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点:“共享经济”悄然改变消费模式
循环经济和环保意识增强以及新媒体的发展正促使人们更多地进行“共享经济”。“占有”不再是人们最看重的一个价值指标。这不仅改变了原有的大生产、大消费方式,而且对整个社会生态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27岁的马丁·法尔克刚刚在欧洲最大的拼车网()上发出告示,招募有意和他拼车的伙伴,一次旅程4欧元。他对本报记者说,他每天都要从柏林南部驱车到北部郊区上班,如果能找到一个车友共度70多公里的旅程,不仅能赚点小钱,还可以交个朋友,何乐而不为呢?
背景——
社会价值观变化
法尔克是德国日益壮大的“共享经济”(又称“合作式消费”)群体的一分子。吕讷堡大学社会学家哈罗德·海因里希3月27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美国共享经济发展模式美国共享经济发展模式,德国12%的人通过互联网进行“合作式消费”,这一比例在14—29岁的年轻人中高达25%。海因里希去年刚刚完成了德国首例“共享经济”调查。他说,人们对拼车、房屋互换、二手交易的热情越来越高,并且风险资本也进入了这一领域,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正在形成。
“合作式消费”一词最早出现在1978年的《美国行为科学家》杂志上,学者们对汽车共享进行了研究。2010年,英国学者雷切尔·布茨曼出版专著《我的就是你的:“合作式消费”的兴起》,指出“合作式消费”将给人们的消费模式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她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共享首先表现在代码的共享(如Linux);其次是生活的共享(如脸谱)以及内容的共享(如YouTube)。“现在我们进入了第四个阶段,即现实世界各种离线资产的共享。”美国《时代》杂志当年把“合作式消费”列为未来影响世界的十大理念之一。2007—2010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合作式消费”也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海因里希指出,“共享”这一概念并不新,人类社会一直在共享和合作的基础上演进。但“共享经济”能成为一个趋势,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是价值观的变化。“占有”不再是人们最看重的一个价值指标,其重要性已让位于环境质量、社会关系等幸福指数;其次是环保意识的增强;最后是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互联网技术大大降低了人们进行共享的成本。
【1】【2】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