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退潮,二房东模式不灵,共享厨房靠转型加速器“自救”
文|AI财经社 杨俏
编辑|杨洁
共享经济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词语了。从共享单车到共享充电宝、共享汽车,曾几何时,“共享”之风吹向各行各业。
在这其中,也包括“空间共享”。“共享办公”的联合办公空间曾吸引了大量创业公司入场;随后,“共享自习室”也曾风靡一时。随着外卖行业的发展,“共享厨房”也跟着兴起。在这个领域内,曾有吉刻联盟、熊猫星厨、食云集和黄小递等企业相继获得了多轮融资,一度也为资本所关注。
但从2018年左右,随着共享经济的退潮,联合办公空间也进行了一轮洗牌。共享自习室现在也渐趋沉寂。在共享厨房领域,吉刻联盟等项目也逐渐没有了声音。日前,共享厨房项目“熊猫星厨”也表示,在向餐饮加速器转型,摒弃掉原来的“二房东”模式,在提供场地租赁之外,布局餐饮产业链。
共享厨房原来的“二房东”生意,也没得玩了?
对于需要场地的餐饮商家而言,共享厨房模式更类似于共享办公空间。餐饮企业有了运营的场地,而共享厨房提供方则充当着“二房东”的角色,以“收租”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和共享办公空间类似,相比于其他的地产商提供的租赁场地而言,它们收取的租金费用更低。
这个行业当年趁着共享经济的东风,也被外卖市场的繁荣带动起来。根据艾瑞数据,在2015-2020年期间国内外卖产业规模和渗透率都经历了快速增长餐饮共享经济模式,到2020年中国在线外卖市场规模已达到6646.2亿元。起源于美国的共享厨房模式也在国内兴起,被称为“餐饮界的WeWork”,像吉刻联盟、熊猫星厨、食云集,曾被媒体称为该领域的“三驾马车”,都是在2016年前后成立的,并先后获得了融资。
吉刻联盟成立于2015年,2018年时它在上海已经建立了6家自己的线下共享厨房产能中心,并获得了千万元级的Pre-A轮融资。但在2018年10月,其微信官方号“吉刻好口碑”做了最后一次更新后就停止了。有媒体报道,吉刻联盟已经卖身易主、创始团队已套现上岸。根据天眼查信息,其在2019年进行了股权变更,创始人史晓明等退出,仕艾食(天津)投资有限公司认缴出资4037万元,成为其100%控股股东。其他的共享厨房项目,目前声量也不如之前。
重资产为主、面向B端市场的共享厨房们,过去的经营模式趋同,也都带有“共享经济”常见的问题。在重资产运营模式下,资金成为核心问题。熊猫星厨向AI财经社透露,此前公司确实也有过“烧钱”运营的阶段。
目前,熊猫星厨进行转型,不再简单地做“二房东”,而是计划链接全产业链资源,作为餐饮加速器,从选品研发、场地选址、供应链、品牌包装、线上运营等方面为餐饮品牌助力,帮助它们开城拓店。此外,熊猫星厨也衍生了新品牌“海豚食集”餐饮共享经济模式,以轻资产模式运营,以合作的形式帮助场地内的商户进行经营。此外,公司也开始在餐饮之外的零售行业进行开拓。
在转型过程中,熊猫星厨也重视内部组织及资产运营效率,不过仍然存在“二房东”问题。其在北京的148家场地当中,牡丹园、望京西园两地的场地目前已处于关店状态。熊猫星厨创始人李海鹏则向AI财经社解释称,一方面因为这些场地也存在“二房东跑路”情况,签约的甲方承租出现了一些问题“跑路”,才导致了关店。而近两年大环境的减速,对其而言,也是修炼内功的契机。经过两年的蛰伏,熊猫星厨目前已经基本能够实现盈利。
据其透露,在进驻熊猫星厨的商户中,目前有一半能够实现盈利;有大约30%左右是亏损的。
目前市场上,除了熊猫星厨,仍然有黄小递等头部企业,以及其他中小项目存在,但分布仍然较为零散。尽管不少共享厨房项目不断在扩充自己的业务线,比如外卖代运营、前端采集等,但营收的主要来源还是依靠房租的差价。此外,与入驻商户之间的矛盾、与上游地产商之间的复杂关系、入驻的部分商户本身也无法盈利等,还是共享厨房项目们共同面临的难题。
共享经济概念出现后,曾一度受到了市场和资本的大力追捧。曾几何时,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共享公寓等项目遍地开花。但随着共享的风口成为过去,这些领域无不经历了一轮洗牌。目前,共享经济中幸存的头部企业如哈啰出行也在谋求上市,怪兽充电已经成功在美上市。至于共享厨房能否通过“转型”自救,也仍在探索之中。但外卖行业仍在迅速发展,“美食+本地生活”仍然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在熊猫星厨看来,共享厨房的市场空间还可以继续增长,“还有10倍的增长空间”。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