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乐不如众乐,共享经济走红
长沙晚报首席记者 吴鑫矾
下班开车回家时,将空余座位共享给顺道的人,顺便赚点外快;如果你会打羽毛球,周末时你还可兜售闲暇时间,“兼职”羽毛球陪练赚点外快。慢慢你会发现,这将会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
如今,这种以共享经济为概念的平台正在互联网上走红,虽受政策所限,其可靠性也曾遭质疑,但这个以“使用而不占有”为核心的共享经济模式,正逐渐打破传统市场和消费者之间的界限,使得每人都成为供需双方,受到不少年轻人的欢迎。
闲置资源
花费几十元至几百元,
就可在公寓楼甚至整栋别墅住上一晚
过去一周里,在东二环附近上班的李洲利用滴滴打车软件的顺风车功能,将每次开车回家时富余的车座资源,分享给了有乘车需求的人。
“不仅挣钱补贴了油费,还结交了几位新朋友。”李洲说,“其实就是一种共享经济,我有闲置的资源,你又有需求,何乐而不为。”
共享经济诞生在美国,其核心内容是一种合作性消费模式,拥有者将闲置资源有偿或无偿地共享给他人。而随着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终端在国内快速发展众途共享经济,这种共享经济也逐渐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我有两套房,有一套房只有周末才回来住,于是我在Airbnb上共享了房源,没想到挺火。”在芙蓉南路某中学上班的黄女士说,“与一般租房不同,这种共享没有期限限制,最短可租一天,租客大多是来长沙自助旅游的年轻人。”
记者下载这款名为“Airbnb”的手机APP,并搜索长沙地区时发现,人们花费几十元至几百元的价格,就可以在公寓楼、学生宿舍、单间卧室、整栋别墅住上一晚。
时间技能
网上约翻译赚外快,
陪人聊天、跑步、看电影也可获得报酬
除了共享汽车、房屋等实体资源外,如今手机APP上还有不少涉及共享体力、技能甚至是时间等资源,受到不少年轻人喜欢。
“我韩语还挺不错,一般会周末闲暇时做兼职,用外语技能替人做翻译。”虽然如今在长沙某公司做文职工作,但因为大学去韩国做过两年交换生的经历,小童便在一款名为约单的APP上将自己的翻译技能出售,“100元/千字,做过5单,赚了2000元。”
记者发现,这款约单APP是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共享经济软件,主要针对时间出售与技能交易,每个人都可在平台发布自己的技能进行出售,帮助别人完成任务并获得报酬。软件带有定位系统,可搜索到附近提供技能服务的人员信息。目前提供的品类从绘画、摄影、理疗到瑜伽、按摩,类别超过100种。
即使没有技能,用户也可以出售自己的空余时间,比如陪人聊天、跑步、看电影,同样也可获得报酬。
“第一次找我陪跑的是一个女孩子,没收钱。后来人多了才开始收取一点费用,一小时20元。”湖南大学大三学生小浩说,“自己本来就喜欢跑步,陪人家跑步自己也可锻炼身体,而且大家一起跑比较热闹众途共享经济,也是一种社交方式。”
矛盾争议
不少市民持观望态度,
创新模式与现有法律法规矛盾也日益凸显
记者发现,在“互联网+”思维发展迅猛的中国,不乏以共享经济理念为支撑的新型平台,其“使用而不占有”的核心模式,也逐渐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
“每天只要划几下手机,随心情挑想吃的菜,开饭时就能送到单位门口。”在河西麓谷上班的张女士说,“如今生活最讲求效率,而这种共享经济的APP解决了上班一族的烦恼,省时省心。”
不过,对于这类共享经济,也有不少市民表示持观望态度。“比如说我找人跑步,肯定会考虑这个人是否安全。”市民张女士说,“中国的诚信体系处于发展阶段,线上线下诚信体系一直不够成熟,信任成本高导致共享的理念在落地时较为曲折。”
同时,伴随着各种利益的博弈,互联网的创新模式与现有法律法规的矛盾也日益凸显。比如此前在全国风靡的人人快递,因考虑其安全性,被天津、上海等多地相继叫停。而如今风靡的专车、顺风车,也因为私家车参与营运,目前仍存在较大的争议。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