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农业”+“生态食材产业(供应)链”助力生态餐饮发展(深度好文、值得分享)
一、中医农业是中医药与农业跨界融合创新示范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是五千多年耕育文化的历史结晶,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世界文明进步都产生了重大作用。中医农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现代农业与传统中医药的跨界融合和创新产物。中医农业能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保障,促进人类以及动植物健康,保障生态农业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品质,开创了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崭新路径。
所谓“中医整体观”,就是强调“天人合一”,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按照中医整体观把土地治理好,提高农产品质量,坚持传统和现代相结合耕育模式,运用中医天人相应、道法自然等理论,并整合多学科交叉,共同发现利用中医农业规律,对水土流失、洪涝灾害、水体富营养化、土质盐渍化、生物多样性破坏等问题进行防治,综合治理土地,实施生态发展,造福子孙万代。
中医(药)农业是用中医整体、系统、辨证观理念建立的综合体系,具体有四大体系和五大应用。四大体系包括产业技术体系、推广应用体系、综合服务体系、宣教培训体系。五大应用是通过中医农业方式和方法应用,最终解决现代社会面临的五大问题:农业环境与生态保育问题,生态食材生产模式和供应链问题,中医药和耕育田园为人类康养文旅服务问题,青少年儿童的生态教育、体验、科普问题,耕育文化传承创新问题。为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农业发展,按照生态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要求,扎实推进中医药投入品替代化学农药和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积极探索开展“中医(药)农业”肥药替代化学肥药试点,助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乡村产业振兴模式。
二、中医农业产业链促进生态产品消费
中医(药)农业利用中医的原理、技术和方法,以中药农业的产品和手段,采用耕育农法生产模式,把道地原生态中药材制品作为中医农业投入品,在农药和兽药、肥料和饲料等农业生产领域,逐步替代并取代化学肥药的使用,最终清除化学肥药给农业生态系统造成的农药残留、生长调节剂、抗菌素等污染。中医(药)农业不仅能够解决农业生态保育问题,而且可以为人类提供生态、健康、营养、功能的生态食材,以及农业生态康养、教育体验、文化旅游、神情愉悦等衍生产品。
中医综合理念不仅可以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生态难题,而且可以为人们认识和利用生态资源提供有益启迪,发展中医农业可以促进生态修复、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治理水土流失等。
“中医农业”植根于中国的中医整体观与传统农业领域融合,实现现代农业与传统中医的优势互补、集成创新,产生“1+1>2”效应。“中医农业”可为农产品产地水、土、气立体污染综合防控和改善产地环境,促进动植物健康生长,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是我国乃至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崭新路径。中医药不仅能医治人类的疾病、保障人类的健康,而且其原理和方法对所有动物乃至所有植物都有医治病虫害、促进健康生长的作用,并能有效地改善农产品产地环境和质量。中医农业技术体系和应用模式可以在“两药、两料”(农药和兽药、肥料和饲料)四个领域广泛应用,即利用中医原理和方法将动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元素和天然矿物元素研制成促进动植物生长、防治动植物疫病的营养物质或药剂配方,可以有效实现生态生产、降低药物残留。
中药农业一是道地原生态中药材生产,通过道地中药材的生态种植模式,提升中药材的生产质量。二是把中药材及其制品作为农业投入品用于农业生产,对动植物防病治病,提高中医中药治疗效果。“中医农业”肥药是从多味中草药萃取的生物制剂,有效成分为全新的生物活体,是肥药一体化的农业投入品,在种植业方面不仅可以补充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还能防病治病,连续使用也不会产生抗性,可显著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中医农业产品的生态种植模式:一是开展中医农业肥料、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减少化肥用量,减轻面源污染。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扩大中医农业生物农药应用,减少并替代化学农药,提升农产品品质。二是利用中医药生物防治技术,研发推广适用于各类道地药材生产、病虫害生物防控技术,提升道地药材生产质量。保护土壤、空气、水域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道地原生态中药材品牌建设,实现优质优价,促进中医(药)企业提质增效。推动道地原生态中药材产业链全面升级,建立道地中药材生态生产技术和种植模式,提升道地原生态中药材品质和供给能力,实现优质道地中药材稳定有效供应,提高中医(药)诊疗效果。
二、中医农业发展历程(四大阶段)
1、2016年创立“中医农业”理念,建立研发团队
2016年由章力建研究员领导的中医农业研发团队正式创立“中医农业”理念,发表了中医农业相关文章。
2、2018年发布实施中医农业团体标准,建立了生态链
2018年3月,正式发布中医农业团体标准,即中医药农业(中医农业/中药农业)产品团体标准(T/GZYJNY-04-2018),该标准由中国工程院印遇龙院士、章力建研究员领导的中医农业研发团队孙建教授等在2017年底着手起草,并集中了国内一批耕育农法、生态农业、现代农业专家参加国外共享餐饮行业研究现状,并于2018年9月正式实施,该团体标准是建立在2012年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评定通则、工作导则(含林下经济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吸收了生态原产地国际国内产品评定经验和成果编制的。是我国起步早、参加起草单位规格高、在国内影响力大的中医农业生态产品团体标准。该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系列评定通则及工作导则一脉相承,其作为生态原产地农林牧副渔评定产品的完善和补充,得到社会各界和专家学者的普遍认同。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中华民族未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和健康。2019年2月出台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文件,中医农业技术与措施是破解食品安全的利器,中医农业团体标准也是“生态农业”的支柱标准之一,是生态文明系列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定、实施中医农业系列标准,能有效整合生态产品产业链的资源,提高农产品准入门槛、有助于提升农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生态农业健康有序发展。制定中医农业系列团体标准。有助于提高企业及其产品的公信力和美誉度,促使产品优化升级。
3、2019年建立中医农业从投入品到产成品的全产业链
2019年8月18日,评定的中医农业系列产品正式参展长春农博会,完成了中医农业从研发到产业链的工程。产业链建立在在2018年9月,依据中医农业团体标准启动的中医农业产品评定工作以及“中医农业”投入品应用效果上。初步验收(测产)结果表明:各种“中医农业投入品”在今年的生产实践中均表现效果显著或良好。其中仅一项“植物营养液系列”在应用过程中,总施用量为55吨,总面积达12万亩。在重庆丶四川、黑龙江、吉林等省(市、自治区)有关区域。应用在生态食材和农产品品种上有:1、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等;2、蔬菜类:茄子、黄瓜等;3、水果类:苹果、猕猴桃等;4、棉花丶花椒等;5、中药材:黄连、油牡丹等,在几十种作(植)物上均表现为:增产10%-300%以上,优质、高产不含农药残留,色香味俱全、保鲜期长、抗逆性增加等优点。尤其是:油料作物产量显著增加;水果类产品甜度显著提高,vc含量增加;蔬菜作物成本减少的同时产量和口感显著提高。
4、2019年9月建立中医农业基地与生态餐饮的供应链体系
9月2日,中国农科院原副院长章力建研究员,全国生态农业园区团体标准专家孙建教授等一行到青岛平度市考察当地“中医农业”情况并参加座谈会。平度市副市长徐广举,平度市南村镇党委书记张夕强、镇长董志凯等出席座谈会。此前,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工作,青岛市及所辖平度市利用中医农业技术建立了几十家生态食材生产基地,按照国家绿色餐饮政策,对口为当地几十家生态餐馆供应食材。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本地化、生态化的供应链体系。其中“花渡绿基”中医农业年猪饲养基地,应用“中医原理技术方法农业应用(中医农业)”植入当地优良猪品种的生产程序中,并专制以菊花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材配方来培育优质高效猪肉产品,价格高于市场数倍,且供不应求。同时,该基地应用“中医农业”中自然界生物相生相克原理,利用各种饲料作物及中药材的生物特(药)性,采用轮作、间作、套种和混作等农艺措施防虫防病,生产高效优质饲料及中药材,取得显著效果,为“中医农业”种、养殖相结合探索一条新路。另外,当地农业养殖企业用菊花等为主的中药材配方用于饲养蛋鸡,延长了产蛋期、蛋质量好,鸡抗病力增加等。据悉,当地农业工作者多年来,在“中医原理技术方法农业应用(中医农业)”领域做了大量的生产实践,取得丰富的实际经验。并拉长“中医农业”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并利用中医农业和生态食材产品,打通生态餐饮、中国美食地标从农田到餐桌供应链,为国民健康产业服务,使消费者能够乐享美食。
三、我国绿色餐饮与供应链发展情况
目前国内600万家餐饮单位年消费约4.3万亿元,但是餐饮业缺少生态食材,缺少生态餐馆,缺少生态、营养、健康的餐饮消费。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围绕“耕育农业·生态食材”,研究生态食材及生态餐饮行业,建立生态品牌,将生态餐馆集合成生态餐饮、生态教育、生态体验、生态采购于一体的复合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商务部等9部门关于推动绿色餐饮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落实商务部等14部门《关于提升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的意见》,按照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知》和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精神。中医农业生态链坚持以“生态食材、生态餐馆、生态消费”为导向,为中医农业生态食材产业链上农产品、食品、饮品、餐馆、商业物流体系、商业销售体系、消费服务体系等企业搭建合作平台。实现中医农业生态食材从生态田头到生态餐桌全过程服务。展示生态饮食餐饮文化,推进生态食材及生态餐饮产业链一二三产融合,引导餐饮行业走生态餐饮、健康餐饮、营养餐饮的发展道路,实现生态食材生态餐饮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中医农业技术可以保证生态食材生产质量,为生态食材提供技术支撑,实现中医农业优质优价产品,更好的打造生态食材品牌,引领餐馆对生态食材的采用,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提供饮食保障。通过中医农业技术促进“生态食材进餐桌、绿色餐饮促康养”进程,加快我国中医农业、绿色餐饮事业进入新时代。
绿色餐馆的农产品原材料主要是来自生态的土地和生产环境,采用的生产技术具备中医农业、耕育田园的特点。而且生态餐馆在采购、加工、配送、消费、废弃物处置等多个环节的全产业链突出生态理念。建立“我产我食、我食我康,生态食材、社会责任”理念。共建生态、健康、透明、诚信的食材餐饮产业体系。恪守道德底线,承担社会义务;做良心食品、生态餐馆。控制食材源头,确保生态食材从生态田头到生态餐桌、再到生态餐馆全过程可溯。拒绝或减少浪费,促进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
四、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发展情况
进入2000年后,农业发展的重心由生产领域转向市场流通领域,农产品流通和供应链配套仍是我国经济的一块短板。农产品供应链服务涵盖了信息流、产品流、物流、资金流等四个方向,生鲜作为非标品,损耗很高。从生态食材生产基地到生态餐馆餐桌的生鲜产品流通的物流环节,这也是最易造成生鲜产品的损耗环节。有数据显示,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的餐桌,生鲜产品的流通需要经历50多个环节,这个过程让蔬菜商品的损耗居高不下,其中,城市冷链配送环节尤其关键。目前供应链现在最大的困难是源头产品的追溯及配送问题,中间环节无法把控国外共享餐饮行业研究现状,而生态食材生产基地到生态餐馆餐桌能把控生态食材的安全性、便捷性。特别是对于非标品的生鲜,供应链将农户与餐厅和客户通过饮食文化直接联系起来。解决了订单农业和餐饮业,食材供应链的生态经济闭环,是解决“种养”、“销售”、“安全”这三大难题;实现了生态食材供应链的生态经济闭环,是解决绿色餐饮食品安全与“特色餐饮品牌”、“优质生态食材”、“生态消费”问题。
青岛市在中医农业生态食材产业链和供应链模式创新,对促进产销对接、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支持“绿色餐饮企业+农产品企业+农户”“农产品供应链企业+基地+农户”等供应链创新模式,鼓励餐饮企业与生产基地、专业大户、农户建立长期稳定产销关系,提高农业生产者组织化程度,引导原产地实现规模化生产、原产地销售,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实现供应链增值,促进了绿色餐饮及大众餐饮质量提升。
1、中国农科院原副院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章力建研究员
2、中国地名学会文旅委员会会长、全国生态食材团体标准与评定专家孙建教授级高工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