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共享体育经济运营模式研究
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对体育产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可持续发展理念下,要想提高体育产业在共享经济下的创新成功率和效益,需要从加速网络共享体育经济发展模式,优化共享体育经济的发展环境,积极支持体育企业开展跨界共享,培育体育企业市场共享能力四个方面入手,来逐步推进共享体育经济运行机制的完善。
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模式,目前已经渗入到各行各业之中,如共享Wi Fi、共享度假、共享出行等。
在共享经济的影响下,体育产业的运营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因此,为促进体育经济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结合当前共享体育经济发展现状,对共享体育经济运营模式开展深度分析,探寻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共享体育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一、共享经济的概念界定
共享经济,也被称为分享经济,即对社会资源进行重置的一种新型方式,是以互联网等作为媒介将供求双方进行连接的新型商业形式。共享经济打破了传统经济的空间、时间和信息的限制,不仅可以实现对闲置资源的充分利用,还可以对市场中需求侧的不足进行有效弥补。共享经济最初的表现方式是人与人之间围绕闲置物品进行的租赁、交换等行为,不同于二手交易共享经济构建与应用,共享经济侧重于物品使用权方面的让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共享经济也获得了更有效的行为媒介,买卖双方以此开展的商品交易也更加便捷、精准。
二、可持续发展的共享体育经济内涵
共享体育经济主要是指个人或团体围绕体育相关资源所进行的使用权的交换与分享。随着共享经济理念的纵深化发展,共享体育经济出现了诸多新型模式,如体育知识付费、健身卡拼单、体育场地拼团、体育彩票众筹等。这些新型发展模式在保障使用者权益的前提下,有效的降低了使用者的费用成本,促进了体育经济行为的多样化开展。目前,依托各类互联网平台开展共享行为,已成为体育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方式,并呈现出便捷性、透明性、公平性以及公正性的主要特征。
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用户与日俱进的增长,第三方网络平台日渐成为用户获取便捷化共享机会的主要途径;另一方面,第三方网络平台所展示的共享体育资源具有无差别属性,使用权获取价格公开、透明,所有参与者都可以均等化的享受到同等价格所提供的相应产品或服务的使用权。
与此同时,信用评价也日渐成为第三方网络平台提供体育共享服务的重要依据:具有良好信誉度的用户可以获得更高的共享使用权限,而信誉度不佳或者不当行为的用户,共享使用权限将会有降低。这种基于信用维度的共享体育经济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共享体育经济对于用户的吸引力,而且会间接促进用户共享行为素质的提升,推动共享体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共享体育经济运营模式的现实意义
有助于节约体育资源建设投入
共享体育经济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节约体育资源建设投入,通过大型体育资源使用权的让渡与合作共享利用,可以实现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利用效率最大化。
根据教育部2019年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塑胶操场的拥有率已达93%以上,大学校园塑胶操场拥有率接近100%,近年来随着群众与日俱增的体育健身需求,部分地区的已试点开展了节假日、寒暑假期间学校体育场地免费开放试点,以供附近群众健身锻炼。
与此同时,部分中小学还与社会体育服务机构联合开展了课后体育课外活动合作项目。通过上述体育资源共享行为,节约了市政体育资源建设投入,拓展了群众进行健身锻炼的场地,凸显了“共享体育”的公益性效果,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可持续化开展。
促进了个体间体育物品资源的共享互动
相较于人们日常使用的物品,运动健身所需的器械并不常用,如果仅仅为个体所占有使用,极易造成资源的闲置浪费。共享体育经济运行模式下,一些隶属于个人的体育器械使用权可以通过共享使用的方法,实现使用权面向其它个体的让渡。
如此一来,既避免了体育资源长期闲置而造成的浪费,也促进了体育经济的循环式可持续发展。以滑雪器械为例,当滑雪爱好者进行设备的更新升级之后,势必会导致以往使用的滑雪器械出现闲置,如果通过适当的共享途径将这些闲置器械进行转让、出租,就可以使原本闲置的滑雪器械得到重新利用。
随着诸如“闲鱼”、“趣运动”等互联网共享交易平台的出现,个体可以更加便捷、精准、广泛的寻找体育物品共享者,进而促进体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推动了体育技能及专业知识的分享与扩散
不论从事如何类型的运动,都需要具备专业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才能够达到预想的运动效果,特别是刚刚从事某项体育活动的个人,更加迫切需要专业人员对其提供运动指导与帮助。
然而,现阶段我国专门从事体育技能指导方面的机构还相对较少,服务人员也十分紧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经济的发展。共享体育经济运行模式下,个人或团体可将体育技能及专业知识,以有偿方式或者无偿方式纳入共享行列。
例如,百度、知乎等大型网络平台所提供的体育知识付费项目,再如社区、广场小众运动中普遍流行的体育爱好者之间的“传、帮、带”行为,这些都是互联网+环境下共享体育经济的有效表现形式。
实现了体育运动成本的均摊共享
随着我国体育运动设施与服务的日渐进步与完善,越来越多的新型体育运动项目为国民所接受,如高山滑雪、高空跳伞、涉溪攀缘、漂流等。这些项目普遍需要特殊的设施设备与专业化的服务,运动过程惊险刺激,但价格相对于普通运动项目较为高昂,很容易造成资金门槛。随着资金众筹运作机制的逐步成熟,国内一些知名网络服务平台如美团、途牛、飞猪等,相继推出了体育运动拼团的项目。
通过体育运动拼团,原本需个人担负的路费、指导费等费用都可以与其它拼团参与者进行均摊,而且在拼团过程中还可以结交到志趣相投的朋友。这种团体内部公开分享的体育运动互动组合模式,可以凭借价格共享优势更为广泛的吸引爱好者参与,助力体育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共享体育经济的主要运营模式
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经济与社会的统筹协调发展。共享体育经济作为新时期体育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只有真正的契合社会大众对于体育事业的需求,才能逐步走向繁荣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现阶段,共享体育经济已延伸出诸多新方向、新模式以及新业态,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共享体育用品
共享体育用品是共享体育经济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也是最具需求基础的方式。通过不同主体间体育用品的共享,不仅可以实现闲置体育用品使用权的让渡,而且可以有效的提升体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尤其是在当前日渐成熟的互联网运营模式下,体育用品共享更具可操作性与便捷性,交易双方的基本权益都可以得到充分的保障,间接促进体育运动事业与体育经济的发展。
共享体育空间
体育运动往往需要特殊的场地才能保障活动的高质量开展。伴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土地与空间使用成本日渐攀升,倘若只针对特定的体育运动活动进行场馆建设,不仅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而且会因为体育运动项目单一而造成空间资源的闲置浪费。如果能够将多个体育运动项目统筹应用于统一的空间当中,将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这也是共享体育空间运营模式产生的社会需求基础。借助新材料、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高科技的应用,可以充分发挥体育场馆的集成化服务效果,使得篮球、羽毛球、足球等大型体育运动能够在特定的体育场馆协同化、分时段开展,在满足区域体育运动爱好者的场地诉求同时,体现资源节约循环使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共享出行
现阶段,借助共享运营方式实现体育运动与旅游的协同发展,也日渐成为体育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其中共享出行就是实现两者结合的重要方式之一。从业态组织方式的角度来看,既包括了出行交通工具使用权的让渡,如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共享房车等,同时也包括了交通运输工具使用权的租赁,如出行拼车、顺风车等。这些新业态的运行,不仅丰富了体育旅游发展的形态,而且通过交通运输资源的共享化利用,可以减轻出行能源消耗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促进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共享体育知识与教育
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对于通过体育锻炼形成健康体魄越来越重视,这就推动了体育知识服务市场规模的增长。
作为一种新型的体育经济运营模式,共享体育知识与教育的核心目的在于通过新媒体途径下体育知识的传播,使得社会大众能够更为便捷的获取科学化、系统化的体育知识内容。
体育知识的共享与传播,既可以是有偿的,同样也可以是无偿的,但都有助于促进社会大众体育知识素养的提升。与此同时,体育知识素养的提升也会使社会大众更加有意愿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助力体育事业与体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共享资金价值
体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金融行业的支持,因此通过金融的方式来实现体育运动项目的共享式建设或个性化体育需求的解决,也日渐成为共享体育经济发展的新动向。
金融服务部门应当秉持创新理念,提供更多、更便捷、更可靠的资金配置方式,推动体育经济资金的“共享”,并由此而获得收益。例如,可以通过构建网络金融P2P平台,实现社会闲散资金与体育运动项目、个性化需求的一站式衔接。
这样既有效的拓展了体育经济发展资金的来源渠道,又可以促进项目建设与个性化需求的解决,并推动形成以体育产业为核心的体育金融模式,实现对体育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化式支持。
五、共享体育经济运营模式新路径的构建
加速网络共享体育经济发展模式,提升人均体育资源占有率
现阶段,我国国民对体育运动的需求日益增长,但社会总体可以提供的各类资源却相对匮乏,这直接阻碍了体育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
结合当前共享体育经济发展现状来看,通过网络共享模式可以推动公共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满足居民对体育运动场地方面的需求,有效提升人均体育资源占有率。
例如“趣运动”作为第三方平台将各种运动资源进行大众分享,通过对收集各种体育相关资源,把部分闲置场地转租给有需要的人群进行健身运动,尤其是乒乓球运动、羽毛球运动等对场地要求比较专业的体育运动,“趣运动”目前在资源整合方面的能力以及服务方面的辐射范围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力,获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由此可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可以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体育运动相关服务更快捷、便利化。
优化共享体育经济的发展环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现阶段,我国共享体育经济还刚刚起步,但已经出现因为共享目标、权限、范围等不明确而引发的各种纠纷,如“共享单车”便因责权不明,又缺乏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等导致一系列纠纷问题。
因此,国家与地方政府也应当进一步优化共享体育经济的发展环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推动共享体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结合现实情况来看,尽管我国在2018年3月发布的《关于分享经济的相关发展指南》中提出了相关监管原则,但针对体育共享经济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内容,这就存在了较大法律风险。
为此,国家应针对共享体育经济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政府部门在监管的过程中也要做到审时度势,对体育共享经济予以一定的“宽容”,给其“试错”空间。
此外,对体育行业共享经济的监督和管理也应从一元化向多元化进行转变,鼓励社会各界组织、相关专家、体育团体等共同参与监管,其考评方式也许重单一评价转为综合评价,进而促进我国体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积极支持体育企业开展跨界共享,努力实现多维度共享
跨界共享作为共享经济体系中的一种发展组合形式,可以有效的拓展共享经济涉猎范围与参与主体,跨界共享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也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因此,体育产业也应当依据其发展目标,实现与其它行业的跨界共享。例如,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可以通过跨界共享的形式,构建特色化体育旅游探险产业链。与此同时,在国家层面上也应当积极支持体育企业开展跨界共享,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形成共享体育经济新业态,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推动共享体育经济不同业态的嵌套式组合。
例如,将共享单车纳入到全民健身运动当中,户外运动中融入共享民宿内容,以直播形式开展体育知识或技术共享等;其次,精准划分体育共享业态,发布体育共享产业分类指南,为体育产业的跨界共享提供清晰、科学的指导;
再次,参考淘宝“闲鱼”模式构建新型体育共享平台,鼓励个体或团体依托平台开展闲置体育资源的交易,进一步拓宽体育闲置资源跨界共享途径。
培育体育企业市场共享能力,努力提升企业服务能力
企业作为共享体育经济运营的主体,会对共享体育经济的发展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伴随网络消费的不断深入,体育服务企业在共享经济的发展中需要及时转变身份,这主要是由于在网络平台上消费者亦可成为生产者,既可传播消费信息也可制造消费信息,商家不再是被动的买卖,而买家也不再是被动的消费。
基于此,企业需从以下四方面入手,提升共享服务能力:
其一,打破传统观念中买卖双方单一的身份界限,坚持以人为本,增强企业服务意识,提升其服务能力;
其二,建立良好信誉,维持企业社会形象,可借鉴淘宝等比较成熟的网络平台共享经济构建与应用,建立完善的投诉机制;
其三,树立新媒体信息互动理念,确保各类信息交流渠道的畅通;其四,提高企业在创新方面和再生产方面的能力,结合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与服务体系。
总之,要实现我国共享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紧随时代发展趋势,完善产业发展结构体系,积极引入众创模式、众包模式、众扶模式、众筹模式等新兴共享经济发展模式,努力实现与体育有关的信息资源、技术资源、资金资源、场馆资源的科学化组合配置,进而实现我国体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