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共享单车巨头,卖了?
导读:又一个共享单车巨头,也要卖掉了?
又一个共享单车巨头共享单车共享经济可持续盈利,也要卖掉了?
昨天(2018年8月3日),界面媒体报道,“ofo卖身或成定局,蚂蚁金服不是买方”
“界面记者从多个信源处获悉,ofo卖身已成定局,但买手名单中并没有蚂蚁金服。此前,蚂蚁金服连续重仓哈罗单车。
今日早上,8月3日,凤凰科技援引共享单车行业内资深人士称,ofo涉及的收购谈判已经接近尾声,与此前不同的是,滴滴与蚂蚁金服联合出资收购,作价14亿美元,同时还将另外承担ofo 2亿美元的债务。该人士进一步透露,目前滴滴和蚂蚁金服已经与ofo签署了框架协议”
此前,36氪消息称,滴滴和ofo双方正就收购的价格在持续拉锯,滴滴对ofo的预期收购价格只有美团收购摩拜的一半,也就是15亿美金左右。同时,滴滴在不断降价,每谈一次价格就要折损一次。相关知情人士还表示现在滴滴的出价已经按照人民币来计算了。该知情人士还透露,此前也对收购ofo有需求的阿里巴巴,或者说蚂蚁金服的出价要低于滴滴。
无论是界面的报道,还是36氪的消息,或许都不会是空穴来风。
虽说ofo对此进行否认,但是,毕竟此前有过否认还是变成了最终结果的先例,例如:摩拜曾经否认过被收购,但结果摩拜还是被收购了!
如果媒体报道属实,意味着又一个共享单车巨头,也将会卖掉了!
只是,具体是否属实,看后续状况。
此前,共享单车巨头ofo海外大撤退
连续从中东 澳大利亚 德国 美国等撤退
在进入20个国家不到两年后
ofo海外开始了大撤退
2016年11月,ofo的两位创始人于信和戴威到新加坡考察,并将ofo出海的第一站定在了新加坡。
之后,在新加坡试水成功的ofo以破竹之态先后进入了美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泰国、荷兰、法国等20个国家。
短短不到2年后,ofo开始了海外大撤退。
告别印度、告别以色列、告别中东
告别澳大利亚、德国,告别部分美国市场
在印度市场,1月ofo开始在上线,6月传出大裁员的消息,7月11日,ofo就确认关闭其在印度的业务,解雇了大量当地员工。
据报道,六月初ofo的一位高管还曾表示,要前往印度考察当地业务。他还说,ofo在印度要开始收费了,结束此前几个月的免费试运行。但高管没来,来的是解散的消息。
与印度轨迹类似的市场还有以色列。
今年2月,ofo进入以色列市场,在当地有桩共享自行车Tel-O-Fun的地盘上横插一脚,它还是主要布局在高校。但仅仅过了4个月,ofo就停止了运营。7月,它宣布关闭以色列和其他中东国家的业务,将单车捐给了慈善机构。
继撤出中东及以色列市场后,ofo再撤出澳大利亚、德国以及部分美国市场。
7月10日,ofo宣布逐步关停澳大利亚业务;
7月15日,ofo宣布“将在未来几周内负责任地退出”在德国的唯一单车投放地柏林;
7月19日,有媒体称,ofo将裁减美国的绝大多数员工,并撤回到少数几个大城市,其北美业务负责人已经在几周前离职。
在ofo最初进入的新加坡也遭遇不利
不仅是中东、印度、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多个市场遭遇不利,出现大撤退!
而且,在ofo最初进入,并且引以为豪的新加坡市场,也出现一定的波折。
据动点科技报道,六月初已经有50%的ofo小黄车新加坡团队员工接到了裁员通知,在新加坡当地的一个物流公司内,ofo正在进行打折促销,价格为每辆50新币,折合人民币约240元。对此ofo回应:“ofo与新加坡的一家货运代理/物流公司有业务往来,并已同意支付服务相关费用。鉴于ofo正在与该公司进行商讨,我们认为对方此时采取此行动过于激进。ofo在考虑诉诸法律手段的同时,也在真诚努力地避免ofo财产被出售。”
……………………………………
共享单车海外大撤退,以及卖掉背后
没有赚钱、亏损是主因
2017年,国内几大共享单车巨头吹起大规模进军海外市场的行动。
但是,短短一年后,它们的海外业务就开始遭遇不利。
虽说其中,有一些其它国家对共享单车运营要求条件的因素。
但是,共享单车大撤退背后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没有赚钱、亏损!
还有此前的摩拜单车,之所以选择卖给美团,也是相同的原因,没有赚钱、亏损!
对于国内几大共享单车巨头而言,国内市场无疑是主战场,海外市场无疑是次战场。
目前,国内市场尚未进入盈利状态,甚至是处于资金紧张阶段,例如:摩拜卖身美团,ofo抵押资产向阿里融资,都说明了资金问题不容乐观!
而海外市场同样没有改变这种国内市场尴尬、不盈利的状况。
在这种状况下,国内市场、国外市场双线亏损,很难承受。
特别是国内市场都遭遇资金紧张危机情况下,国外市场继续同时作战、承受更大资金压力,就成问题。
因此,面对不赚钱、双线亏损的状况,ofo选择海外市场一定程度上的撤退、收缩。
共享单车,最大问题是它!
缺乏可持续经营的模式—财务盈利模型
任何一个行业,要想稳健发展,都要有清晰、可行的盈利模式!
一个行业,只有能赚到钱,行业、企业才能可持续发展!否则,一个行业很难健康发展。
互联网几个领域稳健发展
都是形成了成型财务盈利模型、结构
一个行业,要想稳健发展,一定要有稳健的盈利模式形成!
互联网门户、电商、社交、网游是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四大模式,都有成型的盈利结构。
无论是曾经的互联网门户模式,还是网游模式、电商模式,它们之所以能成熟、稳健发展,都是形成了一个稳定财务盈利模型。
例如:门户网站的“广告盈利模式”;网游的“装备盈利模式”;电商平台的“广告+扣点盈利模式”等,都有一个稳定量。
在这个成型财务盈利模式下,形成了几大门户、众多网游公司、几大电商巨头。
可以说,正是有了成型的盈利模型,门户网站、网游公司、电商公司,才稳健发展起来,成为成熟的消费类别。
共享单车等,要想稳健发展
就要形成财务盈利模型
包括共享单车在内的共享经济,最大难题,就是没有成型的财务盈利模式、盈利结构!
共享单车等要想稳健发展,就要形成成型的财务盈利结构。
本质上,共享单车等实际上就是租赁经济,要想发展好,就必须解决关键问题——它的盈利结构怎样?如何优化、实现盈利?
1、它的盈利结构是什么?
对于大多数共享经济(租赁经济)而言,它们本质是租赁模式、短租模式。
它最大、最主要的收入还是来自于租赁收入,那么就要理清适合租赁行业的财务盈利模型——租赁价格多少合适?多大用户量能实现平衡?
共享单程等企业要努力在租赁经济模式的运营上做到优化。
2、如何实现盈利?
共享单车,做的还是生意,就要在生意的两个方面——成本、产出上下功夫,让效益最大化!
1)降低成本
①、降低野蛮竞争成本
市场上众多共享单车疯狂跑马圈地竞争,都在大规模投入,投放单车数量远超市场需求量,达到需求量几倍,这种野蛮竞争导致众多资源被浪费、成本高。
②、降低产品成本
共享单车引入一些新的技术,例如:增加了识别等技术和硬件,它的产品成本也大于传统单车,这些导致成本大幅增加,需要优化,通过精益生产、技术升级等降低成本。
③、降低道德破坏成本
一些破坏行为,同样推高共享单车的成本,几个主要共享单车品牌的损坏率曾一度达到30%左右,远超个人自购自行车消费的破损率。
④、降低运营成本
一些共享单车的乱停、乱放现象严重,不仅受到没收处罚(一些城市收缴的乱停、乱投放的单车堆的惊人),同时乱停、乱放现象,也加大了维护、管理成本。
例如:一些共享单车甚至停在了高架桥上。
2)提高产出
此前,共享单车的收入部分,与成本相比还比较弱,收入低,而且一些企业曾经推出各种超低价特惠活动(例如:免费骑行,每月1元骑行等),让收入产出更低。
一方面是市场规模小、竞争激烈,另一方面是运营成本高(腾讯《一线》曾报道ofo每月的运行支出高达4-5亿元)、产出低,使得共享单车难以步入正常盈利状态,缺乏明确盈利模型、结构。
这种状况下,企业难以进入良性自我造血状态,行业难以进入良性发展。
因此,共享单车必须要认清行业现状,进行精益经营,才有可能可持续发展。
如果领军企业没有成型的财务盈利模式
整个行业发展,都会受到影响
对于共享单车等行业的领军企业而言。一定要承担起一个重任——探索“成型的财务盈利模型”
如同门户模式共享单车共享经济可持续盈利,在三大门户通过广告盈利模式成型之后,不仅是几大门户网站,还是众多垂直门户网站,都发展起来。
如果这个财务盈利模式能成型,这个模式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能成长起一批企业!
否则,缺乏成型盈利模型,这个领域发展都会受到制约!
例如:前两年曾经风靡一时的众筹、O2O,这两年走向了黯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无论是众筹、还是O2O,都没有找到成型的盈利模型,没有多少企业真正通过众筹、O2O运作成功,实现盈利,成为真正的盈利明星。
于是,火热一阵之后,它们都逐渐黯淡、没落了!
一个领域赚不到钱,是没法持续发展
只有赚到钱了,才能可持续发展!
任何一个商业领域,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只有赚到钱,才能可持续发展。
只有有一批企业成功,而且赚到钱,对于企业而言才能可持续发展,对于行业而言,才能健康发展。
相反,如果不能赚到钱,持续的烧钱,即使投资人再有实力,也没法长期支撑。
如果探索出盈利模式、盈利模型,未来共享单车依然可以再度出击海外市场!
所以,未来对于共享单车等这些租赁经济模式而言,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探索出“成型盈利模式”,否则,它的前途充满了波折!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