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引爆4.5万亿级市场 模式二次创新成突围重点
共享经济引爆4.5万亿级市场 模式二次创新成下半场突围重点
本报记者 周露
继“互联网+”“直播”之后,“共享经济”成资本市场的新宠。近日,国家发改委在新闻发布会上预测,到今年年底,我国共享经济的交易规模将达到4.5万亿元。巨大的市场为共享经济博得大量关注,引创业者纷纷入局,而想要在共享经济的战场中突围,高阶创新或成关键。
共享经济万亿级市场成资本追捧热点
中国的共享经济有多火爆?从马路边密密麻麻停放的各色共享单车便可管窥一斑。从发改委给出的数据来看,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实现市场交易额达3.45万亿元,同比增长103%,而未来几年其将继续保持年均约40%的高速增长,年底达4.5万亿元,不仅如此,发改委还将进一步取消和放宽资源提供者市场准入条件限制。
这巨大的市场诱惑以及来自官方的支持态度共享经济的赚钱模式,将无疑为本已火热的共享经济再添一把火。作为市场的风向标,资本也闻风而至。共享单车方面,摩拜单车刷新了共享单车行业单笔融资额纪录,6月16日,其获得了6亿美元资本注入;ofo也在准备下一轮融资。共享汽车方面,11月16日,共享汽车平台“位位用车”宣布启动Pre-A轮融资,拟融资人民币5000万元;而10月底,汽车分时租赁平台途歌刚完成2200万美元的B轮融资。共享住宿方面,小猪短租11月1日宣布完成1.2亿美元E轮融资。不仅如此,共享经济在市场和资本的追捧下变成了“共享+”,跨界结合层出不穷,除了交通、住房、物品共享外,还出现了共享餐饮、共享物流等七大类形式多变的共享经济。共享经济赢得了资本的青睐,但大量企业蜂拥扎堆市场,也让市场出现了颓势。
共享经济初现颓势
就如同早年疯狂热炒的“互联网+”概念一样,共享经济在经历高速增长、发展出五花八门的形式后,部分企业也遇到了发展瓶颈,共享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争议。先是11月初,美团结束旗下“共享充电宝”试点项目,随后,小蓝单车、洗衣平台多洗等就因资金断裂而倒闭,闹出押金无法退还、团队解散、消费者投诉无门等负面新闻,这些消息都折射出共享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一是,伪共享经济层出不穷,强行与共享经济挂钩。有的商业场所,如书店、游戏厅、网吧等,为了跟风赚取眼球和流量,硬是给自己挂名共享,换个法子赚钱,为共享经济概念抹黑。
二是,天然不适合做共享经济的项目,未作透彻分析硬性套上“共享”的外衣,无法获得消费者认可。如一些主打玩具、服装、床铺等物品的共享,不仅非常容易损坏、还不卫生,而用户若自行消毒,用户使用成本又会上升,造成项目难以长久发展。另外像共享篮球、充电宝、雨伞这些的项目共享经济的赚钱模式,由于物品容易折旧、归还繁琐,而东西本身不贵,消费者自行购买可能更方便,也难以发展壮大。
三是,共享经济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舆论及政策阻力。以共享单车为例,共享单车在发展初始为用户带来了无限便利,但随着企业投放单车的增多,交通要道、小区内部泛滥成灾的单车,给交通造成的困扰,也成了政府及社会的诟病点。而企业在规模化运营、竞争和维持社会秩序多方面的平衡,也是一大难点。
押宝高阶创新,赢得发展先机
共享经济固然存在各种发展困境,那企业该如何做才能吃到这块分量重达4.5万亿规模的“大蛋糕”呢?
首先,创业公司应停止“拉郎配”式的模式创新。层出不穷又迅速消亡的众多共享项目告诉我们,单纯的模式创新已经难以立足市场,只有当项目能切实为用户带来便利,而不是增加使用麻烦,才能够有长足的发展。
其次,创业公司应发挥创新精神,提升服务品质以积累用户规模。现如今,凡是被验证有前景的共享经济项目,都已驻扎了大量的资本和创业者,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就必须积累原始的用户量。而如何在同质化如此严重的产品和服务中脱颖而出,就成难题。企业可以在补贴方式、服务流程、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快捷、完善的服务,或利用日常运营设计出更多增加用户粘性的运营活动。
最后,积累了足够的用户规模后,共享经济在流量变现方式上也需要更多创新。在完成原始的用户积累后,寡头间盈利、变现模式的竞争将决定企业的发展前景,如何以创新的方式解决发展过程中,诸如单车泛滥阻碍交通等这样的问题,值得企业好好思考。
如今,共享经济已经融入社会,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使在发展过程中仍有诸多待解问题,也无法阻挡其前进的步伐。而站上共享经济风口的企业,唯有进行一些走心的高阶创新,才能在未来制胜。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