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创始人周源:从认知盈余到知识分享经济
《认知盈余》的作者克莱· 舍基认为,“ 认知盈余”是互联网让尽可能多的人的自由时间联合起来,结合成一个规模空前巨大的集合体,从而为更为强大的价值创造提供资源禀赋。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利用业余时间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在网上帮助陌生人回答他们不懂的问题。与此同时,得益于互联网去物理空间化的连接能力, 提供专业知识的网民也开始了社群化。社群具有天然的互助性,促使“产消合一者(Prosumer)”源源不断地产生。所谓“产消合一者”,是未来学家艾尔文· 托尔泰在《第三波》中创造的词汇,也可译为生产性消费者,指可以自行生产所需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者,结合了专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角色。加入者自发形成分工,通过提问、回答、赞同和分享等行为建立了基本的供求关系。更重要的是,产消合一者们由于双重身份和视角,既具备内部的对专业可靠度负责的动机,又存在外部的反馈与纠错回路, 为分享经济的出现建立了信任基石。随着知识平台使连接知识消费者越来越多,每名消费者付出更少资金,便可以享受顶尖的、稀缺的知识生产者的更高品质服务。由此, 共享知识平台服务品质获得提升,知识经济中生产者和消费者角色定位更加清晰,更好的知识共享生态呼之欲出。随着分享经济的爆发,移动支付的普及让知识消费不存在技术上的门槛,实时互动、音视频等富媒体和计算机技术的高计算能力丰富了知识消费的场景。消费侧的规模和结构变化进一步导致知识供给侧的重构。在这样结构性变迁过程中,知乎等互联网知识社区作为新形态的介质, 升级知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连接方式,从简单交易提升为平台型知识服务,逐渐成为知识分享经济的基础设施。
知识分享经济的基础设施——智能知识网络
人与知识连接成本和效率的改变、基础设施的升级,都正在改变人类文明产生数千年来知识生产和传承的方式。《知识的边界》的作者戴维·温伯格认为,在传统时代,我们依赖书籍与专家进行知识过滤,一条条知识以遵循逻辑的“长条状”形态存在。而新时代的知识是“块状”的,依靠链接与元信息生成没有边界的块状松散组合的大型集合体,当信息“大至无边界”时,我们获得了无限接近事实的客观信息。但正如世界的实际状态一样,这些网状的知识并不遵循严密逻辑,具有发散、碎片化、分歧严重等特点。因此,我们要具备自行定义主观知识边界的能力,根据想要解决的问题在网络化知识海洋里建立解决不同问题的逻辑,在解决问题中形成新知识,并将其再融入网络,让知识网络更加“大至无边界”。戴维·温伯格认为,当知识变得网络化之后,房间里最聪明的那个, 已经不是站在屋子前头给我们上课的那个,也不是房间里所有人的群体智慧。房间里最聪明的人,就是房间本身, 是容纳了其中所有的人与思想,并把他们与外界相连的网络。可见,不管我们是否接受,知识的网络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未来的知识网络应该具备四大特性:
一是分布式知识生产协作系统。以前知识生产是封闭的,依靠一套中心化的生产流程来产出内容,而且当内容生产出来之后,想改变也是比较困难的。Quora、知乎和维基百科的出现完全改变了这种生产方式。以知乎为例,如果把一个问题和下面的答案看成一个知识单元,最初的时候只有一个极其简单的开放性问题,接下来很多用户加入进来给出自己的答案,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这个问题的内涵,同时引出了更多思考和讨论。如此一来,这个知识单元就变成了一个不断丰富和迭代的知识组块。如果一个平台上有大量的这种知识组块,这些组块又通过“超链接”随时打通并交织在一起,成为一个网络,那么这个网络就凝聚了所有参与者的智慧,并最终变成了那个聪明的房间。不过这些内容仍存在缺陷知识共享经济特点,例如比较发散和碎片化,因此共享知识平台必须为用户节省劳动和时间,必须实现内容的进一步结构化。未来一定会采用更高级的协作模式,但分布式协作的本质不会改变。
二是无边界社交平台。目前很多线上知识产品的社交属性依然较弱,当一门课程卖到上万份甚至10万份的时候,老师是没法和学生有效互动的;同时学生只是从老师那儿单向接收知识,彼此之间互动的意愿也很小。而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在学习中尤为明显,学生在互动中学到的东西比单纯从老师那里获取的固有知识大得多。因此,如果要打造一个面向未来的知识网络知识共享经济特点,社交属性也是必不可少的。这种社交不是熟人社交,而是一种无边界的有着无限可能的社交,在人工智能(AI)系统的帮助下,用户看到的不仅仅是更大的世界,更是这个世界背后一个个他们之前不可能接触到的人。他们和这些人因为价值观、认知能力、头脑中的智慧连接在一起。事实上,知识网络带有天然的社区化和自组织倾向,当具有相似需求的群体聚集之后会形成一定的文化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存在垂直社区的机会。因为人是复杂的,需求是多元的,能够在不同社区之间自由流动。未来知识网络将作为底层设施,支撑起越来越多相对独立而又充分开放的智能社区。
三是精准搜索引擎。在个人电脑时代, 搜索引擎是整个互联网的入口,搜索引擎有两个价值:一个是找资源、找链接,另一个是找内容。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的价值弱化了,移动互联网时代那些原来的链接变成了一个个应用程序(App),也就成了新的入口。很多内容在搜索引擎上找不到了,各家平台都在做信息流,做各种各样的“号”,想把所有的内容都装进去。但是这个思路并不利于生态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是比搜索引擎更有价值的东西?事实上,用户并不需要一堆链接、一堆内容,这是非常低效的,用户需要的是一个或者一组直接的靠谱的答案。因此,一个足够智能化知识网络,汇集了足够多经过筛选的、结构化的优质内容,就可以实现搜索引擎的功能,且远比传统的搜索引擎更精准。
四是智能学习工具。以往的知识载体主要是书本和课堂,书本和课堂的边界就是知识的边界。现在网络本身就是知识本体,知识变得没有边界,我们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定义知识的边界,这对我们的学习模式提出巨大的挑战。虽然知识网络是开放的,看似对所有人都公平,但是定义知识边界的能力将重新拉开认知上的差距。有些人把知识网络变成取之不竭的资源,把自己推向更高的维度, 但多数人有可能淹没在知识的海洋里无所适从。所以未来的知识网络有责任去消除这种不平等,让更多的人更快地适应全新的学习模式。因此,未来一定会有一些智能学习工具出现帮助用户定义知识的边界,这些工具可看成AI化的专家,承担了过去筛选和过滤知识的作用。但这一次不是按照知识精英的想法给所有人过滤出同样的东西,而是根据用户需求和特质为其量身打造属学习方案和计划,从而把人们引向充分利用天赋、自由发挥才能的未来。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