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万个工作岗位被“共享”,苏州重构疫情下灵活用工模式
“以往的春节,因为很多人过年离开了城市,所以我们备货也不会太多。但是今年因为疫情来了,整个需求量上涨了近6成。”
激增的订单量,并没有让主营生鲜电商的食行生鲜配单中心总监束方荣像往常一样欣喜,反而异常焦虑。
从2月3号开始,束方荣及其团队900人,每天要为上海、无锡、苏州三地1668个站点,配送新鲜肉类10吨,各类蔬菜100吨。
订单越多,用工压力就越大。
对于生鲜平台来说,如何灵活组织用工模式,稳定供应链,满足用户的即时需求,已经是一场暗战。
这不得不让束方荣重新思考,传统用工模式是不是应该变一变了?
想不到,苏州餐馆和电商“共享用工”了。
一定要把新鲜食材送到老百姓的菜篮子里。可采购需要人、分拣配货需要人、运输还是需要人。
企业可以等老员工陆续返城复工,新鲜食材不能等,老百姓的菜篮子更不能等。疫情期间的每一天,束方荣都在抢人抢时间。
这段时间,行业之间冷热不均。一边是无接触配送,生鲜电商行业生意兴隆出现“用工荒”,一边是无法堂食,餐饮业闭门谢客“闲得慌”。
何不让那些开不了门的企业员工为我所用。束方荣首先想到的是,借人!
“那段时间,我天天划着手机通讯录,给各个老总打电话要人。” 束方荣说,可人家哪能平白无故的把人给你,几次碰壁下来,束方荣深感没有详细的安排不行,这时“共享员工计划”在束方荣的脑海里有了雏形。
共享员工必须是已经通过检疫标准的人员,持健康证上岗,报酬按零时工标准计算,1个小时给21元,一天12个小时,1个月可以挣7560元,工资当月结算。
时间紧迫,无法对共享员工做培训,所以企业必须对口。我们把目光瞄准了苏州的餐饮行业。首先他们还在歇业,其次餐饮企业员工对食材相对熟悉,做好防疫措施后,分拣配货立马就能上岗。
年初五(1月29日),食行生鲜陆续与苏州老阿爸、新梅华等餐饮企业尝试使用“共享员工”。
共同解决现阶段餐饮行业待岗人员的收入问题,缓解餐饮企业成本压力,和商超生活消费行业人力不足的挑战。
苏州老阿爸餐厅员工田小康,自疫情爆发开始就一直在员工宿舍“憋着”。田小康告诉看苏州记者:“今年春节没回贵州老家,想挣点加班费。”突然爆发的疫情让田小康的想法落了空,眼瞅着2月份的工资也没了着落。
2月3号,老阿爸的近60名员工作为首批“共享员工”,正式“入职”食行生鲜生产作业。田小康分配到的工作是分拣土豆。
“没想到还能这样上班,钱一分不少挣,还为抗疫保供做了贡献。”在食行生鲜分拣车间的操作台上,田小康熟练的将土豆分拣装袋。
“分拣靠的是人力,没有太多的技术要求,我手快,1天可以装500袋。”
想到是为抗疫保供做贡献,我就特别的自豪,干起活来也特别有劲。田小康告诉看苏州记者,餐厅开工前,他都会在食行生鲜工作。
“像田小康这样的‘共享员工’,在我的车间有100多人。”食行生鲜配单一科领班古晓帅说,2月10日复工,140多人的配单一科,真正到岗的只有40人,根本完不成订单。
有了100多名“共享员工”,加上陆续复工的老员工,配单一科现在有180多人在车间工作,每天超额完成20%的工作量。
光靠“共享用工”还不行,鼓励企业:别等救,先自救!
今天,看苏州记者来到位于虎丘区的食行生鲜配送基地, 在保安室的上方,滚动播放着招聘信息:高薪直聘驾驶员、配送员、分拣员…
食行生鲜人力资源副总经理雍盼盼说,传统的招工模式不能丢,光靠“共享用工“还不够,传统招工方式与共享用工也并不冲突。
那么“共享员工”能否推动企业用工模式的转型?
雍盼盼告诉苏州记者,“共享员工“在短期内提升了企业产能,食行生鲜与春节前相比来店餐饮共享模式,超额完成保供任务,单柜订单量也增长了3倍。
其次是“共享员工”给人力资源的高管们带来更多的思考,是对未来用工方式的一种尝试,为企业与企业的跨界合作积累了经验。
当然,它也有效解决了非常时期待岗的人员的收入问题。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虽然现在谈变革还为时尚早,但不可否认,一些新经济、新行业、新模式、新业态都在酝酿中。
官方援手来了,苏州开启共享岗位平台!
“得知苏州企业在积极自救,作为主管部门,我们也得加把力。” 苏州市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俞晓峰告诉记者,疫情期间,为了推动“共享员工”的用工模式,合理调派人手去那些紧缺劳动力的保供企业,2月17日,苏州市上线了抗击疫情人力资源调剂平台。
平台设有人力资源调剂、单位岗位发布、个人求职登记三大主要功能模块,为用工企业和广大求职者提供免费发布渠道,并通过岗位匹配,推送岗位、求职信息,精准对接人力资源供需双方需求,实现岗位余缺调剂。
平台岗位需求和求职需求匹配后,将通过邮箱、短信及站内信等方式发送通知给企业和求职者。
俞晓峰告诉记者:“缺工的企业和有富余员工的企业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发布相关的信息,我们通过这个平台促成他们达成一个长期的调剂或者短期的调剂,来满足用工,或者是减轻富余员工企业的负担。
以餐饮业为例,不少员工目前歇业在家。通过平台,可以将这些员工短期调剂到用工需求量较大的企业和岗位。上线第一天,平台就发布了8200多条岗位信息。
8200多条岗位信息里,苏州一家口罩生产企业的申请引起了俞晓峰的注意,申请信息上说,企业遭遇用工难题,疫情期间订单需求量陡增,但公司大批外地员工因疫情防控需要,无法按时返岗来店餐饮共享模式,生产线运行受到影响。
确认信息后,俞晓峰坐不住了,等人接单是来不及了。“我们立刻联系了一家纺织企业,调剂了100余人过去,最终口罩生产企业当天完成了5万份的口罩生产任务。” 俞晓峰透露,疫情还未结束,类似存在用工需求的企业还有不少。
而随着时间的推进, “共享岗位平台”将逐步发挥作用。截止到目前,在“共享岗位平台”上完成调剂任务的企业超过200家,苏州近万个工作岗位被“共享”。
在特殊时期,生产制造业依靠平时的运力储备显然不够。这次疫情,给这些企业带来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俞晓峰告诉看苏州记者,这种表面上看似一场跨行互助自救的行为,背后却是供需缺口下用工模式创新。
未来,“共享员工”的灵活用工模式可能被广泛采纳。这一新型实践,或许能为部分平台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思路,也可能改变部分社会管理模式。
“我更愿意将这种用工方式理解为‘生态用工’。”
俞晓峰透露,基于“共享岗位平台”,苏州已经有第三方人力供应商与人社部门联系,以期望“共享员工”可以成为企业之间长期合作的灵活用工模式,来面对未来更多的挑战。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