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将成2016最大投资热点
当我们还在观望的时候,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了。好不容易学会打字,然而按个按钮就能语音了;好不容易攒钱买到车,却发现没车的反而更自在。
时代发展太快,琳琅满目的词汇飞一般的迸发出来,还没搞懂移动互联网,共享经济就横空出世了。
冰山的一角
共享经济诞生伊始。有人说共享经济诞生在美国,这也是一家做打车服务的公司。但这家公司不会想到,他们的模式在东方发展的更加枝繁叶茂,甚至风头盖过了其发源的地方。这让人尤想起中国四大发明対欧洲的影响、美国互联网对中国的巨大的改变——而马克思老大爷绝不会想到他的理论能在俄国、中国等国家发展的如此如火如荼。
回过头看共享经济,它解决了什么问题?答,共享经济让供过于求的供应方找到了需求方,使二者直接连立,完成服务闭环并去掉所有中介。这里说的供应方有时候也不一定指的就是厂家。
还是说打车,如今用App叫车已经成为了一件稀松平常的事了,可遥望几年前人们还会顾虑:一个招手的动作就能解决的事为啥还要脱了裤子放屁,打开手机找到App耗掉流量打几个电话这么南辕北辙?
为什么会这么问,因为一般人想到的打车共享可能是这样的图景:把车借给邻居或上班时多载一两个人挣些外快,虽然这些模式好理解,但却不是最大程度的解决车子过量、资源闲置浪费的方案。而且传统出租车耗时长、服务不好、还贵。
经过众多的创业公司拼杀后,上帝选择了滴滴,当然这也可以被认为是达尔文主义优胜略汰的结果。可由此,对于中国来讲,共享经济就确立了下来,并深刻的植入到生活中成为了一种可被选择的解决方案。我们也可以由此一窥共享经济下存在的巨大商业机会。
滴滴干了一件好事,它推下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虽然烧了不少钱。
共享经济的冰山在后面,如果前面的打车都成立,那么不难想到以下的场景:
这都是共享经济的机会,简而言之关于共享经济的课程,暂时用不到的物件、暂时无聊无处打发的时间、在家待业的全职妈妈和三线城市鬼一般的空房资源都有可能因为共享而得以利用起来。
也许除了情感不能共享,物质皆可共享吧。如果滴滴估值几十亿美金,那么这些加起来一共是多少。
这还不包括精神上的,而精神上的事比起物质好像更容易做——人们脑子里面想的事情,和精神指挥行为所产生的价值有时候难以用金钱衡量。
共享经济释放的红利
首先,共享经济赋予商品新的价值。
你听罗辑思维、加入吴晓波书友会是一种心理上的认同,而掏钱买罗胖子或某个戴眼镜的瘦子推荐的月饼、茶也会欣然接受,他们将价值通过社群赋予到商品上,他们共享知识但靠卖东西挣钱,这是第一点。
第二,共享经济可以通过转移服务获取红利。
你租个房子,平台说要捆绑一个月的清洁服务,而且清洁服务要另掏钱。这实际上是帮助了上门保洁公司获客并变现,而无法替代的规模优势便成为了该共享经济公司的最大竞争力。
第三,共享经济存在自我裂变。
某个平台本来是让用户找工作、发求职信息的,可后来该平台裂变成既可以找融资也可以兜售个人服务的综合平台,由于业务的扩充,该平台也相应增值。可喜的是关于共享经济的课程,以前的互联网思维的理论在这里也适用,仍然可以做到羊毛出在狗身上。
共享经济改变着普通人的生活
美剧《绝命毒师》里老毒师他媳妇就是个典型,她经常到各个网站寻找便宜好用的东西。
其实在共享经济时代,最大的受益者可能就是用户本身。笔者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在分类信息网站上做起了二手iPhone的生意、有的人在时间分享平台做起了在线课程、有的人淘换了更多便宜东西,这都是共享经济造成的结果,而从这个角度讲大多数人其实是获利的。
在未来,寄于在所有权上的商品溢价都会消失不见,更多的人只会关注该商品使用价值的标价如何,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可能也因为雇佣的解体而重构,更进一步的说,资本主义这个词本身或许也将成为历史。
借用罗宾•蔡斯(Robin Chase)的一句话:“共享经济本质就是我们能创造更多的价值,能让这个市场更有效率”。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