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团大战、共享经济之后,中国互联网的下一站在哪里?
图源:受访者供图
如今,云计算、AI等技术融合所产生的“聚变效应”,正在千行百业引发“商业裂变”。同时,对于一直站在技术最前沿的互联网企业来说,也意味着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商业重构期。
客观来说,虽然中国互联网行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内外部环境巨变的情况下共享经济课程视频,整个行业也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周期。
阿里云智能通用事业部副总裁徐栋
阿里云智能通用事业部副总裁徐栋对创业邦表示,近年来,很多互联网公司遇到了一些挑战,比如流量触顶的焦虑、资本热情也有降温趋势等,在这种情况下,云计算除了提供弹性服务之外,也和互联网企业的共同摸索如何让数字技术发挥更大商业价值,用技术拓展商业新边界;尤其遇到黑天鹅后的疫情,全网数字化已经成为绝大部分企业的战略共识。互联网进入调整期
资本红利、人口红利和模式红利是中国互联网传统意义上的三大红利,但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到2020年,却呈现出人口红利见顶,投资环境趋冷、模式红利难受肯定的局面。中国互联网高歌猛进多年之后,三大红利的趋冷乃至消失,让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和竞争进入“下半场”。
2019年以来,中国互联网投融资持续较快下行,虽然疫情过后有较大反弹,但仍不及2019年同期水平。与此同时,中国互联网月活用户也罕见出现首次下降。近来,银发经济、K12在线教育、低学历网民等关键词被不断提及,其原因就在于互联网现有存量人口红利的逐渐下降。
从团购模式、在线旅游、共享模式,再到O2O和OMO(Online-Merge-Offline,线上线下融合),中国互联网涌现出了众多新模式。但近两年,随着资本投融资下滑和人口红利下降,中国互联网鲜有新模式诞生。
虽然早在10年前就有声音呼吁中国互联网应当依靠技术红利发展,但在前三大红利的加持下中国互联网保持着高速增长,技术红利的重要性也就被忽略了。随着资本红利、人口红利和模式红利的消失,云计算、AI等新技术所带来的红利正在被寄予希望,中国互联网也正在从资本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
就在线视频的需求来说,包括了点播、直播、沉浸式媒体等多种媒体形式,这对于每一家互联网企业的IT架构而言已经是一个不小的压力了。同时,视频行业也正在走向4K、8K视频以及实时互动等多方面挑战,以往传统的数据中心和网络架构根本无法支撑。
以在线教育行业为例,承载实时直播的网络要做到高并发、低延迟、高带宽、高稳定性,确保上课期间不延迟不卡顿不断线,由于授课教师和学生在地域上在全国广泛分布,存在大量跨市、跨地区甚至跨省的连接场景,而实时直播必须满足200-300ms的延迟,要达到与高清视频会议类似的网络质量,避免因为网络抖动发生的掉线。
此外,在线直播课并非简单的“课程播放”,存在着包括提问回答、训练测验等在内多种交互互动,这意味着简单的CDN网络加速不可能满足在线教育的业务需求,还需要叠加实时的计算能力。
而云计算所具备的弹性扩容能力、大规模部署能力恰好是在线教育、电商、游戏等互联网公司所需要的。徐栋说,在整个过程中,商业和技术的发展其实是相互促进、相互成就的。游戏带动了原生计算技术的成熟,电商互金带动了数据库技术的成熟,直播短视频也带动了视频云和存储的技术成熟。
以阿里云为例,拥有243个行业解决方案、37个行业通用方案,其中包含了AI、IOT、数据技术、实时互动等大量前沿科技,并能够以云服务的方式供给企业,极大的降低企业的新技术应用门槛。为什么是阿里云?
可以说,云计算正在成为整个社会和商业的基础设施,使用云服务就像现在使用水电煤一样简单,用户不再需要了解水从哪里来、如何过滤、如何铺设管道等一系列问题,只需要打开水龙头就可以。
10多年前,中国的互联网行业迎来了一波流量爆发。2003年,阿里推出支付宝以后,从2005到2012年,淘宝交易额迅速增长,从80亿元、200亿元到1000亿,直到破万亿。不过这种爆炸式增长,也成为了阿里甜蜜的负担。
由于阿里用户的增长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了IT架构的提升速度,一直沿用的IOE中心化系统与高用户并发的场景格格不入,且成本惊人。2008年,时任阿里巴巴CTO的王坚给马云算了一笔账,IOE每次升级扩容动辄上千万费用,这意味着刚实现盈利的淘宝需要利润全都搭进去。
问题还在于,即使是当时最强大的科技公司IOE,也没有经历过上亿用户同时在线的业务场景,其方案无法真正解决问题。所以,王坚率先提出“去IOE”的目标,通过打造阿里自己的技术来解决用户爆发式增长的问题。
“去IOE”其实也是上云另一种表述方式,云计算的分布式思路是只需要增加服务器节点的数量,就能处理更多的并发服务请求。而云的业务连续性,并不是仅仅靠单节点高可用性来保证,而是靠整个服务体系的容错能力造就的。正在是不断探索中,阿里摸索出了新的云计算分布式架构,通过发挥云计算的威力,使得看似普通的虚拟机集群,能够碾压一体机,为亿万用户同时提供优质的服务。
阿里云在过去十年里,实现了从0到1,从云计算向云智能的转型。截止目前,阿里云已连续三个季度营收超过百亿元。对比最近5年数据,2016年上半年阿里云营收为23.09亿元,2020年上半年的营收已超过当年10倍。
根据Canalys最新报告,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达到创纪录的43亿美元,同比增长70%。其中,阿里云占40.1%的份额,华为云占15.5%,腾讯云占15.1%,百度智能云占8.0%。
基于阿里巴巴集团自身的互联网基因,阿里云也希望将经验带给到更多的互联网公司。
一方面,阿里云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在加大。2020年4月,阿里云宣布未来3年投入2000亿元,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
另一方面,基于云及新型操作系统,做强应用生态。近期,阿里云宣布未来一年投入20亿元专项资金,助力50家伙伴云上营收过亿。催生互联网全新模式
云计算历经多年发展,也正在发生着变化。阿里云互联网行业技术负责人李刚对创业邦表示,最初客户上云都是为了实现弹性资源,避免自建数据中心,节省成本。而现在,云不仅是资源底座,也变成了技术底座。企业即便没有自己的技术团队,也能够做到上云的开箱即用。未来,云上客户之间将会产生更多的连接。
如今,不少互联网企业也正在云上快速构建新模式,从ToC扩展到ToB业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转型过程中,互联网企业需要提供的不仅仅是运营、管理和行业认知,还包括为中小B端企业提供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C端客户的技术和产品能力。
互联网企业自建行业云显然不是最佳选择,而是将云上的技术能力包装成为“ToB端服务的底座”,形成C(Cloud)2B2B2C的新模式。
徐栋认为,云不仅仅是新一代的IT工具,也是业务发展的⽣产⼒,是企业未来“创新之路”的加速器。而这一点也在好未来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9月17日的云栖大会·阿里云数智互联网峰会上,好未来与阿里云也进行了战略合作的签订。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 钟天华(左)、好未来集团CTO 田密(右)
直播云是好未来旗下专为教育领域提供在线教室的产品,疫情期间,好未来面向全国星罗密布的线下培训机构,推出“避风港计划”,将直播云全面免费开放,提供全面的线上直播授课解决方案支持,并提供直播系统、课程内容、运营陪护等“伴跑”支持,帮扶了数万家教培机构。
虽然同样是“云”,但直播云并不是好未来将阿里云资源和能力的一次简单“转售”。在阿里云所提供的云资源和能力的支撑基础上共享经济课程视频,好未来直播云融合其对教育培训机构线上教学、管理和服务的理解,从技术层面、产品体系、服务体系、AI赋能四个层级,帮助那些系统建设、研发能力比较弱甚至毫无相关经验的教育培训机构快速实现直播在线教学,而且能够为教学过程提供与一线品牌相近的场景工具和互动体验。
仅仅7天,加入好未来“避风港计划”的和而默教育培训学校,就完成了测试、培训、备课等准备动作,大年初三(1月27日),和而默借助好未来直播云所搭建的网校开始在线教学。
2月9日,和而默教育培训学校第三期课招生结束,原寒假班面授学生不仅全部转成在线课,而且招入220名新生。疫情爆发之前,和而默正处发展上升期。而这一数字与和而默校长尤坚宁对学生增长预期基本持平。
“云计算从资源弹性功能出发,已经迭代了几个版本,有新一代的机器智能技术、原生数据技术和实时互动技术”,徐栋说。“面向未来,基于云端一体、云钉一体的数字原生操作系统是云计算发挥更大价值的底气;作为数字原住民的互联网企业,更应该用好持续进化的云能力,他们将有机会用技术拓展商业新的边界。”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