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新常态”下的共享充电行业
8月23日晚,怪兽充电(NASDAQ:EM)发布了二季度未经审计财务报告。报告显示,怪兽充电第二季度营业收入9.7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9%。同期仅录得净利润820万元人民币。
共享充电这一曾经高光的行业,为何在过去一年中没有展现出应有的风采?美团高调进入后,没有乘势打破“三电一兽”的市场格局;小电反复冲击资本市场至今无果;曾经火热的赛道为何长久没有听到融资的消息?怪兽充电这份“成绩单”提供了一个透视共享充电行业的窗口,也让我们有机会再次分析整个共享充电行业的走向。
疫情反复行业面临“过冬”考验
去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线下商业遭受严重打击,与本地生活唇齿相依的共享充电也经历了行业性的“至暗时刻”。受益于国内严密的疫情防控措施,去年下半年以来共享充电整体市场反弹迅速。
根据易观国际发布的《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洞察2020》显示:“疫情之下,各大共享充电宝品牌的活跃用户在2月降至冰点;于4月逐步缓慢恢复;5月开始加速爬坡,基本恢复至疫情水平,以怪兽充电为代表的部分厂商超过去年同期规模。”
共享充电从疫情这一行业大考中死里逃生,有些意外的是,行业头部玩家们的日子过得似乎还不错。经历了去年下半年的恢复和调整,今年4月份,共享充电迎来了“高光时刻”,主导玩家先后成为新闻“头条”。4月1日,怪兽充电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共享充电第一股”;同日,街电宣布与搜电正式合并,双方共同组建全新的集团公司“竹芒科技”;4月30日,小电科技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
上市、合并……喧嚣的四月让很多人认为行业竞争已到白热化阶段并接近尾声。但是,疫情的反扑又将行业推向未知。
今年二季度以来,疫情在广东省、云南瑞丽、安徽六安等多个省市卷土重来。受疫情影响,共享充电企业对中小餐饮及零售商户的渗透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停滞。去年没有被疫情“杀死”的共享充电,面对疫情的反复无常和不可预测,行业有可能提早进入“冬歇期”。
新动向显现 代理模式抬头
凛冬将至,行业头部企业在业务重点和商业模式上有了一些值得玩味的新动向。
4月1日,街电与搜电在微博高调宣布合并,成立“竹芒科技”。街电作为曾经“三电一兽”中的领头羊,选择与专注代理模式的搜电进行结合,引发了业内对于共享充电发展模式前景的讨论。几个月过去,行业内多次传出竹芒寻求融资的消息,但至今未有任何实质性进展。
6月,小电科技举行了半年度业务会议。根据官方报道,会议聚焦如何更好提升“三效”——人效、设备效率及资金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在官方新闻配图上,每一张图都标注了同一句话——“赚钱才是硬道理”。显然,盈利问题已经成了小电科技最大的“心病”。
这一点从小电科技上市之路的波折可见一斑。去年6月,浙江证监局网站披露了小电科技正接受上市辅导,拟在创业板上市。今年3月30日,浙商证券签发了关于终止小电科技辅导备案的申请报告。4月底,小电科技提交招股书,转道港交所。
这一转向与其业绩表现关系甚大。根据招股书,近三年内小电科技仅有2019年一年实现了1.37亿元的净利润。尤其是2020年,小电科技在营收同比增长16.8%的同时,亏损1.04亿元。对此,小电科技表示亏损是因为疫情影响及急速的扩张。时至今日,距离小电提交招股书已有近4个月的时间,未有进一步动态。
除了在二级市场寻找机会,面对疫情之下行业可能经历较长困难期,小电等企业为保持增长、维持市场份额,在商业模式上也进行了调整。
近期,小电科技的BD在微信群、朋友圈等频频转发直营转代理的相关政策海报,出现了加速“直营转代理”的迹象。无独有偶,据科技媒体DoNews7月报道,美团充电宝正在抛弃自营点位,交由代理商接盘运营——包括天津、重庆、杭州、西安、哈尔滨、长春、长沙等33个城市皆已经转让给代理商。在失去扩张速度优势的情况下,部分头部的企业开始通过代理的模式加速,以维持自己的行业地位。
行业承压 怪兽充电荆棘载途
如果说由疫情反复给业务带来的困难让共享充电企业提前嗅到了冬至的气息,那么已上市企业在二级市场的低迷表现相当程度上也反映了外界对行业的认知。
由于国内移动互联网市场和内外监管政策的变化,上半年海外股市的中概股普遍出现下滑。美团在美股及港股的股价距离今年二月份高点已下跌一半以上,腾讯、阿里、B站等互联网企业也都遭遇股价大幅缩水。顶着“共享充电第一股”光环上市的怪兽充电自登陆美股后,尽管财务表现积极,其股价仍一路下挫,截至目前股价已跌去了六成多。
怪兽充电的二季报也难掩其面对的挑战。本季度,怪兽充电实现营业收入9.724亿元,同比增长52.9%。怪兽充电实现了连续第五个季度的盈利,二季度净利润为820万元。然而,去年同期净利润为2990万元。本季度净利率仅为0.8%,而2020年同期为4.7%。营业利润率也从去年同期的6.2%下滑至本季度的1.9%。
净利润和净利率双双下滑的背后,是激烈的行业竞争之下POI扩张的压力,以及被合作方大比例抽走的佣金。据怪兽充电招股书介绍,直营模式下,怪兽充电需支付的入场费和佣金在内的费用约占充电设备收入的50%-70%。代理模式下,佣金占充电设备收入的比例为75%-90%。
从近半年的数据来看,怪兽充电支付给点位合作方的入场费和激励费用仍在攀升。根据财报,二季度怪兽充电销售和市场营销费用达7.71亿元,今年一季度则为6.617亿元。二季度比去年同期的4.684亿元增长了64.6%,环比也上涨了16.5%。
面对巨大的挑战,怪兽充电没有选择美团、小电采取的直营转代理,而是继续从规模和合作上着手。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怪兽充电已经扩张至全国77.1万个POI,拥有600万个在线共享充电宝,累计注册用户数也攀升至2.551亿。
虽然怪兽充电的规模化扩张之路看起来走得还算顺利,也已走进盈利周期共享餐饮的盈利情况,但是面对定价压力和不断走低的净利率共享餐饮的盈利情况,怪兽充电前行依然需要披荆斩棘。
回归理性 千亿蓝海市场未开掘
共享充电行业已经从疫情前融资消息不断的资本宠儿,逐渐成为一个竞争更加激烈、打法更加透明、各方角色更加清晰的行业。机构预计,中国共享充电市场规模到2028年有望增长至1063亿元人民币,2020年至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可达36.2%,市场容量依然很大。那么,这个行业的未来方向如何?综合行业中几大企业的近期表现不难看出,回归理性、稳定合作、精细服务将成为整个行业未来发展的三大关键词。
首先是回归理性,即行业必将走向理性竞争的道路。经历过网约车和共享单车的烧钱大战后,共享充电行业从客观条件上已经不具备“烧钱”的能力、环境。能力上,除怪兽一家上市外,行业内已经很久没有融资消息,反复的疫情让各家没有钱可烧。环境上,监管机构对于“低价倾销”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严打态势让价格战失去了存在的土壤。
第二是稳定合作。整个共享充电的行业格局在2020年美团加入后,已经从原先“各领风骚数百天”变为“一兽三电+美团”的稳定格局。头部企业既没有出现吞并,也没有掉队。与此同时,企业与商户的分成模式已经趋于稳定,在目前普遍三七开的分成模式下,留给商户进一步提高分成比例的空间已经消失。加之消费者对于价格上涨的一致声讨,对于C端的服务价格也将趋于稳定。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精细服务。经过七年多的发展,整个共享充电行业已经开始回归理性的竞争环境,“资本加持,烧钱换规模”的日子已经终结。在产品护城河不高的前提下,精细化服务的较量将决定市场格局未来的走向。以服务用户为根本,在规模与效益之间找到平衡点,立足长远发展,或许是下一阶段突围的关键点。
接下来,对于头部企业而言,更多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带领整个行业走得更远、走得更好,从为商户打工,到为行业服务。与此同时,面对疫情的反复,如何与疫情共生以及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长期竞争力是整个共享充电行业必须给出答案的课题。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