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共享经济不能只“享”不“共”
公众号/智能云科iSESOL
来源/中国网-传媒经济
在上海火爆的“共享自行车”摩拜单车共享经济 不为所有 但为所用,有用户不按照骑行规则随意停车摆放的,有用户为方便自己上下班把自行车锁到家里和办公室,还有用户直接破坏二维码,让别人无码可扫……统计显示,从今年7月初到现在,遭遇人为破坏的车辆达到150辆。(9月22日 澎湃新闻)
“共享”是党的“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从大处着眼,“共享”是说全民共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社会资源分配更加公平合理;从小处解释,“共享”指的是人们在生活中通过互联网软件等分享平台,将闲置的固定资产、知识技能等广泛交换使用以增加效率、降低成本。
摩拜单车就是共享经济的典型,其用户通过在APP软件上扫描二维码,即可找到距离自己最近的那辆摩拜单车,一块钱就能行使半小时,用完后只需放在街头,便会有下一个用户通过APP软件来寻找、使用。
但就是这样为人之便利的举措,却遭到了如此沉重的打击。一方面,部分人把社会公德置之度外,他们或是为了个人经济利益进行偷盗,或是为了追求破坏公共资源那一刻的刺激感,但从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社会造成的恶劣影响,甚至导致人们在生活中都难以相互建立最基本的信任感。另一方面,社会信用体系缺失,民间征信平台权威性、完整性不足,且线上线下信息脱节。比如说,电商、餐饮、住房等共享平台上的用户评价多存在商户刷单现象,打车、住房等平台上也出现过“信用登记为一人,实际入住、驾车的为另一人”的情况。
有关专家认为,共享经济发展过程如同一面“镜子”,可以照出市场经济日渐成熟,经济规则和秩序慢慢公认,最后不断探索出人与人之间信任底线的过程。
因此,我们要发展共享经济,必须要解决信用体系、服务标准问题。应鼓励分享经济企业与政府监管部门共享数据,从而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矛盾。同时,应鼓励共享平台提升技术,对信用评价的真实性进行有效把控,在用户注册时,就要对其进行身份认证、支付实名认证等个人基础信息录入,并用科学的方法对好用户的信用评级。另外,政府有关部门需要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出台一系列的“文明公约”,综合运用舆论、经济、行政、法律、技术等手段,打击失信行为,健全信用奖惩机制。
要发展共享经济,更要有“共享文明”的精神理念作为支撑。即让更多的人乐于与他人分享、使用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充分发挥这些财富的作用,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促进大家的福利。
未来社会必然是一个“共享文明”的社会,越会分享的人越文明、富有和幸福。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学会分享,相互信任共享经济 不为所有 但为所用,共建新时代的“共享文明”社会!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