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集体涨价!沦为“资本弃儿”的共享单车,靠涨价续命?
共享单车的出现,引发了更多共享经济的尝试,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等。新概念一出,势必受到资本风投的追捧,曾经小蓝车、哈罗单车、OFO单车、摩拜单车几乎占据城市的各个街道,共享单车也成为了中国“新四大发明”。由于创业者的拥挤入局,共享单车也成了社会问题,不但占道共享单车 带动经济,废弃的自行车还形成了环境污染,着实让人觉得可惜。
其实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注定了结局的凄惨。因为没有良好的盈利模式,创业者只顾拿着吸引眼球的数据来博得投资人的青睐。获得上亿或者上百亿的融资,然后加大用户补贴、奖励的办法掌握用户,但并没有良好的利润去支撑。这里面的任何一环缺失共享单车 带动经济,都会造成整体崩坏。
提高价格,就会流失用户,没有用户数据就得不到资本融资,没有资本进来,就没有资金补贴给用户。而且还要面临着供应商追讨造车成本的压力,运营人员与维护人员的薪资成本压力等等。共享单车的没落似乎就差一根稻草就能压断。
近期很多共享经济的业务都面临涨价的趋势。共享经济终于撑不住了,前期创业者把互联网模式吹得天花乱坠,资本VC争先恐后要砸钱入局,最终也避免不了要回归生意的本质。
如今多地部分的共享单车计算价格已经变成了4元每小时。深圳一家充电宝创业公司,也将部分区域的充电宝租借费用上调了一倍。过去深圳大多数充电宝的费用都是每小时1元,现在都涨至2元。很多公司表示,1元的租金费用已经远远不能支撑公司的日常运营开支,所以只能涨价。
另外还有广州的一家共享雨伞公司,过去的使用规则都是免押免费,1天之内全部免费。现在调整为免押付费,每天租金1元起。这家公司表示,共享雨伞的投入更大,因为雨伞的损坏率十分高,线下维护投入占整体支出的80%,大部分还需要更换。
共享经济面临集体涨价,说白了也就变成了租赁服务,由过去的融资补贴等等,变为现在的纯收租金,互联网思维这一次终于落地了。过去号称“得流量者得天下”,现在掌握着几百万几千万的粉丝用户,居然不敢也不能变现。流量广告、用户信息变现、押金方式,全部尝试过了,均以失败告终,现在公司都在用涨价的办法来解燃眉之急。
但是已经养成低成本使用习惯的消费者会接受吗?好像市场表现并不乐观,因为这些租赁消费本就不是必需品,如果这种简单的出行方式一旦涨价,消费者宁愿选择其他可代替的出行方式,既便捷又省力。另外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贡献篮球等等,似乎都没有多少市场需求。
对于共享经济全面涨价,你有什么看法?欢迎下方评论,说出你的看法。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