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整合追求“发展红利” 泛珠三角是新尝试·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
统一规划,减少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充分释放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环渤海湾的“引擎”动力,三大经济区对全国GDP的贡献率,将从现在的38%增加到2020年的65%
南方网讯 “组团式城市群将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未来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航空母舰。”在4月7日-8日在广东佛山召开的“泛珠三角城市合作与发展峰会暨《(2002-2003)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谈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环渤海湾三大城市群的积聚功能将进一步凸现,对全国GDP贡献率将从现在的38%增加到2020年的65%。
产业集聚,三大城市群“引擎”作用初现
2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迅速崛起珠三角共享经济,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湾在吸引外资的基础上,通过产业集聚一系列的产业链和产业群。由此相应的就是一批城镇的发展壮大,延绵扩张形成中国目前的三大城市群。一些专家谈到,以城市群为载体,工业化、城市化的相互促动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斯蒂格列茨认为:“新世纪对于中国有三大挑战,居于首位的就是中国的城市化,城市化将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并产生重要的经济利益。”
目前这种效果正在显现。据统计,面积只占全国总量2.1%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环渤海湾,GDP却占了中国经济总量的38%(其中珠三角12%、长三角18%、京津环渤海湾8%)。更为重要的是三大城市群对周边区域的带动作用,广东省经贸委副主任刘焕泉说了一个数字:“九五”以来,广东与外省签约资金达到5500亿元,创历史新高,这种对外扩张动力主要来自珠三角。
但对比欧美发达国家来说,这种比例仍然很低,美国三大城市群对全国GDP贡献率为67%、日本三大城市群为70%。从中心城市看,中国几大中心城市规模无论是总量还是占全国份额同样偏小,广州、北京、上海三个城市GDP分别占全国的1.8%、2.5%、4.6%,而汉城一个城市的GDP贡献率为24%,即使中国经济块头最大的上海,GDP总量也只有东京的1/20、纽约的1/44。
区域资源整合,寻求更广领域合作
如何改变中国三大城市群“引擎”不足的局面,牛文元认为,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寻求突破:一是通过产业升级和提高效率,实现单位面积上产出率的提高;另一种方式则是区内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实现效益最大化。按照三大组团式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2020年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环渤海湾在全国GDP中的分量将分别占到20%、30%和15%,以不到3%的土地面积实现全国经济总量的2/3。中国城市发展战略正面临一个理论上的突破——“发展红利”。所谓“发展红利”,就是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区域内的资源整合以及共建、共享从而节约成本所获取的利益,区域整合范围越大,获取的“发展红利”也越大,其最高境界就是经济全球化,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整合资源。如区域内机场、港口等大型公共设施的统一规划,减少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这种节约下来的资金就是“发展红利”,目前在国内一些区域已慢慢注意到这个问题。
就中国三大城市群“发展红利”估算:珠三角区内整合将带来1.8个百分点的资源节约,相当于210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长三角约2.2个百分点,相当于29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京津环渤海湾约1.3个百分点,相当于14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在区内资源整合的同时珠三角共享经济,“发展红利”追求更大范围的区域合作,按照国际城市的发展规律,中国三大城市群带动能力珠三角为40万平方公里、长三角为100万平方公里、京津为70万平方公里;如果从长远战略性带动看,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带动区域分别为80万平方公里、200万平方公里和140万平方公里,共计42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3.7%。也正因为如此,泛珠三角“9+2”区域的发展与合作将为中国区域整合提供一个新的尝试。(编辑:何静文)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