儿的宾馆里租个房间,各路经纪人和明星都可以投简历,看着合适的就约见试镜。见她第一面就觉得定了,她给人感觉特别稳,和同年龄的而小孩很不一样。
她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儿,要么不会演,要么特别“演”,特别“演”的那种怎么教都没用,让他收着点收着点,他还是使劲演,他理解的演戏就是那样的,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苏晓彤这个小孩儿就很难得,北舞附中的学生,初中生也谈不上多科班,之前演过一个电视剧,状态很好。
电影里呈现出来的环境很压抑,包括少女的状态,您怎么调教她的?
她领悟力很强,跟她把戏说清楚就行,比如某个情节告诉她表面上服从内心其实是抗拒的,或者表面上看着好好的,其实内心有嫉妒的,让她准确接收到这些信息,就演得很好。
时代背景的落差呢,十几岁的她可能没有经验。
但感情都是相通的,鄙夷,嫉妒,这些状态在每个时代都一样的,外在的那些不同不是最重要的,她领会的挺好,没什么障碍。
片中的演员都难得的表演非常自然,有职业演员有非职业,是怎样要求他们的?
我对演员这块儿有点洁癖。比如有时候群众演员不合格,这场戏就废掉了,要重拍,我对群演都有要求。比如拍录像厅那场戏,在我们拍摄快结束的时候重拍的,搭景的棚都拆掉了,大家怨声载道意见很大,说为什么要重拍。
我觉得背景里人的状态不对,太规矩了,看着就不像小混混,我就觉得这样的话会削弱很多质感,不能只有主演演的好,其他跟牌子一样竖在那儿,不能这样。
爸爸妈妈的角色演得特别好。
对,是监制唐大年推荐的两个演员。
录像厅那场戏的景是搭建出来的?
那是个车棚改的,自行车棚。
片中塑造的时代感很真实,尤其是扫黄打非的一些细节,选定90年代初是和您的童年记忆有关吗?
细节上来说,有80%都是我个人的记忆经验。比如说和家人的相处,我爸也是小地方知识分子,清高,愤世嫉俗,又臭又硬那种哈哈。包括学校里张雪那种人物,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大家会鄙夷,会嫉妒,羡慕的同时也会觉得她贱。
气氛上的那种压抑呢,也是您的记忆吗?
有点吧,电影放映时我请了初中高中的语文老师,有的在北京有的在上海,都看了,说我从小写作文就很黑色范儿哈哈。我觉得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我也觉得不可能我的少女时代比别人都黑暗。
国产电影关于少女题材的电影好像很少佳作,也很少有人专注于这一题材,您觉得这类少女主角的电影难点在哪儿?
少男倒是挺多哈哈。首先很多女的会羞涩,提及自己的发育和对性的好奇,大多数很单纯地讲成长,不太敢面对成长中特别真实的细节,这可能是我很能表达的一点。记忆中也确实在每个地方都有一个时期,有类似凶杀案的恐怖阴影笼罩着。
在国产电影中,少女性启蒙这个主题还是很新颖的,而且有一种反抗父权的意味在,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去分析,您认同吗?
我没想那么多,我只是觉得一个小孩儿正在探索性的这个阶段,这个过程中,她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却对这些避而不谈、讳莫如深,她的性启蒙竟然是通过连环强奸杀人案完成的,通过养老院猥琐老头完成的,这些都挺黑色挺讽刺的。
女性主义这些也没想太多。大家成长的经历不同,可能会,我是比较客观和开放的纪录,会看到不同的解读。
电影背景是90年代初,大家温饱没问题了,爸爸说你怎么那么会生,刚吃饱饭你就来了,赶着饭点来的,蜜罐里长大的,但小女孩的状态不是在蜜罐中的样子,很多不满足。
吃饱喝足后还有情感的需求,需要爱和尊重。爸爸那代人也不是没有爱,他们没有被爱过,也不懂得怎么去爱别人,包括爱的表达方式也会有问题。
曲靖念《金瓶梅》那段很绝。
每个少女都有那种遇到猥琐大叔的经历吧哈哈。讲不讲是一回事儿了。
其实在成人世界里不是那么严重,少女视角里无限放大了。
对做电影电视剧剪辑怎么样,同时也有一个看似危机四伏的成长环境。
您说过不喜欢老拿《杀人回忆》做比较,连环杀人案这个事儿,当时怎么想的要和青春类型融合到一起?
少女成长,犯罪悬疑。少女成长也是在社会大背景成长的,什么时代的成长也脱离不开社会大背景,每一代导演都是在拍各自的成长,唤起不同年龄人的共鸣,这是我的初衷,我不想脱离这个背景。
查资料过程中看到几起著名的凶杀案,印证了我想展现的简单粗暴的、缺乏对个体尊重的教育状态,到了一个成人世界一个机制的结果是怎样的,两种元素在某种程度上是有递进和呼应的关系的。
张雪的结局到底是怎样的,如果没有死,她的混混男友为什么还招供了?之前有暴力逼供的情节,是在暗示赵飞的清白吗?
所以啊,这就得靠观众的想象。不能直接拍。你想的对,但我不能表现出来。很多观众看不明白,我也很无语,删得没办法。老说跟《杀人回忆》比,那里面警察把犯人打成什么样了啊,吊着打,我们拍不了。
谁不想拍个痛快的,各种擦边球、狂暗示,遮遮掩掩,观众还接收不到,很没办法。电影里的警察形象很讲究,不能抽烟不能胖不能丑哈哈。
《黑处有什么》里有好几种口音,东北话,河南话,甚至还有陕西话,加上普通话,这种设置是什么考虑?
这很正常啊,我小时候住这种国营大工厂里面,都是天南海北的人,方言很多,行政上是一个地方,但不是归那儿管的。大工厂这样的,从幼儿园到养老办都有,小社会。
故事发生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但是就观众感觉来说,并没有太多环境的压抑,反而有很多属于少女的可爱的地方。这些是怎样设置的?
我挺希望拍大环境的东西,但制景成本太高,算是一个小遗憾,比如我想拍张雪听着《橄榄树》向往远方的时候,希望镜头摇开是灰色大工厂,表现她厌倦这个地方。还比如赵飞摔死以后,虽然这段剪掉了,想拍一群鸽子飞过工厂,有人卖冰棍,工厂造飞机等等,生活继续进行,一个年轻生命没了。可这些都是钱啊,那个大飞机可做不了。
拍《黑处有什么》的时候心里有范本电影吗,就是你心里想要的某种氛围。
没有,有些学习是无意之中的,不能说完全没有,但明确的说拍成什么样的,也说不上来,父子关系这一块儿,看王朔导演,冯小刚主演的《我是你爸爸》,拍得特别好,台词也绝。成长这块儿,我喜欢《阳光灿烂的日子》,犯罪这块儿就是韩国的,最终就成这样的了。
这部电影的色调很怀旧。
当时粗剪完也没钱了,看着很失望,也没调色,跟手机拍出来的一样,好像电影这行真不是我玩儿的哈哈。还有人说过,为什么做得那么亮丽,其实我只是稍微做了点怀旧色调。
您也知道文艺片的市场现状,对《黑处有什么》的市场前景有期待吗?
没有。我周围听到的很多人喜欢这片,也有专业人士说就算是口碑不错,但最终票房也就这样,文艺片就这样,我没有什么奢望。
关于几个偷窥镜头,混淆了喜欢曲靖的那个小男孩视角,还有罪犯的视角。
曲靖和张雪骑着车在人工湖那段,有一个罪犯视角,也是唯一一个,本来盯着张雪,又盯上了别人,我是让犯罪视角跟着骑电动车的视角走了。那个拍得不太好,树叶再晃动一下,手扒一下,会更明显,观影经验丰富的观众会注意到,一般的就不会注意。素材里还有些很好的,有个镜头是从人工湖那个“水深危险”的牌子升起来,看到很多事儿,但那个镜头后来一看拍晃了,虚了,可惜哈哈。
导演的专业技术方面,您之前有经验吗?
没有,基本都是靠着本能吧,在片场有些快速学习的东西,理解机位的架设什么的,之前我专门到一个剧组跟了一个月做电影电视剧剪辑怎么样,为了搞清楚每个技术工种的职能分工,这之前没有什么拍摄经验,制片的经验也没有。
《极速天使》那个跟我没关系,那不是我,是同名,百度百科什么的就收到一块儿了。我完全不是专业的,家庭妇女哈哈。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生活中花钱很小心,不是大手大脚的人,包括这次拍摄,也不是一时冲动不计后果的投入,我也是看了一些市场的东西,这部电影即使不好,也不是最差的,应该有它一定的受众。当时希望能参加电影节,但没有也无所谓,期待没那么高。
导演技术的缺乏限制到你了吗?
这一部已经很折磨我了,希望第二部会好一点。应该会好点,第一部受到认可,第二部会有更多专业人士帮助,这是我的小期待,这一次大概理解了很多吧,剪辑了一遍也理解了镜头的用意。
之前都做过什么工作呢?
大学刚毕业做过记者,在广告公司也做过,没长性,做过很多工作,也喜欢电影,但不算是资深影迷,结婚后就在家带孩子。
所以以后就专心做导演了吗?
走着算吧,下一部已经有了,我也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有想法就拍吧。
最早写的是小说,后来完成剧本的时候,是否就已经决定要自己做导演?
也是周围人说小说也得很有画面感,挺适合拍成电影的,那我就问要不你们掏点钱,人就都跑光了哈哈。那我觉得,既然还可以,那我就自己掏钱拍吧。
我试过给几个人看,大家都挺浮躁的,一看你是没有名气非科班出身的,人家连看完的时间都没有,真的连看完的时间都没有。
录像厅那段,怎么选择的《蜜桃成熟时》这部港产三级片?
这个是有争议的,有人觉得很共鸣,有些人就考证说年代上有出入。说这片是93年出来的,我这部电影的背景是91年,其实这一点我是做过功课的,查了资料,也注意到年代的不同,但是怎么说呢,91年可选择的情色片比较少,到92和93才集中从港台那边过来了一批。
91年出来的那几部我也觉得太黄了,一点美感也没有,上来就是实干家的那种,和我们这部电影的气质不搭,导向也不太对。
再加上92年之前,找不到很有共鸣的、让大家秒懂一下子能get到你的点的,承载了大家共同记忆的。这也落下把柄了。确实是一个很平衡的结果,取舍原则不一样。
那你喜欢什么样的电影呢?
我就喜欢黑色的电影,荒诞黑色现实的,韩国导演像奉俊昊,朴赞郁的,还有美国科恩兄弟的这种。
很好玩的一个事儿,您的百度百科显示是出生于1997年2月4日,您知道么?
乌龙,写错了,改的程序很复杂,我是77年的,错的不多,也就错了二十年哈哈。
您的新电影《陌生人的糖》开始准备了吗?是个什么样的故事?
还在写,还没写出来,剧本正在构思,也还会比较黑色,比较现实,和犯罪有关系。
为什么这么喜欢犯罪题材呢?
犯罪中,人的恶和善都会有集中的爆发,比较有冲突,我觉得很多普通人在某些节点上离犯罪也很近,我感兴趣的是这个。
而且我喜欢的犯罪题材和男导演喜欢的不太一样,他们特别擅长做一个环环相扣,逻辑很强的那种烧脑故事,我就不擅长,看那样的片子刚刚够看懂,我要拍就想从情感和细节入手,看这个人变成什么样,也会特别一些吧。我是想通过人物写的。
《黑处有什么》删减这么多,会考虑出个导演剪辑版吗?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