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组团涨价,“最后一公里”你还会骑吗?
在这个高物价的时代,连共享单车也不甘落后地涨价了。
近日,摩拜单车宣布,从4月8日起,将在北京地区实施新版计价规则。起步价为15分钟1元,超过15分钟,则按每15分钟收0.5元计价。骑一个小时按2.5元收取费用。这么算来,以后在北京骑膜拜,只要过了15分钟,基本都要超过1块钱了。
不仅如此,摩拜单车的优惠活动也越来越少。前两年流行的“补贴热潮”,如今也已经褪去了。现在,膜拜连续包月变成18块钱,月卡重回20块钱时代,就连季度卡和半年卡的优惠力度,也不如从前。
不过说到涨价,摩拜单车还真不是第一家。在膜拜涨价不久前,小蓝车就已经率先宣布涨价了。从今年3月21日开始,在北京骑小蓝车,起步价就从30分钟1元,涨到了15分钟1元。超出时间以后,则按每15分钟收0.5元计费。
除了这两家“共享单车巨头”以外,哈罗单车负责人也称,虽然目前哈罗单车还是按原价收费,但如果以后有经营战略方面的调整,可能也会提高价格。
网友态度两极分化
面对共享单车接二连三涨价的消息,有不少网友都说,平时骑共享单车从家到地铁站,大概也能控制在15分钟左右。所以涨不涨价并没什么太大影响,以后还是会继续骑。也有一部分网友称,平时出门为了锻炼身体,经常骑共享单车,尤其有时候休闲出行,也都顺手扫一辆共享单车。但是现在骑一次车的价格,甚至比坐公交车都贵了,今后应该是能不骑就不骑,或者骑没涨价的单车。
共享单车涨价原因
首先,是各家共享单车负责人的回应。
膜拜负责人称,涨价是市场发展的自然规律,这么做有助于加强共享单车的“造血”能力。由于这个行业在初期时,一直靠发放优惠补贴吸引消费者。再加上广告投入、提供各种增值服务等,过高的成本险些让企业“入不敷出”。去年,膜拜的亏损就超过了45亿元。只投入不回收显然不是长久之计,企业始终是要赚钱的。另外,涨价也是为了实现健康、可持续运营。
而小蓝车方面的回应是,为了公司的可持续运营,以及优化产品服务体验共享经济与地铁广告,涨价可以说是势在必行。
哈罗单车方面则表示,涨这点价对用户来说可能没什么,但是对企业来说就是“救命稻草”。
业内相关人士也称,共享单车这个行业很难做,因为车辆损坏甚至丢失都是常事,再加上押金问题、“僵尸车”、气候不稳定、场景局限性等各种因素掺杂,想盈利更是难上加难。没有正向的现金流,企业就无法持续运营下去。所以行业要想继续发展,企业就要适当调节价格。而如果想把整个共享经济业态发展起来,就要逐步改变消费者的消费逻辑,让他们接受动态涨价这种模式。
共享单车市场乱象
的确,共享单车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难题。
不少地铁口两侧经常摆放着几百辆共享单车,有时候数量多到路上无法过行人的地步。有心人可能会发现,在这几百辆单车里,只有最靠近地铁口的单车会被骑走。如果离地铁口太远,单车就会一直被闲置在那里。而与此同时共享经济与地铁广告,单车公司还在不断将新的单车运送到地铁口。再加上车辆调度人手不足,中午和傍晚的用车高峰期都来不及摆放,导致单车的使用效率大打折扣。
还有些热门商圈的地铁口正好相反,一到早晚上下班高峰期,共享单车就被“洗劫一空”。据单车管理员透露,一辆单车每天平均能被骑两到三次,赶上高峰时段,有时候投放员根本来不及摆放,车就已经被骑走了。
不管是单车闲置还是供不应求,这两种现象都让单车供求关系严重失衡。而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因素,就是共享单车公司运营不利所致。
那么,共享单车到底该怎么定价呢?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大部分人骑共享单车,都是为了解决“最后一公里”,所以便捷又便宜才是消费者追求的。如果定价比公交车高,那消费者就很难接受。所以,最好能抓住短途骑行消费者的心理,把短途价格控制在1-2元以内。
此次集体涨价,可以说是在弥补行业初期投入过多的损失,对其进行的及时止损。不过,未来共享单车如何定价,也不能完全由企业说了算,还要看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如何把价格定得合理,能让消费者接受,企业又能从中盈利,是需要共享单车企业,甚至整个行业探讨的问题。
专家还提醒,企业通过涨价做及时止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在涨价的同时,企业也不能忘了改善以前的经营管理模式,及时解决押金难退、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真正做到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而不只是以此为涨价借口,忘记共享单车行业创立的初心。
举报/反馈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